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45-第4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柯尼塞伯克元帅,乃是普鲁士军中四大元老,又称四大老不死。这四人自持拿破仑时期老将,自以为精通军务,在普军中培植亲信,打压新锐。导致开战之时,只有毛奇、冯德坦恩、戈本几个少将能担当大任。

    这四个老贼尤不甘心,仍要亲自领军,普国国王无法,便将他们四人任命做边境总督,以来统帅预备军,而来防备法国和俄国的干涉。

    法国发生革命,自然无力干涉普鲁士,但俄国汹汹而来,也早在总参谋部的预料当中。听到老元帅动问,

    参谋长献计道:“马祖里湖南岸俄国边境,却是沼泽林地,又无道路与边界平行,大军调动困难。两路俄军,必是北路保罗夫先到;南路彼得哥尔查科夫所部,因有丛林沼泽阻隔,至少要迟二日方能跨越边界。两军会师,当在一周以后。如此我正好用各个击破之计,先以一支军…、挡住彼得哥尔查科夫部队,却集中主力于马祖里湖北岸,迎战保罗夫,一周内解决战斗;尔后再挥师南下,迎战彼得哥尔查科夫。”

    参谋长话音甫落,却有一人起来反对,众视之,却是一个小参谋霍夫曼。霍夫曼当时道:“我以为,先迎战保罗夫,不如先迎战彼得哥尔查科夫。马祖里湖北岸,只有因斯特堡峡口可以通过。峡口南有罗明滕森林,不便俄军大队进攻;北有哥尼斯堡要塞,威胁俄军进攻部队翼侧,而峡谷宽不过50余公里,我又筑有预设阵地,只须偏师一支,据峡口设防,足以抵挡俄军北路。马祖里湖南岸,绵延200公里,便于机动作战。我可全师南下,迎战彼得哥尔查科夫所部,待消灭该部后,再回师会同哥尼斯堡要塞部队,共斗保罗夫,也不算迟。”

    参谋长驳道:“不然,保罗夫所部,不过步骑七个师,10万人,我正堪敌。彼得哥尔查科夫所部,却有步骑4个军,共15万人,以我第8集团军仅仅十万人的兵力,断难一举战而胜之。”

    霍夫曼微微一笑道:“我却以为,俄军长于防御,短于机动。马祖里湖南岸,却正好利于机动,不利防御。料彼得哥尔查科夫离那累夫河基地,跋涉数百公里,待越过边界,必人困马乏,我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必可分割围歼之。敌虽10倍,又何惧之j”

    参谋长涨红了脸,提高声音道:“你这黄毛小儿,知道什么。自古用兵,都是先打弱敌,哪有先打强敌的?”

    霍夫曼又道:“我以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须据实际情况用兵,不可死抱住信条不放!何况我普鲁士整军以来,机动作战为不二法门……”

    霍夫曼一提机动作战,惹得柯尼塞伯克老元帅动了肝火,他一向看重等级,不喜以下犯上,见霍夫曼屡屡驳回参谋长,心中不悦,大声说道:“什么机动作战,当年滑铁卢之战,拿破仑让格鲁西机动作战,下场如何。也只有毛奇戈本几个刺头,才搞机动作战。”

    乃决定依参谋长的意见行事。

    当时传下将令,令第20军,扎于马祖里湖南岸,扼守比朔夫斯堡、阿伦斯泰因、奈登堡各城,狙击彼得哥尔查科夫所部俄军。却令其余各军,扎于马祖里湖北岸,罗明滕森林与哥尼斯堡之间,沿安格拉普河构筑工事。预备第1军屯扎戈乌达普、古姆宾年一线,敌住俄军右翼。预备17军为中央部队,扎于多伊奇、艾劳以南地区。冯・贝洛所部预备队第1军,扎于罗明滕森林背后,据守安格堡、诺尔登堡两城,为全军右翼。

    另有**部队若干,填补结合部。各部队皆依令部署,未及多时,便依托安格拉普河各要点,结成一道长60公里的阶梯形防线。各军又奉命派出作战分队,前往边境地区,作战斗侦察,诱敌来攻。哥尼斯堡、托伦、格芬登茨、布雷斯劳各要塞,也依命令各作安排不题。

    却说马格拉博瓦镇,乃东普鲁士边镇,距德俄边界线10公里。俄将戈尔科奉保罗夫之命,率步骑各1个师,共2万人,乘拂晓大雾,偷越边界。急行军2小时,早到马格拉博瓦镇前。晨光之下,只见偌大一座市镇,并无半分动静,似乎竟未派军驻守。乃派数骑入城打探,回报镇内早撤一空,已无军马守御。戈尔科半信半疑,驱大队入城,果见城内关门闭户,人去楼空。偶遇市民,无非老弱病残,不愿弃家;或是波兰籍人,…’、留下迎候俄军。

    俄将保罗夫闻报不战而得马格拉博瓦镇,心下大喜,心道:“必是柯尼塞伯克见这老东西我军势大,不敢抵挡,方不战而退。”乃告众将道:“出马格拉博瓦镇西行30公里,便到因斯特堡峡口。出峡口便是开阔地带,西通阿伦斯泰因,北达哥尼斯堡,可任我大军横行。”遂令大军投因斯特堡峡口,兼程急进。

    不消一日,早到峡口。保罗夫举起望远镜察看,见峡口开阔地带,地势平坦,宽约50公里,形如喇叭,向西张开,遍布村庄牧场,居民早已撤退一空;每隔一程便有一堆烟火,自东而西,连成一线。偶见骑自行车少年,在原野路上奔驰,哥萨克骑兵飞骑追逐。甚觉奇怪,乃问随行参谋人员。

    回说,烟火皆是普国平民点燃,指示俄军进攻方向;骑自行车者,皆是普鲁士军义务情报员。又指山上木搭塔楼道:“另有晾望塔设于高处,观察俄军动向。”保罗夫大笑不止,道:“普鲁士人蛮子在我大俄罗斯,只能用此等下三流方法对付我军。显见其心虚怯战,不足为虑。”

    乃唤步兵第3军军长道:“峡口右侧有一城,乃是施塔卢拍南,为掩护峡口退路总枢,又可北拒哥尼斯堡之敌。柯尼塞伯克既将大军安置在安格拉普河一线,施塔卢拍南必然空虚,可速取之,用以掩护全军,西攻安格拉普河阵地。”
………………………………

74普军受挫古滨年

    却说俄军步兵第3军领受了攻占施塔卢拍南的任务后,全军3个师近4万官兵,携火炮108门,乘夜出击。天明时分,早到施塔卢拍南城下。前队见城中无动静,以为又是空城,放胆突进。不料城中忽射出密集的枪弹,俄军前队折损无数。指挥官见不对劲,赶紧下令回撤。又急令速调炮队上来,配合步兵进攻。

    却说施塔卢拍南城中守军,乃是普将冯・比埃尔霍夫将军所部普国预备步兵第一师部队。按柯尼塞伯克将军部署,比埃尔霍夫部本在安格拉普河防线左翼戈乌达普、古姆宾年一线设阵防守。不料预备步兵第一师部队,皆是从东普鲁士当地招募的士兵。俄军越界攻来,普鲁士军不战自退,弃守边境数十公里地。边境居民,或乘牛车,或骑老马,或徒步而行,拖儿带女,扶老携幼,家向西迁移,一路诉说俄国哥萨克骑兵如何残暴,如何烧杀掠夺,嚎哭不止。

    预备步兵第一师官兵目睹惨状,乡情油然而生,恐家乡父老遭同样厄运,皆欲一战,不失东普鲁士寸土。师长冯・比埃尔霍夫,本是胡格诺教徒后裔,见部下情绪激动,慈念大发,竟忘记柯尼塞伯克将令,率军脱离安格拉普河既设阵地,迎战俄军。参谋苦劝,比埃尔霍夫将军道:“不妨,我师有火炮60门,据守施塔卢拍南,足以锁住因斯特堡峡口,不使俄军踏进东普鲁士土地。”遂不听劝阻,东进30公里,赶到施塔卢拍南城中。布防方毕,正遇俄军第3军赶到。于是双方五万大军,近两百门火炮,便在施塔卢拍南展开激战。俄军因在城外野地,又是强攻,时间一长,渐居下风,在普鲁士军拼死防守下,损失不少人马。

    保罗夫闻报第3军在施塔卢拍南城下受阻,心下一惊,没料到普鲁士军在那里还设有重兵。略一思索,又唤一将吩咐道:“施塔卢拍南西南30公里,有一城池,乃是古姆宾年。你可速领兵前往占领,切断施塔卢拍南普鲁士军归路。”那将得令,率俄军步兵第4军,约3万人马,兼程急进。只一日,便到古姆宾年城下,稍事布置,即架炮攻打。

    却说普国东北边境总督柯尼塞伯克元帅,将司令部移至巴滕施泰因,坐镇指挥。忽报冯・比埃尔霍夫率步兵预备步兵第一师,脱离安格拉普河既设阵地,大惊,道:“冯・比埃尔霍夫胆大包天,坏我大事!”急与比埃尔霍夫通话,催促回军。

    比埃尔霍夫道:“我已在城郊包围俄军2个师,待收网后再回撤。”霍夫曼上校一旁插言道:“预备步兵第一师士兵皆是本地人,士气旺盛,强令撤退,反为不妙。不如将错就错,令第17军和预备队和二十军一部,皆开上去,与俄军决战。”

    柯尼塞伯克将军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