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苌洌用芗牡昵阈钡蕉砉送飞希砭肆侥眩踔僚灼怂猩嗽薄5鹊秸蕉仿淠唬砭纳送鍪治169名军官和7136名士兵,整整两个军失去战斗力,占总兵力的28%,土军伤亡仅为2千。
虽然十天内经历了两场大败,但缅科夫亲王却向圣彼得堡告捷,称联合罗马尼亚起义军将土耳其人包围在普列文,俄国人就此大肆宣传。
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兄弟们闻风而动,早已自治的塞尔维亚、门第内哥罗率先发难,要彻底脱离土耳其的统治,并拯救其他的斯拉夫兄弟。俄军抓紧时机继续增兵,9月11日,8万4千名士兵再次展开横队冲锋,结果还是撞上了后装枪组成的火墙,到第二天中午,战斗就结束了。俄军损失了300名军官和12500名士兵,罗马尼亚人损失56名军官和2500名士兵,土军伤亡只有4千。消息传出后,欧洲各大交易所里俄国股票全部崩盘,卢布贬值逾三分之一,各家银行都拒绝再购买俄国的战争公债。二十万俄军不得不停下步伐,会合了10万罗马尼亚起义者进行长围久困。
土耳其本来准备派遣苏莱帕夏带领刚刚换装施耐德改装枪的五万禁卫军越过巴尔干山脉增援,但巴尔干南部的斯拉夫大起义开始了。巴尔干南部各国为进行这场起义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号称一百万武装起义者,展开的兵力为60。3万人。
土耳其北线在抗拒罗刹的进攻,准备仓促,只能让苏莱曼帕夏带领五万禁卫军,以及二十万其余部队南下镇压。
相比之下,巴尔干国家在兵力上占有明显的优势。由于这场战争顺乎民意,所以它得到当地各族人民的一致拥护和大力支援。参战部队士气高昂,战斗力颇强。
战争爆发不久。土耳其政府顿感处境危急。
为了迅速打败土军,结束战争,保加利亚起义者将以前罗刹秘密援助的武器全部拿了出来在君士坦丁堡方向30万人的起义民众,编成三个集团军。
10月22日,左翼第1、3集团军首先在东面向色雷斯东部的格奇吉利、谢里奥卢、埃斯基鲍卢斯和佩特拉等地的土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经过5昼夜激战,保军击溃了土军的主力第3军,占领了色雷斯东部重镇洛泽格拉德。保军右翼第2集团军包围了拥有6万名土耳其守军的著名城市亚得里亚堡。10月29日~11月3日,保、土两军在卢累布尔加兹发生激战,土军第4军被击溃,然而保军未能组织对敌军的坚决追击。土军在君士坦丁堡以西35~45公里处的查塔尔贾构筑防线,保军企图突破防线直捣土京城君士坦丁堡没有成功
。此时希腊援军统帅康斯坦丁王子建议派2个师的兵力增援保军,以加强进攻。但因为保军想独占该城,建议未被采纳。
10月19日,希腊军队在马其顿南部和伊皮鲁斯及阿尔巴尼亚南部向土耳其军队发起进攻;23日,攻占塞尔瓦;25日攻占柯扎尼;11月1日,希军集中5个师又1个骑兵旅的兵力,向土军5个师又6个炮兵团组成的防线发起进攻,这道防线是土军保卫马其顿首府一萨洛尼卡的主要屏障。经过激战,希军攻破土军防线,直逼萨洛尼卡;9日,马其顿首府的防御部队投降。希军进占萨洛尼卡。此后,希腊的舰队在达达尼尔海峡附近击败了土耳其舰队,从而封锁了这个海峡的出海口,完全控制了爱琴海海域。
10月24日,塞尔维亚各国王军向土耳其的防御部队发起总攻:塞第2军向西南实施突击,对土军右翼构成威胁;塞第1军向库马诺沃发起进攻,很快便攻克该城;塞第3军对斯科普里实施翼侧突击,并于26日将其攻占;27日,塞军切断了比托拉等地土军与君士坦丁堡的联系;11月18日,塞军在希军的配合下攻占了比托拉。与此同时,塞军其他部队攻占阿尔巴尼亚,尔后继续向亚得里亚海沿岸推进,并先后占领了都拉斯、地拉那、爱尔巴桑、培拉特等地。
门的内哥罗军队与为数2万人的塞尔维亚伊巴尔部队共同对色雷斯北部和阿尔巴尼亚北部的土军防御部队进攻,门军包围了阿尔巴尼亚北部重镇斯库台,守城的土军犹如惊弓之鸟。整个防御陷入一片混乱。
巴尔干起义联军对土军的胜利,有力地推动了巴尔干各民族的解放斗争。11月,阿尔巴尼亚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土耳其在当地的政权。11月28日,阿尔巴尼亚宣告**。在北线10月份,由于苏莱曼帕夏没能越过巴尔干山脉增援,城中粮食不够,奥斯曼・努里帕夏请求突围,但被土耳其宫廷驳回,
12月9日,在补给耗尽的情况下,奥斯曼・努里帕夏决定突围,但他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了,在突围失败且被炮弹炸伤双腿的情况下,他被罗马尼亚军队俘虏。但他拒绝向罗马尼亚起义军司令达契亚…卡罗尔一世投降。
缅科夫亲王表现出了胜利者的高尚情操,释放了奥斯曼・努里帕夏,然后向圣彼得堡告捷,宣称罗刹是解放巴尔干半岛的主力,20万罗刹军的损失,超过了一百万巴尔干各族起义者。
俄罗斯宫廷没有追究,博尔孔斯基参谋长将目光盯在了西线。俄罗斯五路伐夏,四路大军,总计70万人,将进行一次声势浩大的进攻,从加利西亚到东普鲁士,哈布斯堡、霍亨索伦和罗曼罗夫三大王朝,将展开一场三皇会战。
………………………………
73 俄军突进马祖努湖
话说俄罗斯当初议定五路伐夏,南边的波兰方面军、多瑙河方面军、比萨拉比亚方面军、黑海沿岸方面军早已行动,其中三路兵马在加利西亚与普鲁士对战,缅科夫亲王也率军攻入巴尔干,只有戈尔恰科夫率领立陶宛方面军按兵不动。
原来戈尔恰科夫性格果毅,腹中素有韬略,早已定下一条奇计。他料定普鲁士军主力纷纷南下作战,东普鲁士守备定然空虚。此人坐拥20万大军,在立陶宛按兵不动,直到11月,普鲁士三大主力兵团被牵制在加利西亚,戈尔恰科夫才点齐兵马,进攻普国东普鲁士,迫普鲁士军两线作战。
20万俄军在西北战线,沿东普鲁士边境集结起来。戈尔恰科夫乃将20万人分为两支,一支为野战第1集团军,由保罗夫将军任司令官;一支为野战第2集团军,由彼得哥尔查科夫将军任司令官。两支军各辖步骑炮若干,拟分从马祖里湖南北进攻,合击东普鲁士境内普军,进占东普鲁士,再伺机渡维斯瓦河,向西里西亚省发展攻势。
话说俄军西北方面军所属野战第1集团军,辖有步兵第3军、第4军、又**骑兵1个师,步骑计为7个师,大军10万,大炮400门。集团军司令官保罗夫,时年61岁,乃是俄罗斯国日耳曼族人后裔,生得挺拔雄健,留有两撇翘胡须,两眼炯炯放光,看去不像俄罗斯军人,倒是一副十足的日耳曼军人神态。曾为骑兵师长,率军镇压过波兰农民起义,远征中亚。前次俄土战争战争期间,又参加多次会战,在俄**中,向以勇猛果断,胸怀韬略著称,颇得沙皇赏识。
闲话休题。且说保罗夫将军,奉命与彼得哥尔查科夫所部合力,进攻普国东普鲁士省,共斗普将柯尼塞伯克元帅所部普鲁士军野战第8集团军。保罗夫欲争头功,便将所部10万大军,沿涅曼河中下游展开,占领科夫诺、奥利塔、麦列奇、格罗迪诺一线前哨据点。步兵第4军大部居左,第3军居中,第四军一部居右,又将骑兵分为三支,一支占领维尔科维什基、马里安波罗二城,掩护集团军右翼;一支占领苏瓦乌基,掩护集团军左翼;一支居前,由戈尔科将军统领,为大队先遣,投德境马格拉博瓦镇方向,侦察前进,为全军开路。
却说东普鲁士普鲁士军三大野战军团纷纷南下,东北方向只有预备军在镇守。
边境总督辖预备步兵第1军、第17军、第20军,计步骑10个半师,大炮1000门另有各要塞守备部队,全军总计12万人。
边境总督柯尼塞伯克元帅,见俄将保罗夫、彼得哥尔查科夫各率大军一支,分扎东普鲁士境外涅曼河与那累夫河畔,集结粮草弹药枪械,乃召集众将商议道:
“俄军20万,大炮1000门,分为两支,必是欲分从马祖里湖南北两岸,合击我军,侵占东普鲁士并省城哥尼斯堡。诸位请发表高见,看看该如何应对?”
这柯尼塞伯克元帅,乃是普鲁士军中四大元老,又称四大老不死。这四人自持拿破仑时期老将,自以为精通军务,在普军中培植亲信,打压新锐。导致开战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