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必呢。何必做这种口舌之争。法国人对我们还有用。”
“莫非你还想着以夷制夷?”
“留下这种可能性也好。如果能把水搅浑,说不定能浑水摸鱼。”
楚剑功又想到一件事:“法国人已经来了,美国人也快了。”
“哎呀,美望厦条约。他们会不会直接跑去厦门?厦门那边对外交这些事情又不清楚,说不定会出乱子。”
“赶快给各个通商口岸行,口岸还没有正式开呢,只有我们这里才能和洋人打交道。”
“你放心,我来处理。”
“我说,李道台,我们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李颖修抬头看着楚剑功,听他说。
“你看,我们强行归并十三行,封了藩库。虽然事先知会过广东巡抚怡良,但是他也没有非常明显的态,要是他突然翻脸,我们怎么应付?”
“不怕,除了我们,这整个大清国,就没人愿意和洋人打交道。广州开通商口岸,广东设经济特区,澳门英国驻军。除了我们,清朝有谁玩得转啊。江苏一战,已经把清廷给打疲了,你没看条约谈判的时候,几位大人多么倦政吗?”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你准备怎么办?”
“我想,要是清廷逼得狠了,我们就反了。”
“太急了?”
“是说万一嘛。像洪秀全那样的,都能席卷东南半壁。我们这四千条枪,差的结果,也能折腾好几年,夜夜笙歌的话,我也能睡一千多个了。”
“建后宫啊?”李颖修笑了起来,“所以我们现要紧的,就是抓住核心部队。”
“黄埔讲武堂的事情我来处理,你,要赶紧把南洋实业总局给理顺了。”
“缺人才啊,你还有兵,我就光杆总经理一个。”李颖修牢骚,“把范流调给我。”
“不行,范流要军校讲课,我现一共才四个教官,要带一千七多人,范流走不开。施策呢,我看小伙子挺能干。”
“他不懂,跑跑船还行。算了算了,我回去了,自己好好想想。”李颖修摆摆手。
回到李氏船行,也就是现南洋实业总局的总部,李颖修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开始思考。
他拿出一张白纸,用毛笔上面画了个大大的圈。这就是自己所管得到的“经济”范畴了。他信马由缰的纸上写下:丝绸、茶叶、瓷器、煤、铁、军火、粮食、棉纱、酒、糖、盐。写到“盐”的时候,李颖修又记下“漕运、关税、劳役”三项。他渐渐觉得有眉目了。
他把自己所能接触到的经济事项总结为四个大的类别。
第一类,是清政府征收的各种税收:粮税、盐税、漕税、关税和劳役。每年广东,要上交朝廷万两的各种收入。给广西两五十万两的协饷。如果把给朝廷的和给广西的这八万两扣下来,加上广东本来就有的收入,每年可以收到一千万两。这样,朱雀军就有了基本的军费来源。广东已经化为经济特区,现要把税收这一块变成通商洋务善后使的职权范围,还要动动脑筋。不过,不急,先等朝廷的旨意下来。
第二类,是出口盈利大项:丝绸,茶叶,瓷器。《辛丑和约》破除了十三行的进出口专营权。但南洋实业总局应该可以从货源上实现垄断,以保持这三种商品的高额利润。
同时,要防止技术流失,比如,另一个时空英国人1851年就会派遣间谍福均进入国,窃取了茶叶种子和工人运到印阿萨姆去种植,3年后,福均完全掌握了茶树的种植与制茶的技术。1886年,国茶叶出口134万吨,创下历史高记录,然后转入全面衰落,出口量不断下降。从此,印的红茶凭借较低的价格国际市场上逐渐占据国红茶的市场,国的茶叶贸易招到了巨大的打击。茶叶也从高利润的贵族饮品变成了街边的大路货。另外,像景泰蓝、龙须草席等等传统工艺外泄,也是深刻的教训,这个时空,不能重蹈覆辙了。
同时,技术上也要加以改进,比如丝绸,要引进江浙一带的阔叶桑,同时建一个农艺学堂和缫丝厂,建锅炉用来制干茧和煮茧。缫丝主要是农村的副业,并没有有组织的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
想到这里,李颖修豁然开朗,以缫丝业为导线,建立一个收茧的网络,深入农村基层,建立据点……这已经是社会改造的范畴,要和楚剑功好好商量。
李颖修把思路收回来,继续写他的经济计划。
第三类,是重要的民生物资:粮食、制糖、酒类、榨油植物,这些不仅重要,而且利润高。
第四类,是为军工生产服务的重工业。枪械厂,火炮厂、弹药厂,被服厂。上游的煤矿、铁矿和钢铁厂,嗯,蒸汽机,造船厂……
7月17日打碎旧世界
“建缫丝厂?”楚剑功问,“这种事情不是你管么?和我说干什么?”
“是这样,”李颖修琢磨了一下自己的措辞,“缫丝业目前还是以农村零散的小手工作坊为主,无论广东还是江浙,都是如此。”
李颖修要建立缫丝厂,就必须去农村收茧。那么,散布农村的这些零散小作坊,要么依附于南洋实业总局的缫丝厂,变成供应方,要么被击垮,被消灭。缫丝业只是第一步,别的农村副业作坊迟早要过这一关。
“消灭小作坊主?现就要开始么?是不是再等等?”
“我也没底,所以和你商量。”
李颖修和楚剑功都来自另一个时空,另一个时空的历史是这样的。
对于延续了整个清朝前期的国来说,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其实是停滞的。农忙的时候占用绝大多数农民的劳动力和时间…农闲了剩余劳动力从事依附于农村的简单手工业和运输业——再次农忙的时候全力投入农业生产,如此往复,一年又一年。
这个自明朝而来的传统经济方式,如果没有外力破坏,就会土地畸形兼并逐步展出一个商业繁荣的末世,然后被无数饥民的叛乱起义彻底摧毁。的王朝轮回。这个传统的循环,以家庭单位参与经济活动的农民,不但是农产品的生产者,也是依附于农村的小作坊的劳动力提供者。小地主不但是地主,也是小作坊主,小运输主。
可是清朝的末期,不是明朝的末期。1840年之后,门户逐渐开放,随着资本主义的逐渐影响,东南沿海少数城市开始出现了带有明显资本主义色彩的式作坊开始出现了,的组织结构,的技术,让他们效率远远高于传统小作坊。
于是,靠近式作坊的传统作坊破产,作坊获得多的利润,变得强大,遥远地方的传统作坊竞争破产。失去了传统作坊的农村,也就开始了急速的衰败。
农闲期不能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过于远离家乡,当不能附近作坊打工的时候,越来越多的自耕农逐步丧失购买力,快的破产。丧失购买力会加速传统作坊的破产,也会大大压低农村的人力成本,让雇佣劳动的利益超过传统永佃制。于是,多的地主采取雇佣经济的方式,进一步恶化农村的传统经济结构。“然道这样不好吗,打破农村传统的经济结构,摧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到来。”楚剑功振振有词。
“是的,从宏观的历史来看。这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历史的洪流摧毁了旧的经济制,依附于旧的经济制而生活的人就必然心怀怨恨。我们还是继续回顾一下另一个时空的历史。”
这个不断恶化的漩涡,小地主,小作坊主的子弟们对整个旧时代充满了憎恨。横行不法的洋人、军阀的剥削,买办的洋货入侵,城市兴作坊主抽骨吸髓的压榨。谁是罪魁祸?北洋统治的时候,那就是北洋。于是大批的进步青年南下广东,去考黄埔军校。
小地主子弟会支持“平均地权”甚而**?显然不是嘛。他们去黄埔的目的就是为了推翻北洋的统治,打碎这个旧世界。
“你说的我明白,但是,你没有办法解释推翻北洋之后,还会有人继续革命。”
“当然要继续革命!”李颖修大叫起来。“打垮了北洋,常凯申同学能改善这些问题吗?”
1929年关税谈判,明面上是关税平等,但实际放弃了关税保护。面对的是美欧完成工业化后的商品倾销和资本挤压。随后,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夹缝展起来的国民族资本大规模破产。
没有破产的那些呢,制造品没技术优势,没数量优势,那就只好价格优势了。价格优势怎么来的?残酷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