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并没有被歼灭,但是由于过去一系列重大胜利而造成的“古斯达夫不可战胜”的神话,却完全破产了。这就必然要削弱他对于日尔曼诸国家的控制力量。华伦斯坦正确地使用了自己比较有限的兵力,达到了较高的战略目标。

    古斯达夫又从纽伦堡出发,向南进入巴伐利亚。华伦斯坦没有跟随追击,而是转向北面,又向萨克森进军。这又是一个很高明的行动。象前一次那样,他又以这个机动调动了古斯达夫,迫使古斯达夫再次掉过头来对他进行追击。不过,古斯达夫的行动也很迅速,很快就回到了萨克森,使华伦斯坦来不及强迫萨克森人单独订立和约。接着就在吕岑发生了一场非常激烈的会战。古斯塔夫利用其高素质的军队,挽回了他们在战略上的挫败,迫使帝**队退走,但是代价惨重,他本人也在战斗中牺牲。此役,瑞典军队伤亡5000余人,帝**队伤亡3000余人。”

    接下来,威廉又列举了:1796年,卡尔大公进行的莱茵河-多瑙河战役;拿破仑在1796年、1797年和1800年进行的三次意大利战役;拿破仑在1805年进行的乌尔姆战役和奥斯特里茨战役。

    进而指出说:如果把战略和战术结合起来加以研究,我们还可看到,上述所引的大部分战役或会战的例证,可以分别归并到两种类型中的一种。第一种类型,其特点是采取从容不迫的防御战略,先作有计划的撤退,而后转入战术上的进攻。第二种类型,其特点是实行战略性的进攻,以便使自己处于控制敌人的有利态势,而后在威胁敌人后方的情况下转入战术上的防御。这两种战略战术相结合的方式,都是一种间接路线,它在心理方面的根据可以用下面这句话来表达:“引诱敌人落入陷阱。”

    在攻势战略中,间接路线的表现形式,通常都是把部队开去进攻敌人的经济性目标,也就是说,用去进攻对方国家或军队的补给源泉基地,做到“攻其所必救”。

    从近两百年来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量战役中,我们看到,采取直接路线获胜的例证是如此的少,采取间接路线获胜的例证又是这样的多,因此,很自然地要得出一个结论:间接路线和直接路线比较起来,前者实在是最合理和最有效的战略形式。

    由此,我们又可以推论出两个结论:一条是消极的,另一条是积极的。第一条,任何一位统帅,对于已经据有坚强阵地的敌人,决不可以进行直接的正面攻击。第二条,必须首先压倒敌人的抵抗意志,而后才能对他实施进攻。

    最后,威廉把对俄作战的两套方案和自己的理论联系起来,说道:按照施里芬伯爵的作战计划,我军以东普鲁士作为前进的兵站,迅速占领涅曼河两岸的土地,并在明斯克和布列斯特要塞之间的铁路线上建立坚强的筑垒阵地,而后依托涅曼河向前线运输辎重和粮草,等待俄军的反击。

    此方案中,我军虽然会遭受俄军两面的夹击,但却可以利用内线以及防御的优势,并无太大风险,而且以最不济的情况看,即便东普鲁士被俄军占领,我方依然可以通过水路向前线运输物资,事实上这种可能是极小的。

    战争一旦爆发,西部波兰人民必会揭竿而起,袭击俄国驻军,只要我们能切断他们的退路,那么便可以以较小的代价获取全面的胜利。

    反观第一套方案,我最担心的是驻波兰的40万俄军在遭受一两次战术失败后果断退走,如此,我们将失去整场战争的先手,此后的任何胜利都必须依靠艰苦的战术进攻去获得。要知道,我们在1866和1870年的两场战争中的胜利,都是依靠绝对的优势兵力,同时配合更为先进的后镗枪或者更为完善的炮兵所获得的。

    所以,我很怀疑,在军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我方能否通过连续的战术进攻击败俄国。

    我们需要的是一场迅速的决定性胜利,并以此在谈判中获得优势地位,做出对我方有利的边界调整。

    这便是我支持施里芬伯爵方案的全部理由。

    《波兰战争的战略目标》其实是威廉写给瓦德西的一份备忘录,不需要在参谋中间进行讨论。

    威廉提出,应通过战争获取里加――基辅――第聂伯河以西的全部俄国领地,以此为基础建立由哈布斯堡家族为王室的独立的波兰王国,并和奥地利以及匈牙利形成天主教共主邦联。

    德国应当从奥国获取波西米亚作为补偿。

    当战争中遇到困难,德国应在西线向法国做出某种妥协,以尽早结束战争。
………………………………

第四十六章 在基尔

    距离起程前往美洲还有4天时间,威廉决定先行移驾基尔水兵港。

    一方面他打算视察一下基尔运河的建设情况,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舰队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在运河建设的工地,威廉亲自下到满目泥沼的河床上和干活的工人们握手致意。

    水利工程往往是最费人工的,工人们站在倾斜30度的陡坡上干活,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基尔运河是以海军港务设施的名目立项开工的,设计者并没有过多考虑其通航所带来的经济价值。

    在工程指挥部,威廉详细询问了建设的进度和遇到的困难,并且观看了运河建成后的效果图。

    “船闸的长度只有130米,是否有些过小?”看着图纸上关于船闸的标注,威廉不禁皱眉。

    “陛下,现在我军最长的战舰也才100米多一点,所以130米长的船闸是足够。”陪同视察的海军部项目负责人解释道。

    “我听说英国已经在开工排水量一万五千吨的战列舰了,如果我们也开工同类船只的话,这个船闸的长度显然是有些局促的。所以,我希望将船闸加长到180米,宽度也尽量加宽,以最大程度利用运河的效能。”威廉严肃的说道。

    在基尔港的“胜利女神”号皇家游船上,威廉和奥古斯塔亲自主持了一场规模不小的宫廷宴会,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以及梅克伦堡等附近地区的贵族和政府官员,以及在港的海军高层将领和他们的妻子都受到了邀请。威廉的弟弟,现任鸬鹚号炮舰航海长的海因里希亲王因军舰在北海执行测量任务而未能出席。

    和陆军比起来,帝国海军的军官构成中贵族的比例更低一些,毕竟海军比陆军有更高的技术性要求而且德国以陆军立国,几百年传承的菁华和荣誉尽在陆军。

    亨特里克作为受邀将领中为数不多的一名伯爵,此刻正和奥古斯塔兴致勃勃的攀谈着,皇后早在上中学的时候便认识了亨特里克,因为他和皇后的哥哥阿尔贝特公爵是同班同学。

    “亨特里克上校,上次我在斯德丁让你们制订的新方案现在完成的怎样了?”威廉走过来问道。

    听到威廉的问话,皇后奥古斯塔马上停止了她和亨特里克的谈话,微笑着沉默不语。

    其实威廉多么想让皇后给他来一句:“看不到我们正在说话吗?现在是舞会时间,公事等到明天再谈。”

    可是奥古斯塔没有,她似乎还生活在昔日的那位和他共同就读于波恩大学的白马王子的阴影中。

    在她看来,失去了旧日记忆而且性情大变的威廉已经不在是曾经的威廉了。

    他们之间现在总是隔着些什么,人前的夫唱妇随、人后的相敬如宾,生活如果总是这样,岂不是太过矜持和做作?

    “陛下,新方案都已经报上来,明日便可以拿给您审阅了。”亨特里克微笑着说道。

    “哦,我知道了。”威廉叹了一口气道。

    是夜无话。

    有了上一次“挨批”的经验,这次本着“一切让皇帝做主”的谨慎原则,海军方面一口气拿出三套方案,并配套设计了六个船型。

    海军作为帝国的非核心军事单位,是无法了解关于《德俄再保险条约》这样的国家机密的。相比较而言,陆军方面就至少有三人知道条约的准确内容,分别是战争部长、总参谋长和军需总监。

    不过考虑到《德俄商约》的签订,海军参谋部也自然而然的把德俄友好联系起来,因此,建造海防铁甲舰的呼声渐渐小了。

    三套方案均是以破交战为主导思想设计的。至于提尔皮茨,自从他提出的战列舰理论被否决后,便不再发表任何看法,只一门心思的训练自己管辖下的鱼雷艇分舰队。

    第一套方案是以超高速作为设计的核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