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给韩非子的属性吧!”鲍鸿耸耸肩,笑道,“不知道韩非子的政治有没有100!”
“本系统给的是99的政治!”系统笑道,“毕竟韩非子很大程度上也属于理论上的大能,在实际操作方面没有绝对的功绩。更何况还被李斯阴死了,所以喽!”
“有点坑,勉强给100应该没什么问题!”鲍鸿笑道,“你这家伙在某些事情上实在是太苛刻了,在另外一些事情上,又放的太松了!”
“无所谓啦!”系统笑道,“反正只是一个数据而已,你要觉得他比某些政治100的更有能耐,我也没办法!”
“乱入第一名武将,清朝大臣、民族英雄林则徐——统率72,武力65,智力88,政治92。”
“这个上过候选名单,不用多说了!”鲍鸿笑道。
“乱入第二名武将,唐代著名政治家,丞相姚崇——统率66,武力70,智力90,政治97。”
姚崇文武双全,历经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五个皇帝,三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他曾参与神龙政变,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刺史。
唐玄宗亲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进拜中书令,封梁国公。他提出十事要说,实行新政,辅佐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被称为救时宰相。
姚崇执政三年,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乱入第三名武将,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统率53,武力50,智力88,政治96。”
“司马光砸缸,《资治通鉴》的作者,王安石变法最大的反对者!”鲍鸿笑道,“作为保守派,政治也有96?”
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宣仁太后是前此宫廷中反对变法的后台,掌权后遂援引司马光、文彦博等保守派到政府中,各种反变法的力量聚集在一起。司马光打着“以母改子”的旗号,反对新法。他把变法的责任都推给王安石,攻击“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接着全盘否定了新法,诬蔑新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新法大部废除,许多旧法,一一恢复。如差役法,知开封府蔡京依司马光的限令,在五天之内全部恢复,对社会的危害较熙宁以前还要严重。通过变法而积聚起来的钱财,也在反变法派执政的几年当中“非理耗散殆尽”。
对西夏,则继承了熙宁以前的妥协政策,把已收复的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四寨割让给西夏,以偷安一时。这些倒行逆施,激起社会上广泛不满。头脑较为清醒的人们曾劝告司马光,要为年幼的宋哲宗设身处地,异日若有人教以“父子义”,唆使哲宗反对今天的“以母改子”,后果不堪设想。
可以说司马光政治生涯并不突出,其人为中国古代士大夫保守思想典型代表,尽管他认为“王安石等所立新法,果能胜于旧者存之”,但实际却因不满王安石而不择优劣尽罢新法,甚至将神宗朝时军兵用生命夺取的土地,无偿送还给西夏。日后新旧党争沦为意气及权位之争、不再着重于国政运转。
当然,政治能力这个东西并不能纯粹的说改革派就是先进的,更加厉害的。保守派就是渣渣,就是阻碍。就像著名的萧规曹随一样,虽然说对比萧何,两人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但是话说回来,宋朝的局势来说,胡乱作死瞎折腾也不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这就像是诸葛不用奇谋一样,奇谋这个鬼事情,用得好自然是大获全胜,用不好,那就是直接给跪了。
当然,相对来说,司马光的总评较之萧何或是诸葛都要差多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大家看事情,更多的是看的结果。谁管你过程是对的还是错的?
“乱入第四名武将,宋朝名将,抗金名臣李纲——统率88,武力65,智力95,政治95。”
“我去!李纲也杀出来了,直接给宗泽老头子把好机油送过去吧!”鲍鸿哈哈笑道。
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罢官。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
李纲为社稷生民安危,有效地组织了东京保卫战的城防,屡次击退了金兵。虽然朝廷不用他的建议,或者用了他的建议不久又废除,可是他的忠诚义气在民间、义军中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当然,李纲也是属于那种混正史顺便混演义的家伙,综合起来能力应该是比正史版本要略高不少的。
“乱入第五名武将,北宋宰相庞籍——统率80,武力65,智力85,政治94。”
“哎哟我去!庞太师也出山了!”鲍鸿哈哈笑道,“话说回来,太师真正的实力还是很不错的啊,那他的忠诚度有没有问题啊?”
庞籍通晓律令,擅长吏事。执法严密,军中有人犯法,或断肢斩首剖腹分裂肢体,或多次抽打致死,因此士兵们都害怕而服贴。治理百姓十分爱惜,到他任宰相时,其声望比在郡县任官时要低。
至于忠诚度方面,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宋朝那个制度,像小说说的那么坑爹的权臣,在宋朝制度下是很少会出现的。
“乱入第六名武将,吐蕃王朝第三十三任赞普,吐蕃王朝实际的立国之君,松赞干布——统率92,武力83,智力96,政治97。”
“尼玛,又来异族,你这次又是要闹哪样?”鲍鸿笑道。
隋朝时期,松赞干布诞生于甲玛赤康的强巴敏久林宫。父亲朗日松赞是吐蕃王朝第32代赞普。当他3岁的时候,其父率兵灭掉了苏毗部落,统一了**高原,由一个山南地方的小邦首领一跃成为吐蕃各部的君主。
松赞干布在位期间,平定吐蕃内乱,确立了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法律等制度,并且从唐朝和天竺引入佛教,至今备受藏族尊崇。
长期以来因氏族制的残余,传统习惯以及部落间的界限等因素,吐蕃王朝虽称统一,而实际上并未建立起政令统一的强大集中的王权,这种政体极不利于吐蕃社会的发展。同时,有鉴于以前父王被害和大贵族的分裂叛乱也是因为没有有效地控制地方贵族势力,松赞干布遂依照唐朝的官制,从中央到地方建置了一套严密的统治机构,进一步加强和集中了王权。
松赞干布制定了“十善法律”,如孝敬父母,敦睦亲族,敬事长上,帮助邻里,报答慈仁,尊敬高德等。它反映了统治者以佛教的戒律为准绳,为人们规定了行为规范标准,对社会秩序和国家的安定,对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严格等级制度并区别官阶之高低,松赞干布还仿效唐朝典章,规定了官阶品位制度,即向各级官员颁发了不同质料制成的章(又叫“告身”),凡分六等:第一等是瑟瑟,二等是金,三等是银镀金,四等是银,五等为熟铜,末等为铁。臂章钉在方圆三寸的粗毛布上,悬于臂前,以别贵贱。王朝还建立了奖惩升迁制度,凡官吏建立功勋者可获奖赏提升,失职犯罪者定受惩罚,或撤职或判刑不等。
松赞干布洞悉贵族、领主及部落酋长拥兵自重是导致分裂、有碍统一的病根,也是父亲朗日松赞统而复裂的血的教训。于是他按照唐朝府兵制度,并结合了吐蕃地区的特点,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军事制度。
吐蕃的经济以畜牧业为主。为有利于生产,繁荣经济,松赞干布从唐朝的均田制中得到启发,他结合当地的社会实际,施行了一种比较特殊的均田制。根据自由民在吐蕃社会所处的重要地位,他下令,首先把王田和一部分国家财物(如牲畜)分给了贫苦的自由民,“开拓荒地,划分良田牧场”,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