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将魂传-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真的吃惊,纯粹在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但在刚才的一番逻辑之下,李万的推论是:他果然十分担心黄公公的任务。

    这样就没有问题了!李万放下了所有戒备,郑色对林星说道:“此事确是属下考虑不周。还请二位大人速速随我前来,我亲自带你们出关。”

    林星点了点头,回头目示了一下正平,二人一同跟李万走向通往关北的一条密道。在出关之前,林星又更加郑色的对李万说道:“李将军,个中要害,千万不要对阎将军提及,此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说到最后几个字时,林星眼神中加了些凌厉,这意思是说,连你都算多知道的了,要是再敢扩大,仔细你项上人头。

    李万连连点头称是。玉林二人离去后,他目视二人背影,心中还在感慨,黄公公的亲信就是与从不同,高人一等啊,年纪轻轻就已经在为黄公公的事业奔波了。自己还是要多多学习,多多体会。

    出关之后,正平对林星十分佩服。林星轻描淡写几句话,就化解了眼前的危机,他觉的他很了不起。然而他此时的了解只是皮毛,刚才一幕中很多深层次的道道目前他还不懂。随着他将来年纪的增大,阅历的增加,以及事业的蒸蒸日上,他才真正理解到林星是一个多么生猛之人。逃生之际遇到林星,实在是他除遇到周瑜将魂之外,最值得庆幸的事。

    不过危机还没有完全解除,两人出关后,刚刚走出数里,就听到后面追兵到了,阎茂带人来追。李万没有告诉他事实的真相,所以他的追击还是必须发生的。然而李万借故拖了阎茂一些时侯,他是按两人能到夏侯霸军队范围这个时间计算的。

    看到追兵,玉林二人都没有慌。

    而正平比林星竟更加镇静。林星不慌,意思是二人继续前行就可以了。正平的不慌更绝。

    “不动,就在这儿等着他们!”
………………………………

第二十九章 正平事件

    正平话一出,轮到林星有些慌了,对方有数百追兵,他们只有二人,一靠上来就是个死。|纯文字||正平可能还好点,毕竟是将军,说不定武功不错,打不赢还能单骑脱出。但自己就完了,他对拿毛笔拼钢刀的胜算期望不大。

    他不知道,正平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刚刚周瑜将魂告诉他了一件事,按此处地型,这里绝对有暗伏的军队。

    正平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让林星只能随着等待。其实他也不太能啄磨透眼前这个人。有时侯,看他呆呆傻傻的一副楞头青模样,十足的一个新兵蛋子。有时侯,却又能表现出超高的智慧。别的不说,就单是残粮惑敌兵那件事,他就无法理解。他的印象中,这种临机判断能力,是只有几十年前曹孟德诸葛亮周瑜那级别的人物才具备的。他在想,如果不是巧合,那就是此人心怀大志,高深莫测。

    追上来的阎茂,却没这么多想法,他带兵来追,追着追着看到了二人,于是他认为任务就基本完成了。紧接着要派人去将二人捉将起来的时候,只听一声炮响,数千蜀军从山谷中出来,为首的人着实吓他一跳……………车骑将军夏侯霸。

    夏侯霸是魏国名将夏侯渊的次子。司马懿诛杀曹爽剪除曹家势力的时候,身为曹家本宗的夏侯氏当然也不能幸免。于是夏侯霸就投奔了蜀国。

    夏侯氏在三国时代是一个很奇特的姓氏,因为他在魏蜀两家都是皇族。

    和曹操的关系自不必说,他本就姓夏侯。而在刘家,则因为张飞娶了夏侯渊的侄女,并和她有了两个女儿,而这两个女儿又都成为刘禅的皇后,一番七大姑八大姨的牵涉之后,夏侯霸成为了刘禅的妻舅。

    所以夏侯霸投奔蜀国时,获得了刘禅的亲自接见。刘禅亲切的握着他的手说:“卿父之死非孤本意,乃阵前突。”意思就是说你父亲的死是意外,我们也不想。黄忠当时在定军山也就是随便舞舞刀练练把式,谁知道你父亲一不小心撞上来了?意外,纯属意外。接着指着自己的孩子对他说:“此男乃夏侯氏之甥也。”套了套近乎,并当场授给他车骑将军一职,极为恩宠。

    就这样,夏侯霸从魏国重臣变成了蜀国重臣,并成为了蜀军中仅次于姜维的二号人物。他和黄皓集团也是针锋相对的,原因十分简单,当年刘禅指着的那个“此男”,就是当今的太子刘璿。

    阎茂没想到夏侯霸会在这里。

    他本想着,就算有姜维军队在,他凭着自己征东将军的名头,捉一个通辑犯,那些虾兵蟹将也未必就敢和他硬碰。但夏侯霸一来,就不同了,这可不是小虾小蟹,至少也是个大螃蟹,还是个去那儿都敢横行的。

    眼前形势,骑虎那叫一个难下,退也不是,进也不是。阎茂进退两难之下,只能战战兢兢的说了句:“我是来捉魏国间谍的。”

    事情证明,虽然是一个军人,但夏侯霸这人办事还是比较讲道理的,上去照着就给了阎茂的脸给了一鞭子。

    “谁是魏国间谍?滚你娘的!”

    而阎茂也是比较有血性的,挨一鞭子之后,怒视地面,然后带着自己所部调头就走。

    路上他还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夏侯霸怎么会亲自出现?

    他的问题的确值得思索。一个小小的杂号将军,在蜀国军队里面不说多如牛毛,至少也是多如小牛毛了。按说实在不值得堂堂车骑将军亲自出面。但事情的关键在于,这个人是大将军姜维上表推荐的。

    黄皓集团为了整姜维,要把正平加上一个魏间的称号,这样推荐他的姜维就动机可疑了。更打算斩杀此人,让这事死无对证,做成一件死案。而姜维集团则当然要保住他,保住这个活证据,道理就有得讲,反正姜维是问心无愧。所以,夏侯霸便亲自出面了。

    大人物的出现,把小人物玉正平推向了风头浪尖。

    黄皓姜维两大集团的斗争日趋激烈,任何一个小的事件都有可能引发大争斗。正平这么一个小人物,就凑巧成为了一场大争斗的导火索,而这场争斗则拉开了姜黄两大集团白热化对抗的序幕。后世史官对此一事的描述为“正平事件”。

    因正平事件的出现,一场大争斗即将开始,
………………………………

第三十章 大争斗

    大争斗的前因,就不用说了,前文详写了整个过程。

    大争斗的开始,是黄皓集团趁机对姜维集团发难,陈祗联合众在朝官员,以正平事件为柄,怒陈姜维举用魏间,阴通敌寇,图谋不轨,顺便还扯上一些克扣军响没有照顾好军属的事迹等等。

    而姜维集团当然不会束手待毙,突破口也是玉正平,列举了十大证据表明正平决非魏间,对他的举用,合情合理合法,符合一切规范程序。当然也顺便加上黄皓陈祗祸国乱政的事情。

    外面是磨刀擦枪的武将,里面是唾沫飞扬的文官,两大集团就此撕破脸。就在这似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看样子马上就要有一方垮台的时候,刘禅发话了。

    他没有召开任何御前会议,也没有把姜维叫来和陈祗当庭对质,而是下了一纸诏书,剩下的事情让两家自己去琢磨。

    诏书内容大意是:“前者军报有误,收回将军任命。”

    这诏书一下,两边就都明白皇帝的态度了。里面有两个意思。

    第一,军报有误,也就是说正平用计退兵那事是子虚乌有,可能是下面凑巧看见正平吃东西时掉在了路上,又凑巧邓艾这时候退兵了呢?总之不是像先前所说那样,一个校尉略施小计就退去大军。这件事既然没有,黄皓的推论自然便不成立,所以也就不存在魏间一说了。这样就为这个事件定了性,没什么通不通敌的国家安全事件,姜维顶多也就是小有失察而已。

    第二,收回将军任命。这样就是告诉黄皓陈祗,你们的斗争见效了,一个御封的将军撤了,这成果还不满意么?于是对在堂上跟着陈祗慷慨激昂的文官们有了个交待,差不多就得了,以后别再没事儿跑朕边上练嗓子了。

    这样一来,看似即将发生的腥风血雨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了,各打五十大板,皆大欢喜。打完各回各家,该打仗的打仗,该扫地的扫地,该看孩子的看孩子。

    不过如果认为两大集团这一回合的较量是打了个平手,那就错了。因为刘禅接着又下了第二道诏书。

    “任右大将军阎宇为巴东都督,拜罗宪领军,为宇副贰。”

    此诏一下,本来一直在朝庭里陪着文官们喝茶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