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服色,还是汉军赤色更为醒目、鲜艳,穿着也精神。
可谁让曹魏自诩土德之国呢?
想土德,就用土黄服色。
上一个用土黄服色的是袁绍,再上一个是仲氏皇帝袁术,再再上一个是黄巾军。
本不欲想这些晦气的东西,可看到碍眼的土黄军旗、袍服,夏侯尚总能想到这些让人不高兴的东西。
他来到城外一处营垒,营垒中八百余壮士正挥汗如雨努力操练,这些军士身高最低也在七尺八寸,个个虎背熊腰,俱是猛士。
这些猛士分成八阵,演练两种武器。
都穿单衣,一种是左手提等肩高大橹,右手挥舞短戟演练阵势分合变化;另一种则是标准的战阵矛兵,穿两裆铠,右肩袒露无防具,左肩加挂超大的鱼鳞护肩,护住肩膀、大臂,与两裆铠交叠护住心口。
最为特别的是这些矛兵使用的矛头足有三尺长,矛刃不过一尺,但铁质矛杆部分足有两尺,装有四对倒钩。
负责训练这批猛士的是都尉典满,还有满头白发的于禁。
夏侯尚从兵器架取下一口短戟在手里掂了掂,不由皱眉,问迎上来的典满:“此戟重约八斤,军士恐难挥舞。”
典满正值壮年,抄起另一杆短戟掂了掂,口吻无奈:“将军,田孝先力能搏虎,其所持方天戟又是当世神兵,全重足有三十二斤。寻常兵刃一触即断,或被磕飞脱手。这些短戟,我尤嫌低劣、质轻不足用,将军不该怨其沉重。”
夏侯尚皱眉不已:“此皆熟铁所造,所耗工力亦多。若再加重,恐不能伤田孝先,就已被其麾下军士击败。”
八斤重的短戟,上战场能挥舞多少下?
挥不动了,有跟没有没区别,军士就是待宰的羔羊。
典满则顺畅挥舞短戟,破风声呼呼入耳:“将军,唯有质量上乘的短戟,众人齐力使用,才可锁拿方天戟,断田孝先一臂。若不能一举建功,使此人生出防备,那就得另寻良策。若如此,此前种种幸苦,皆荒废矣。”
短戟造型、款式的原型来自典韦的短戟,典韦擅长步战,左手持短戟,右手持长刀。
短戟在典韦手中犹如钩镶,是副手兵器,起格挡、锁拿对方兵器的作用,锁住对方兵器,右手挥刀可轻易击斩。
夏侯尚也知道这个道理,可看着挥舞短戟劳累,手臂酸软的军中猛士,犹豫不决:“此为防田孝先,若不见田孝先,这营精兵上阵后,反倒会受器械所累。”
典满笑笑:“这就看将军如何布阵,末将只有教练营士武技、阵法之能,并无统兵才干。不过将军若嫌短戟沉重,不若加配一口环首刀,以便营士厮杀使用。若见田孝先,再更换短戟不迟。”
“也只得如此了。”
夏侯尚眺视另一头坐在胡床上观看矛阵合击演练的于禁,询问:“老将军近来如何?”
“对营造长矛亦有不满,老将军一直想要五尺长铁矛头,还需熟铁打造,要厚重耐砍为上。”
典满代为回答,追问:“将军,方天戟乃当世第一神兵,削铁如泥乃天下共知。其与右将军一战,右将军所制镶铁大盾也多被方天戟一击破开,故营士多怀恐惧之心。若不能制备上乘器械,可能使计盗取方天戟?”
“难,方天戟由其乡党部曲看管,寻常官吏尚不能近观,更弗论盗取。”
夏侯尚双手负在背后,与典满走向于禁所在:“我已集结军中六石、八石强弩千具,只要此人现身阵中,必能攒射击毙。”
典满才是稍稍安心,有一个猛将父亲,自然清楚一个手握神兵利器的猛将在合适的地形里能爆发多大的破坏力。
当然,若有针对处置,也不难对付。
于禁见了夏侯尚,态度冷淡:“夏侯将军,老朽累次重申要五尺铁矛头才可成事,今营造所给不过三尺,又粗劣质脆。老朽难以胜任,还请另寻高明。”
“老将军勿恼,非是将作有司延误坏事,实在是工期急促,不得已先送来三尺矛头应急。”
夏侯尚劝慰,于禁却起身拿起一杆长矛,活动身体后,持矛舞开砸在地上,三尺生铁浇铸的铁矛头因为太重,从矛杆脱离,甩飞。
于禁瞥一眼夏侯尚,随手丢弃矛杆:“督管营造之人连精铁都舍不得,还如何能敌方天戟?难道非要老朽自刎在营造官坊,用老朽一腔热血淬洗兵刃不成?”
………………………………
第一百二十八章 丈八
五月初二日,虎牙军开始集结。
宽阔驰道足有六十米宽,驰道中间还有两道隔离林,最中间的是禁道。
只是如今战乱三十余年,隔离禁道的林木多被砍伐一空,也就驰道两边的护道林葱葱郁郁生长茂盛。
四千虎牙军,八千降军此刻就沿着驰道工作,砍伐驰道两边多余的树木,以这些树木、青竹为材料,以百年护道松木为桩,开始修筑木制甬道。
甬道也是夹道,有永久性的石砌甬道,甬道宽在十米,两边的石墙等人高,留有孔洞作为观察、射击之用。
甬道是物资运输的安全通道,甬字是通的通假字,可甬道是甬道,与通道是两码事。
石砌甬道、黄土版筑为墙的土墙甬道都有些耗费工力,田信摧毁驰道两边丛生的杂木为材料,加固修筑木制甬道足以应急。
清理驰道两侧的杂木后,驰道视线顿时就宽敞许多。
有木墙甬道,大军后撤时自然可以从容行军,清除多余杂木、草丛,又能防备伏兵、火攻。
不止于此,甬道木墙外还多埋设木刺、木蒺藜。
这些都是军中已有之物,木刺是以青竹为底材,上面镶钉细长竹钉,埋在虚土里,以伤害穿草鞋、麻鞋的步兵为主;木蒺藜也是类似的结构,只是形体更零碎,针对性的埋设于甬道外空阔地域,用来伤害敌骑。
建筑材料都是现成的,又依托驰道,哪怕全军只有五百杆手斧,轮替伐木之下,也以每日五里的速度向叶县蔓延。
伐木时,自然少不得方天戟这个伐木神器。
如今的方天戟已不是最初的三十二斤,原来是戟刃二十四斤,杆八斤;现在戟刃不变,用步矟长杆为柄,新的方天戟全长一丈八尺,标准的骑战长度。
由于戟刃太重,柄部尾端又不得不多加几道配重铜环,所以方天戟现在戟刃二十四斤,杆重十八斤,已有四十二斤重量。
碗口粗的树木,抡圆方天戟后,月牙侧枝垂直横斩,运气好常常能一击斩断。
兵器越长,越不好控制。
伐木,只是一个练习攻击技巧,熟悉武器长度的过程。
抡圆后的方天戟笔直横劈,往往一声脆响后,树木就被劈成两截,树冠部分栽落倾斜,原地留下五尺高的树干做防马桩。
什么时候能骑着蒙多,奔驰而过时一戟挥出夹带马力能斩断同样粗的树木,那骑战技艺就算精熟。
连续劈斩十颗树木后田信后撤,修缓气力。
骑战技艺若能纯熟,将能解决身体负荷、热量过高的问题。
骑乘作战时不需要自己奔跑,武器挥动范围小,本身高速移动,又不需要挥动武器格挡。
只要马力充沛,反复折冲攻击,消耗的体力并不多。
如果有三五匹能随时更替的神骏宝马,那就可以长时间冲杀。
他歇息时,书吏李衡上前递出一卷帛书:“君侯,南阳郡守急递。”
田信接住审阅,李衡则掏出细麻布去擦拭方天戟沾染的树木汁液,免得生锈。
“孟子度疯癫了。”
田信看完郭睦的书信,郭睦只是正常询问孟达奇袭武关一事,询问应该给于孟达多大的资助。
郭睦是河东寒族,跟大名鼎鼎的太原郭氏、颍川郭氏没关系,是关羽的书吏出身。
郭睦没有怀疑孟达出兵的程序,不止是郭睦,依旧驻守襄阳的夏侯兰,孟达途径的征北将军申耽也没有质疑孟达的出兵行为。
似乎这些人眼里孟达听从田信的调令,去奇袭武关不存在问题。
郭睦没有怀疑孟达,还想派兵助战。
难道自己要告诉郭睦,说孟达伪造军令擅自出兵?
这样的话,孟达若兵败,自己责任是没了,可孟达若因此叛逃,那部分责任会落在自己身上。
各军求战心切,孟达身处险境,求立功勋以自保,是符合常情事理的。
自己不同意调动孟达,孟达擅自伪造自己的公文,虽犯了原则错误,也意味着孟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