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延向诸葛亮申请要一些兵走子午谷取长安,诸葛亮一直不许,魏延觉得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越来越大,最后魏延被马岱所斩,夷灭三族。
魏延的第一次知名出场是在曹操百万大军如排山倒海般的压来夺荆州的时候,刘备带着新野人民撤离,到了襄阳。蔡瑁拒绝开城。剑拔弩张之时,忽然:“城中忽有一将,引数百人径上城楼,大喝:‘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众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当下魏延轮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这是三国演义里罗贯中所写道的。
从中看到了魏延的正义感,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反好人是逆贼,反坏人就是弃暗投明。而城楼上的蔡瑁看见了,让文聘去和魏延打。
几回合后魏延全身而退。要知道,文聘是荆州屈指可数的大将,魏延能和他打一会儿全身而退,不简单呀。
之后,魏延知道在蔡瑁这里待不住了,去长沙找了韩玄。
魏延的第二次出场便是赤壁之战后,诸葛亮与周瑜约定,周瑜先打南郡,诸葛亮后打南郡。周瑜没打成,还被毒箭射中。诸葛亮打下了南郡,有了一气周瑜。而诸葛亮鼓动刘备南下,打零陵、武陵、长沙、桂阳四郡。打长沙郡的时候,魏延出场了。当时长沙太守是韩玄,韩玄要杀黄忠。魏延来了一个救人。魏延冲过去保护黄忠,还杀掉韩玄,并且鼓动军队给刘备打开城门。按理说,这是个好事呀。
可是,被诸葛亮一句“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对魏延的评价。
要杀魏延。
但是刘备念魏延有功,没有杀魏延。而诸葛亮也不喜欢魏延,魏延就在这个情况下,学兵法,学打仗。到了魏延的第三次出场。
魏延的第三次出场是在取西川的时候。刘备让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守荆州,刘备自己带黄忠、魏延等将领去西川。
后来因为立功,在刘备攻取西川,又攻取汉中后,把汉中太守一职给了魏延,可见刘备对魏延的器重。
公元221备称帝,封魏延为镇北将军。
公元223年,刘禅继位,加封魏延为都亭候。
公元230年,司马懿兴兵三路攻打汉中,其中两路因有大雨而退回。魏延率领一支人马攻打曹魏西凉地区。但是魏延遇到了曹魏后将军费瑶和雍州刺史郭淮,魏延将其二人率领的军队打败。魏延被封为征西大将军,南郑侯。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提出过率领精兵五千,走子午谷直取长安,但是诸葛亮平生谨慎,觉得魏延提出的建议太险,没有采用。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兴兵北伐,但是和司马懿相持与五丈原,但是相持数月,诸葛亮病情越来越严重。诸葛亮死后,断定魏延会反,魏延果真谋反,烧了通往汉中栈道,结果被马岱斩于马下。
魏延其实有功劳,反骨简直是无稽之谈。魏延有功劳,但是诸葛亮讨厌魏延这个人,用反骨的借口说魏延会反。其实,诸葛亮在说魏延谋反的时候处处都在逼魏延,魏延也有些恃才傲物,诸葛亮不在的时候,魏延说过:“丞相不在了,还有我呢。”
诸葛亮只是一开始说了魏延谋反的话,事后再不断完善,导致最后魏延真的谋反了。
魏延是蜀汉的重要将领,被马岱杀了,惜哉,惜哉。
………………………………
4。姜维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公元228年,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因为有人怀疑姜维有异心,扔下姜维逃跑,而姜维追之不及,姜维回冀县,却城门紧闭。最后又落入诸葛亮之手诸葛亮发现姜维是一个人才,就用计将其擒之。又将姜维收成徒弟,让姜维在后期,主要是在诸葛亮和费祎死了之后,在蜀国屡建奇功。
姜维北伐大胜两次,小胜三次,多次与邓艾交手。又大败一次,小败一次。
而朝中许多人都反对姜维伐魏,黄皓还屡次陷害姜维。最后,司马昭三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钟会大军前进,可是却被邓艾偷渡阴平,从小到打涪城、绵竹,蜀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但是姜维还假投降,抓住了钟会的逆反心理,钟会打算谋反,可是事情败露,姜维和钟会死在一起。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姜维和魏延负责掩护,姜维回去时被封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候。
公元238年——公元247年,雍、凉的少数民族投靠蜀国。他们与魏军打起来,姜维派兵接应。
公元253年,大将军费祎被刺杀身亡,姜维率军围攻南安城,但是被陈泰解围,姜维因为没有粮草补给,退兵。
公元254年,姜维率军出陇西,进围襄武,杀败魏将徐质之首。魏军被打败,而姜维则乘胜追击,攻破许多城池,而拔其县民还蜀。
公元255年,姜维率领车骑将军夏侯霸在洮西大破魏国雍州刺史王经,王经死伤无数,退保狄道城,姜维围住狄道城攻打,魏国派征西将军陈泰前来解围,姜维退军驻扎钟题。
公元256年,姜维被迁升为大将军。姜维整顿兵马,与镇西将军胡济两路出兵,约定在上邽会合,但胡济却没有来,导致姜维在段谷被魏将邓艾击败,姜维死伤甚多,百姓因此埋怨姜维,而陇西也躁动不安。姜维于是请求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公元257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于淮南,姜维趁魏关中空虚率兵出秦川,又率领万人出骆谷。魏大将军司马望于邓艾据守长城,姜维驻军于芒水,依山扎营,姜维多次挑战,但司马望与邓艾坚守不出。第二年的时候,司马诞被杀的大败。姜维不得已而退兵
公元262年(景耀五年),姜维率军出汉、侯和,被邓艾所击败,姜维退驻沓中。那个时候,宦官黄皓弄权,想让右将军阎宇替代姜维的位置。但是阎宇听到了邓艾的名声,又不想当大将军了。姜维请求将黄皓斩杀,但刘禅不肯,姜维不敢回成都,在沓中种麦。
公元263年,姜维听闻钟会治兵关中,姜维觉着司马昭要伐蜀,便上表刘禅,派遣张翼、廖化分别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防患于未然。但黄皓听信鬼神,告诉刘禅敌军不会到来。魏军伐蜀的时候,等到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时,悔之晚矣。刘禅才派廖化支援沓中,张翼与董厥支援阳安关口。姜维被邓艾所牵制,退驻阴平,钟会围攻汉、乐二城,又另派军进攻关口,蜀将傅佥格斗至死,而蒋舒却开城投降。钟会见关口已经攻下,于是长驱直入,姜维和廖化只好放弃阴平,与张翼、董厥会合,退保剑阁。钟会写信劝降姜维,但姜维不作回应,钟会久攻不下,于是商议,准备撤还。
这个时候,邓艾从阴平小道偷渡。破涪城、绵竹,然后斩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杀到了成都城下。
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姜维投降钟会后,知道钟会有谋反之心,于是劝说钟会设法杀害魏将,钟会一方面陷害邓艾,一方面准备起兵造反,但事情败露,姜维、钟会及蜀将张翼等都被杀害,邓艾也被田续杀害。
………………………………
5。陆逊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历任吴国第四代大都督、上大将军。官至丞相。世代为江东大族。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
陆逊的家境很好,陆逊的祖父陆纡是城门都尉,陆逊的父亲陆骏又是九江都尉。虽说谈不上多富,但是有个一官半职。可惜,陆逊十岁时,父亲陆骏死了,又和祖父一起去投奔庐江太守陆康。孙策攻打完庐江一个多月后,陆康病死。
在此之前,陆康已经把陆逊和自己的亲人安置到江南。陆康的儿子叫陆绩,因为陆绩当时才十二岁,陆逊撑起了整个家业。
孙策死后,将大权交给了孙权。孙权招延俊秀,聘求谋士,二十一岁的陆逊不久就当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