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游魂似的。”刘老二停下脚步,看着李大妈准备说什么,又没有开口,走到桌边坐下了,拿出烟口袋,卷了一个烟卷,把烟卷塞进烟斗锅子里,又把烟嘴放进嘴里,就着煤油灯叭哒,叭哒的点燃了。烟卷在他一吸一吸中忽明忽暗,烟儿熏着他古铜色的老脸,一缕缕的上升着。
刘老二吸了一口说:“刚才我想过了,春燕小的时候算过命,说她大福大贵,我们就能跟着亨清福,依我看她命中带贵人,绝不会有事的,有观音菩萨保佑她。”李大妈听了,不但没有一点高兴的样子,反而显得特别奇怪,望着刘老二,搔着脑门说:“春燕什么时候算过命,我怎么就不晓得。”刘老二说:“哎呀!你记性真差到家了,那个时候,春燕才八九岁,我专门请我们村里专门算命的张瞎子算的,你当时也在啊,怎么连这就忘记了。”李大妈被这样一提醒,倒也想了起来,连声说:“噢!我想起来了,是算过命了,是找张瞎子算了的,也就是去年刚死的那个张瞎子,”刘老二说:“是的吗,不早了,我把这口烟吃完了,也得去睡觉了,明儿还有好多的事等我去做。“李大妈的心宽慰了一下,说:“我也得去睡,明儿还得早点起来给山娃子做早饭。”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李大妈所说的那些不好的兆头,只是体现母亲对女儿另外一种牵挂,不管算命先生灵不灵,此时对正伤心的李大妈和刘老二是最好不过的安慰。人遇到伤心的事,自我安慰也只不过如此罢了,心灵终究寻找不到一个寄托,也不能永远无休止的伤心下去。
夜已深了,明月慢慢地西下,树影儿都成斜线了,瘦长瘦长的,有的地方月光被大山挡住了,显得阴暗暗的。月光洒在乡亲们的瓦房顶上,远远的看去,就像深秋起的一层白霜。老山村的月夜真美,不仅有乡村宁静之美,还有大山,河水,房屋,树木等,在月光下构成一幅美丽的素描山水画,黑白分明,阴暗分层,难以分辨。刘老二家中的灯光早已吹灭了,都进入了梦乡。
一 苦苦相思父母心 遥遥千里传佳音'中'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雄鸡叫了第三遍,刘老二已经起床了,打开两扇厚厚的大木门,门柚磨的“吱哪”的一声怪响,听起来格外刺耳。他站在门口,举目向前望去,就看见一只喜鹊落在门前的一棵树上,从这个枝头飞到那一个枝头,“嘻嘻”的叫不没完,很久都没有飞走。他喜开眉梢,高兴地说:“今天我们家有大喜事了。”这时李大妈也起床了,边走边扣着衣服,来到堂房里,正听见刘老二自言自语的话,接上口说;“老头子,你怎么知道我们家有落喜事了?难道你是事前的诸葛孔明不成。”刘老二说:“我就是事前的诸葛孔明了,不信你瞧那树上的鸟儿就知道了,”说着向门前的树上指了一下,李大妈顺着他的指头望去,说:“你不就是说的那一只鸟吗?”刘老二说:“就是的吗。”李大妈惊喜万分地说:“哎哟!果然是报喜事的鸟儿,我们家是不是真有喜事了?说不定是春燕要回来了。”
刘老二没有时间答白了,转过身去拿了一只小木盆走进厨房舀了一瓢冷水,又回到堂屋里,用毛巾马虎地擦了一把脸。洗完后,把水洒在门前的道场上,放下木盆,拿起一把锄头扛在肩上,走出大门,到田里去干活了。李大妈也洗了脸,围上了青布围布,走进厨房。一会儿工夫,房顶就冒起了烟儿,烟儿从烟囱里懒洋洋地袅袅升起,李大妈开始做饭了。她在厨房里冲着山娃了大喊了起来,“山娃子”“山娃子,快点起来,不然又要迟到了。”山娃子睡在床上“唔”了一声,听到母亲没有叫喊了,又大睡了起来。李大妈做饭也够忙碌的,一会儿要弄锅里的菜,一会儿又要弄灶堂里的柴火,灶前灶后的转个不停。农村的人做饭没有煤和煤气使用的,她们那里也没有通电,全都是砍的树枝晒干后烧的。厨房里灶用土垒起来的,在灶台的上面开两个灶门,晒干的树枝就是从这里塞了进去的。
一个人做饭是比较忙而又慢的,要是有一个人专门在灶门口放柴火,就比较快了。平时刘老二一家三口人的饭,李大妈一个人要半晌工夫,但今天早晨只有山娃子一个人的饭,随变热一点剩饭剩菜就可以了。没一会儿,饭已经弄好了。李大妈还没有听见山娃了起来的动静,又“山娃子”“山娃子”的叫了起来。这声音特别响亮而又尖锐,尖锐的快要刺破人的耳膜,老远就可以听见。李大妈接着又吵着说:“你还不起床,是不是要我用树条子来接,你也不小了,每次早晨都要我喊,像喊渡船似的。如我不喊,你还会睡到中午,也不晓得自己起床做饭,”絮絮叨叨,婆婆妈妈地说了一大串。山娃子终于受不了了,被吵了起来,他用手揉着睡眼惺惺的眼睛,还不停地打着呵欠,通过堂屋来到厨房。
山娃子在厨房里洗了脸,李大妈把饭都剩好了。山娃子问:“妈,这时几点钟了?”他母亲说:“已经七点了,再还不起来,就真得要迟到了,让老师好好罚你站几个小时,看你以后还睡不睡懒觉。”山娃子忙着抓起碗筷,囫囵吞枣似的把一碗饭吃完了,李大妈叫他还吃上一碗。山娃子已经放下了碗筷,慌里慌张地跑到堂屋,拿起一个花布书包跑了出去。李大妈也跟着走了出去,站在屋角边喊道:“山娃子,刚吃饭慢点走,小心累出胃病来了,还来得急。”山娃子答应了一声,还是带着小跑,像提影子似的,已走了很远了。李大妈又唠叨着说:“明知离学校远,又不早点起来,像鬼赶急了似的,天天这样不累出胃病才怪呢。”她走进屋里,挎着篮子,把门锁上了,到野外打猪草去了。
农村的孩子上学也够辛苦的,山娃子上学每天都要走几十里山路,山路又曲折难走,大概要一个小时才能到达。不分天睛和下雨,甚至下多厚的大雪,每天都是来回两趟。学校早上八点上早自习,山娃子今天要走的快,才不会迟到,如迟到了又要罚站。他这样跑到学校,也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哪还有心思读书,这都是经常如此。山娃子他们这所小学,也是方圆几十里地才有这样一所,供应好几个村里的孩子念书。一至六年级的小学。他们的学校并不是楼房,没有宽敞明亮的大教室,房子和山娃子家的房子是一样的土木结构,土墙上曾经扫了一层白石灰,现在也快要落光了,可以看到墙上的大小裂缝,那一块块的土坯也摇摇欲坠了,好像随时随地就要倒,显得是多么的危险。
夏天的太阳出来的早,但在这山村里,要全都晒到太阳,也得在十点左右了。李大妈和刘老二都是赶早在田地里做事,太阳晒圆了才回家做早饭吃。慢慢地把饭弄好,又要抽着时间带着喂猪和鸡等杂活,到坐下来吃饭的时间,已经快要中午时分了。村中不只是刘老二他们是这样的,乡亲们家家户户都是如此。中午吃完了早饭,在家中休息一时半刻,又得顶着火辣辣的太阳下地做事,直到快黑的时候才拖着疲劳的身体回家。如在农忙时,连休息的时间就没有,甚至还得摸黑劳动着。
回到家中,也不能闲下去,又得做饭,喂猪,重复着做着这些繁杂的事情。房中上灯后,才得吃第二顿饭,也就是中午吃早饭,夜晚吃中饭。山娃子是早上吃饭的,也得跟着在晚上吃第二顿饭。当放学回家,如果饭没有弄好或者没有弄,不能先喊“我饿了”,还得先帮助做事,做作业都是吃饭后的事情了。总都是在快要到深夜,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大而画之,马马虎虎的,完成任务似的写完作业。李大妈只要听见山娃子喊“我饿了”,就会说:“难道你读书还比我们做事的还饿,再饿,也得等我把事做完后再弄饭吃。”这是没有半点讲价还价的余地。
今天,李大妈收工比较早,太阳还没有落山就开始做饭。刘老二还在田地里忙。李大妈在厨房里,忽然听见有人在外面叫嚷着,并还有奔跑的脚步声,仔细一听,好像是山娃子在外面叫喊的,李大妈看了看时间,想到山娃子放学也该到家了。又听见在说什么,“姐姐怎么的”李大妈的心猛地一跳,是不是春燕有消息了,连忙走了出去。
来到大门口一看,果真是山娃子放学回家了,他已经走到房檐底下,快要上台阶了。李大妈急着问:“山娃子,你刚才嚷什么子?是不是吃牛肉了,吃多了,”山娃子连忙从书包里拿出一封信,递给李大妈说:“妈,姐姐来信了,”李大妈接过信,激动的眼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