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约一个月左右,我的机会来了——伯乐遇上了千里马。有一天,市旅游局陈局长来杜康检查工作,碰巧看到了这个网络图。陈局长拿起来看了一会问孙总:“这个网络计划图是谁做的?”
孙总回答:“新来的小乔。”
那时,我才29岁,是个小伙子,孙总一直叫我“小乔”。
陈局长带着夸奖的口吻说:“行啊孙总,你手下有人才呀!这个人在哪?我要见见他!”
那天我和陈局长认识了,我们谈得很投机,他也详细了解了我的个人经历。最后他说他非常欣赏这个网络计划图,对我的工作很满意,并建议孙总今后能按照这个计划图安排工作,这样会事半功倍、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天一早我刚到办公室,孙总告诉我,经厂党委研究,任命我为营业部主任,负责公关部、客房部、餐饮部、娱乐部、商场部等部门的筹建工作。实际上,就是副总职务。由于国棉一厂对酒店的职务称谓不太熟悉,就任命我为营业部主任。大概他们也把这个任命书向市旅游局陈局长作了汇报,可能又得到了局长的“点化”,十天之后,我被正式任命为杜康大酒店副总经理。孙总负责酒店的硬件建设,我全权负责酒店软件的筹备工作。
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几乎把杜康大酒店当成了自己的家,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筹建工作中。为了确保重阳节开业,我几乎没有下班的概念,以至于连孩子出生,我都不在妻子(前妻)身边。
当然,能否如期开业,当时争论是很大的。很多业内“专家”们都认为重阳节开业是天方夜谭。可是不知为什么,国棉一厂的领导层很坚决,一定要确保重阳节开业,而且几乎成了一厂的一项“政治任务”,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被任命为副总经理,自然成了一个焦点人物。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不过,好歹我已经经历过金山酒店开业的艰难困苦,心想现在的条件不比金山好得多,再难还会比金山开业难吗?
结果,奇迹发生了!我们不仅按时开了业,而且,开得很不错,在郑州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东有国际,西有杜康”这句话,在郑州果真流行开了。
在表彰大会上,国棉一厂厂长,兼杜康大酒店的董事长相永杰是这样评价我的:“没有乔赢等人创造性的工作,杜康如期开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样的评价,这样的表扬,还是我生平第一次听到。在此之前,我所能听到的最高评价是:“不知天高地厚”。领导的表扬,在我心里就像在军中荣获了一等功一样,我对自己说:“士为知己者死!”
…… ……
写到这里,我还想给读者讲个小故事。
杜康开业前,也是我刚出任杜康大酒店副总经理没几天,省旅游局单处长到杜康大酒店来检查工作。他一见孙总就问:“我给你推荐的人在这里干得怎么样?”
孙总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忙问:“处长大人,你给我推荐谁了?”
“乔赢呀!”
“什么?乔赢是你推荐的?他怎么没告诉我呢,他现在是副总经理了。”孙总用特别的眼神看了我,我假装什么都没看到。
单处长得意地笑了……
出任亚细亚大酒店总经理
杜康大酒店的开业,在当时的郑州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记得开业那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开业典礼非常隆重,来了不少社会各界名流。在开业典礼上,我认识了许多河南名人,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光明日报》驻河南记者站的站长——刘先琴女士。当她知道了我的经历后,对我很感兴趣,她要听听我对酒店管理的想法。于是,我就给她大谈特谈了酒店管理的“形而上”问题,什么“用人五行说”、“骑墙管理法”,什么酒店管理新哲学——柔性管理和柔性服务等等,我把这些观点概括为酒店管理中的“太极思维”。
后来我才明白,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接受“记者采访”。
谁知道,几个月后,在1991年1月,这次采访以《乔经理与他的酒店管理太极思维》的名字见报了。
这篇小小的报道,却给我以后带来了人生新机遇。
也正是这篇小小的报道,让我人生第一次意识到了媒体的作用和价值。
…… ……
不久,亚细亚集团(当时叫中原不动产总公司)的总裁晋野带着几个最高层的决策者来到了杜康,一来就点名找我。大堂副理打电话给我说,亚细亚的总裁到杜康来了,点名找我。一听亚细亚总裁来了,我非常高兴。那个时候,亚细亚几乎是河南人的脸面,是河南人的象征。这个名字非常诱人,是年轻人向往的地方,是才干、能力、实现人生梦想的同义词。
我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一行三人。后来才知晓,这是亚细亚的“三巨头”:晋野、张自然、王锋。王锋与我还是老战友,他也是信息工程学院转业的干部。
一见面,他们向我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宴席必须由我亲自安排;第二、价格不限;第三、要求我作陪。
那天,我着实当了一次“三陪”:陪吃,陪喝,陪说话。
就餐时,晋野滔滔不绝地大谈特谈酒店管理,什么希尔顿、喜来登、四季、假日等等。我也谈了对酒店管理的见解。我们聊得非常投机,大有相见恨晚、时间太短之憾。
后来,其他两位巨头告诉我,晋野本是一个沉默是金的人,可那天却奇了怪了。看来,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我们正谈到兴头上,晋野突然问我,“今后有什么打算?”我非常肯定地告诉他:“我未来的打算是——把河南烩面搞成快餐形式,建立全球烩面连锁帝国。”
他非常兴奋地说:“这可是发大财的好项目。”他接着说:“未来五年中国肯定进入一个风味小吃的时代。”
我说:“晋总,应该是快餐加营养的时代。”
晋总停了一会儿说:“也许你是对的,应该是快餐加营养的时代。”
眨眼工夫,两个小时过去了。宴席结束了,我一直把他们送到大堂门外,他们三人,每人一辆小车,晋野开的是奥迪。现在有车族多了,开车是极其普通的事情,可在90年代初,真正的大老板才会有辆小车的。我非常羡慕他们,因为,当时我虽是杜康的副总,可上下班只能骑着破烂不堪的摩托车。酒店职员们都管它叫“拖拉机”,因为噪声太大,不知道的,还真的以为“拖拉机”来了。
晋野把车停到我身边,打开车窗对我说:“跟我干吧,我让你出任郑州亚细亚大酒店总经理,20天之内走马上任。”
话音一落,开着车走了。等我回过神的时候,他的车已消逝在茫茫夜幕之中了……
那一夜,我的心情非常不平静,我们谈话的场面历历在目。
“跟我干吧,我让你出任亚细亚大酒店总经理。”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
其实,在见到晋总前两个月,刘源副省长也给晋总写了一封让我出任郑州亚细亚大酒店总经理的推荐信。至今我还保留着,从未交给晋总看过。
音乐和哲学给了我创业激情
这些年来,人们经常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乔赢!你的创业激情到底从何而来?你为什么对事业那么执着?坚定?答案是——音乐和哲学给了我人生的动力和激情!
我发现,迄今为止,“音乐”是人类最神秘的东西。有人喜欢音乐,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往往从小开始的。比如,5…7岁的时候就自发地酷爱音乐,酷爱一种乐器,根本不是父母的“耳提面命”。
下面我讲一段自发喜欢音乐的故事。
6岁那年的一天晚上,我和几个小朋友去母亲单位玩,突然被办公楼里传来的一种乐器声音所吸引。这是什么乐器?那么好听,简直把我给迷住了!我顺着美妙的音乐走过去,走到一间屋子门口。房门关着,而我非要看看这是什么乐器,是谁在演奏不可。门上有个窗户,我让其中的一个小伙伴蹲下,我站在他肩上,其他几个小朋友扶住我,慢慢地我爬到了窗户上,认识了这个乐器:二胡。
从那以后,我一直梦想着自己能拥有一把二胡。到了7岁那年,我舅舅从新疆回许昌,他会拉一点板胡,得知我喜欢二胡,花了5块钱给我买了一把二胡。我高兴极了!在舅舅的指点下,我就开始苦练。
10岁那年,我自己拜了一位名师。这也是一段有趣的故事。
一天早上,我走在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