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杰克凭什么担任销售公司的副总,如果凭销售能力,远远轮不到他,不过是因为与瑞(公司的人力资源总裁)关系较好而已。”
“马瑞克马上要提升为市场部的负责人了,他上任后肯定要对市场部人员进行调整,斯柯克肯定要遭遇清算的命运了。”
……,
如果领导者能够及时得到这些信息,采取应对措施或许可以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但是,大多数员工不愿意选择公开评论(尽管一些企业内部鼓励民主和公开),他们总是在背后议论一些领导者不够公正的事件。
如果领导者能够在公司内部建立一种竞争机制,对每个值得人们期望的岗位和职务都采取竞争上岗方式,将很快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公平公正体制。因为,处于竞争状态中的员工将会对竞争的公正性提出公开明确的要求,而每项竞争在开展之前也必须公布相应的竞争原则和方式,否则,竞争就成了领导者自欺欺人的一种形式。
卓越的领导者都已经清晰地认识到:尊重员工是发掘员工潜力的最佳方式。
行动的力量
行动是领导力体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许多领导者关注对未来的规划,也将尊重员工作为自身的核心职责之一,但却缺乏对行动的理解。他们认为指明方向之后,应该由员工去执行。他们忽视了一点:行动力是一个领导者的重要力量。
我们知道,历史上的卓越领导者都拥有很强的行动能力,通过行动,他们证实自身的信仰,并为跟随者提供了行动榜样。但现实中,许多领导者却对行动力熟视无睹。
▲BOOK。▲虫工▲木桥▲书吧▲
第37节:第二章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领导者(10)
中万公司CEO汤姆·迈克是一位很有思想的管理者,曾经出版过两本管理著作,对于企业的战略规划有着深刻的理解,对员工也始终保持谦和,深得员工喜爱。但迈克有一个致命的问题:缺乏行动力。——行动力是领导者与管理者的重要区别之一。如果仅仅担任管理者这一角色,迈克无疑是优秀的,但是如今企业需要的不是管理者,而是行动者。企业领导者不仅要对未来作出清晰的规划,还需要身先士卒,通过个人的行动去证明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成为领导者,首先要让员工信服,而行动力是博得员工信服的主要能力。
作为一名有思想的领导者,迈克深知行动力的重要性。但由于迈克认为具体的问题应该由员工去解决,于是,每次迈克总是在会议上对各部门进行一个分工,然后一切任之由之。最终的结果总是令迈克大失所望。但由于长期从事规划事务,迈克失去了行动的勇气,只能眼睁睁看着员工的表现越来越差。
员工期待领导者的行动是想获得多个方面的信息:领导者是否值得追随?领导者是否拥有成就未来的渴求?领导者是否对自身的规划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行动是领导者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最好证明,也是传达坚定信念的最好方式。如果对自身规划的未来都缺乏行动的勇气,领导者又如何去激发员工的激情和信心?
比尔·盖茨始终以一位卓越领导者的姿态出现,在他的名片上,除了印有微软董事长外,还有一个职务:首席技术官。这说明比尔始终认为微软的一切技术问题与自身有关,他担任着微软技术研究发展和突破的重任。同样,苹果电脑公司(现在已不能简单的称作为电脑公司了)的乔布斯也是如此,这是一个技术狂,是一个追求创新远甚于稳定的人,尽管遭遇大起大落,但始终率领着他的团队走在技术的前列。他是一个总是令人充满期待的人。
维珍的布朗森也是一个深谙行动力之道的领导者,他不仅出现在市场的最前端,还将自身塑造成维珍的形象代言人,他以一些近乎疯狂的举动赢得了消费者乃至社会大众的芳心,例如他曾计划架乘氢气球飞越珠穆朗玛峰。打官司也是他的拿手好戏,他总是扮演出一副很委屈的样子,仿佛《圣经》中的大卫在巨人面前一般,赢得人们的同情。因此,在英国,无论是饮料业,还是银行业,乃至传媒业,维珍都是远远处于领先地位。维珍的员工将在维珍工作视为天下最快乐的事。
卓越的领导者总是善于运用自身的行动,他们的每一个行动都向员工传达出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无论是企业处于困境之中,还是企业获得高速增长时期。思科CEO钱伯斯为了传达与思科共存亡的决心,将自身的工资降为一美元。这一行动大大鼓舞了全体思科员工的必胜信念。这便是在出色领导者领导下的企业:在困境之中依然坚信美好的明天即将到来。
虹←桥←书←吧←。←
第38节:第二章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领导者(11)
中国有句古话:“说易行难。”意思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领导者必须牢牢记住这句话,因为,在员工心目中,这句话是真理,他们总是认为领导动动嘴皮,他们却要为此付出许多汗水。因此,如果领导者能够用行动代替语言,在员工中的威信和影响力必定大大增强。当员工对未来充满怀疑时,你的行动可以让这些怀疑化为乌有。这就是行动的力量。
从你的办公室中走出来,走到员工中间,走到市场前端。这是众多领导者迫切需要面对的一件事。领导力的体现应该在于传达给员工一种感觉:无论员工面对着什么样的困难,领导者总在他身边。一个领导者做到这一点,就无愧于“领导”这一职务。
如果你渴望拥有领导力,那么,用你的行动去证明吧!
信任员工
管理最本质的改变或许是管理所依赖的假想的改变。以往领导者进行管理时,总是假想员工是没有职业道德的,是需要不断监控才能够认真工作的。如今,如果管理继续建立在这样的假想上,失败将在所难免。
今天的管理必须建立在对员工充分信任的基础之上,否则,员工与领导者之间就成了两个对立的群体。
卓越的领导者总是对员工充满信任,他们明白授权的意义,相信员工可以做好属于自身的一切工作。在这种信任下,员工能够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解决工作中的一切问题。“信任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如果领导者总是怀疑我们,他必定会时常干涉我们的工作,我们内心中也会油然而生出一种厌恶的感觉,”一位员工说,“原本对工作的激情也将逐渐消失。”
杰姆便是一位不懂得信任的企业经营者,每次对任务进行分解后,他总是怀疑员工的能力,他总是干涉员工的计划实施。在企业内部,他赢得了“事必恭行”的称号。因为他对员工不够信任,他总是将各种权限抓在自己手里,每天他花在审批报告上的时间不少于六个小时。由于根本没有时间去了解各项报告的真实情况,最终他的审批成了一种形式。
更糟糕的是由于所有的报告都必须经过他的审批,一旦他出差,或是生病,整个企业便像没有了指示灯似的一团糟。每年因此而损失的订单不下数千万美元,具体从事业务开发的人员对此怨声载道,但无力改变现状。
对员工怀疑是不尊重员工的典型表现,也是管理大忌,古训中始终强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旦将任务交给某位员工就必须对他充满信心,要么根本就别交付任务给他。否则,只能引起这位员工的反感和厌恶。同时,将任务交付给一名不信任的员工将大大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因为,你必须亲自或是安排人手对其进行跟踪和检查。
※BOOK。※虫 工 木 桥 虹※桥书※吧※
第39节:第二章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领导者(12)
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如何对员工进行跟踪检查,其实都是建立在运营成本增加的基础上的。真正有效的运营应该是对员工充分信任,将管控交给预防为主的制度和政策。但对此持有同感的领导者并不多见。
信任还是一种激发员工潜力的有效方式,“最初,我对自身能否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感到怀疑,”在成功地排除了储水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后,史密特说,“但是当我看到琼生信任的眼神,我立即有了一种力量,而且我感到如果我做不好这件事,我将辜负了琼生对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