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暴敛,百姓不堪忍受。亡命之徒便铤而走险,啸聚山林。土匪蜂起,打家劫舍,百姓生活更加痛苦。
张作霖原配夫人赵春桂及其子女(左1张学良,左2张首芳,右1张学铭)
张作霖小时候就常跟他的父亲出入赌场,受到熏陶,也爱赌博。开始时,他靠卖烧饼赚点钱,可是很快就输光了。母亲让他改学木匠,他嫌拉锯太累,不爱干。他一度曾流浪街头,沿街乞讨。后来流浪到营口高坎镇,他在大车店给人家打杂。有时骡马病了,他就弄点草药给治,还真的就治好了。他很聪明,一来二去,就成了兽医,这个行当他还比较喜欢。后来,他开了一个兽医桩,以此为生。姜向春:《张作霖在辽西的片断》,《辽宁文史资料》,第6辑,第23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以后,他命运多舛,被人冤枉,遭受痛打,差点送命。经好心人帮助,得以不死。他似乎降到了人生的最低点,走投无路,死又不甘,求生却无门。恰在此时,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便抱着一线求生的希望,从军了。他投到宋庆毅军马玉昆的门下,当了一名骑兵。那年,他20岁。他喜好马匹,“以精骑击,得名擢哨长”《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公行状》,《张大元帅哀挽录》,第1编,第1页。。甲午战败,他逃回了辽西。1895年,他21岁时同赵家庙地主赵占元的二女儿赵春桂结婚。赵春桂是张作霖的原配夫人,是张首芳、张学良、张学铭的生母。张作霖是个不甘寂寞的人。他不想像他的同乡那样过着衣食无着、平淡无味的生活,他要换个活法。
3.投绿林成立大团
甲午战争后的辽西是个三不管地区。散兵游勇成群,乞丐难民遍野。官府腐败,土匪横行,百姓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就相应地成立了一些自保的武装组织,名曰大团。1900年,张作霖因岳父赵占元的帮助,在赵家庙成立了一个大团,有20多人,他当上了小头目,负责附近几个村子的治安。他负责的地区称为保险区。张作霖在保险区内很守规矩,不仅遵章守纪,而且维护治安。因此,这个地区胡匪的骚扰得以遏制。张作霖也得到村人的称赞,他的声名由此鹊起,其管辖的范围逐渐扩大,达到20多个村子。
在赵家庙的西北,有个大团,团主叫金寿山。金寿山收罗了一批地痞流氓,组成了100多人的大团。大团的总部设在中安堡,其周围地区是他的保险区。金寿山在保险区内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比胡匪还凶残。大团本来是保民,可是金寿山却专门害民。百姓被逼得实在无法,就去请名声较好的张作霖帮忙。张作霖率众驱走了金寿山,占据了中安堡。他的部众增加了,势力扩大了。但是,金寿山在1901年腊月三十夜半偷袭了张作霖。张作霖携带妻女率众突围,逃到了姜家屯,继而又逃往八角台。在逃往八角台的途中,身怀六甲的赵氏在马车上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就是张学良。那是1901年阴历四月十七日,阳历是1901年6月3日。
八角台(今属辽宁省台安县)是个大集镇,商号有50多家。本来张作霖想从八角台借道,投奔辽南的绿林冯德麟,但是到了八角台,这40多人就被留下了,借以保护地面。这都得益于张作霖的名声好,不扰民。商会会长张紫云对张作霖的名声早有耳闻,此次见面,看到张作霖北人南相,眉清目秀,且行止有矩,谈吐不俗,果然是名不虚传,就决心把他们留了下来。后来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原来八角台的头目张景惠主动让贤,甘居副职,张作霖做了团练长,地方的绅商也表赞成。从此,张作霖就在八角台落了脚。这里也成了他的发家地。姜向春:《张作霖在辽西的片断》,《辽宁文史资料》,第6辑,第24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张作霖在投身草莽的过程中,受了很多苦。但是,他也得到过一些好心人的帮助。
。 最好的txt下载网
4.认义母得逃性命
张作霖曾被官兵追捕,走投无路,有一次隐藏在他义母家中。义母穷苦,住在小镇上,开一家豆腐店,只有一个儿子。每天晚间用驴子拉磨,磨豆汁,制豆腐,白天挑到镇上去卖。店中财产仅一盘磨和一头驴,赖以为生。张作霖不敢出门,只好帮忙做豆腐。可是外面捕张的风声很紧,义母听到这吓人的消息,不得不告诉张作霖,并劝说张作霖赶快逃走。时当严冬,冰天雪地,张作霖衣衫单薄,不胜战栗。义母动了恻隐之心,家中无钱无物,爱莫能助。想来想去,只有把驴子送给张作霖,说道:“你把驴子牵去吧,路上可以代步。实在困难,把驴卖掉,买套衣服,余钱留作饭费。”张作霖牵驴走后,儿子回家,妈妈告以经过,儿子说:“明天不能做生意了,没有驴子怎么拉磨?”老母想到没有生意就没有饭吃,就叫儿子赶快去追。张作霖没有走远,儿子很快追上,却不好开口要回驴子,只说是来送行。见张作霖衣裳太过单薄,就把自己身上的棉袄脱下为赠。儿子回家,妈问驴子,儿子说:“还要驴子吗?看他那样瑟缩,我又把棉袄送给他了。”后来张作霖官运亨通,作了督军,想起义母,派人访求。所憾义母已死多年,唯义弟还是过着穷日子。张作霖把义弟接到大帅府,同吃同喝,一如往年,一住数月。义弟还望得一官半职,结果看张作霖没有这个意思,只好告辞归乡。张作霖赠送200元为路费,义弟想多要些,好日后过日子用,张作霖说:“够了,你若需钱,可以再来。”义弟很是生气,觉得张作霖不够交情。谁知回到家后,房子改为大瓦房了,有一个副官交给了他一份地契,并告诉他:“这都是督军给你预备的。”义弟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终老张之世,他仍是大帅府的座上客。王大任:《张作霖的感情世界》,《张作霖传记资料》,第5辑,第50页,台湾天一出版社。这个民间传说很有可信度。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受招抚当上军官
甲午战争后乱了几年,1902年社会秩序逐步稳定。这两年张作霖苦心经营他的武装,势力有所扩展。他也尽职尽责,起到了保境安民的作用。同时,和当地绅商也相处融洽,得到他们的交口赞誉。但是,随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地方自治武装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按理张作霖的大团应予遣散,团民或回家务农,或进城经商。但八角台商会会长张紫云考虑到遣散这一武装,团民四散,可能危害地方。同时,他也和张作霖结下了友情,就想给他们找个出路。
张作霖早期的办公室
为此,张紫云同有关人商量,拟将这一武装交给政府,这个提议得到绅商的赞同。于是,他们向新民府知府增韫正式推荐张作霖,对张作霖大加赞扬。增韫知府便接见了张作霖,张作霖以弟子身份行叩见礼,称增韫知府为老师。通过亲见和谈话,增韫感到张作霖是个温文尔雅之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便命张作霖整理部武,将其带到新民府听候点编。张作霖真是喜从天降。其实,张作霖的政治野心很大,他深知经营民团不是长久之计。他早就想“改邪归正”,由政府收编。恰在此时,盛京将军增祺采纳了“化私团为公团”的建议,作出了“化盗为良”的决定。适逢其时,增韫知府的报告得到了盛京将军增祺的批准。
张作霖急忙回到八角台,积极招兵买马,扩充队伍。因为他和增韫说了大话,吹嘘自己有一营人马,实际才有100多人。当时准许他组建250人的队伍。他便乘机开展组编活动。他吸收了辽西一些小股匪帮,如义县的张作相、黑山县的薄振声等,都招了进来。人数够了,他就率队到新民府接受点编,成立了新民府巡警前路游击马队,张作霖被任命为帮办(副营长),队伍仍驻八角台。姜向春:《张作霖在辽西的片断》,《辽宁文史资料》,第6辑,第26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二年,即1903年的7月,张作霖所部和新民街巡捕队合并为巡防马步游击队,计485人。其中,骑兵两哨,步兵三哨。张作霖为管带(营长),张景惠为帮办(副营长),中哨哨官由张作霖兼任,前哨哨官为张作相,左哨哨官为汤玉麟,右哨哨官为王立有,后哨哨官为赵五把式。罗巨峰:《台安八角台镇联庄会》,《吉林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第13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哨官是连长。队伍亦移驻新民府,负责地方治安,并兼剿胡匪。就这样,张作霖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