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先当师长吧!你们都是有正式出身的,前途无量,在戏台上是唱红脸的啊!我他妈的算什么,乃是唱白脸的啊!以后可要好好干,可不要再三心二意地乱跟人家跑,我他妈做家长的,还能亏待你们吗?去吧,回去问问那李景林,为什么他未来?”胡毓坤在叙述中,还不时模仿张作霖的姿态及动作,其感念之情,溢于言表。张作霖就是这样重用俘虏军官的。
第四个故事:容忍秘书发火。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曹锟之役,战前例有通电,揭露对方罪恶。当时张作霖和曹锟还是儿女亲家,授命起草通电的老秘书字斟句酌,颇费踌躇。顾虑双方公私关系,电稿数易,久不成文。张作霖为了争取时间,以便赶快把电报发出,出入秘书室几次催办,老秘书内心焦躁,又不敢说。张作霖一会儿又进来催促,老秘书忍无可忍,发火了,把笔一摔说:“你要快,另找人办,我不干了!”张作霖看到勤于职守的老秘书真的火了,急忙道歉:“得,得!你慢慢地写吧,我再不来了。”这个故事是朱庆澜将军亲自口述的,并非杜撰。张作霖能够容忍老秘书发火,说明张作霖有容人的雅量。王大任:《张作霖的感情世界》,《张作霖传记资料》,第5辑,第50页,台湾天一出版社。
前言张作霖:一代枭雄(3)
张作霖,出身寒微,生活无着,混迹社会,伏于民间。时逢1894年的甲午中日之战和1904年的甲辰日俄之役,东北大地,兵燹丛生,民生凋敝,生灵涂炭。当时,官府腐败,土匪横行。面对混乱无序的时局,张作霖乘势而起,拉帮结伙,自办团练,保境安民。因缘际会,接受点编,一跃而为清军管带(营长),进而升为统带(团长),统领(旅长)。
时逢辛亥革命,张作霖借机智进省城,诱杀革命党人张榕,而晋为关外练兵大臣,并以总兵记名。后任第24镇统制(师长),兼奉天巡访营总办。从此,张作霖掌握了奉天省的军事大权。
民国后,38岁的张作霖成为民国陆军第27师师长,授陆军中将,特授勋五位。他真正拥有了一师重兵。这是他的看家本钱。以此为根基,而奉天督军兼奉天省长,授镇安将军;而东三省巡阅使,叙勋二位,是谓实至名归的东北王。后晋授镇威上将军,再后任蒙疆经略使,成为声势煊赫的满蒙王。此后,张作霖野心膨胀,率兵入关,问鼎中原。直奉一战,一败涂地。张作霖退回关外,自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以后,整军经武,秣马厉兵,又进行直奉二战,取得胜利。此时,张作霖拥有中国三分之一的地盘,是中国最大的军阀。
但好景不长,奉军遭到反对,不得不退出苏皖。又逢郭松龄倒戈,奉军元气大伤。以后,张作霖又就任安国军总司令,同国民党新军阀蒋介石接战。张作霖乘机组织北京军政府,登上了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的宝座,终于圆了当一回中国最高国家元首的迷梦。但他的军队节节败退,不得不退回东北。因多次拒绝日本人签订密约的无理要求,而遭日本人暗杀,不幸遇难。他的死难可称为“皎然不污,可告无罪于天下后世”,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
张作霖文化不高,但智慧超群,机敏异常。且善于学习,长于计谋,终至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探索与思考张作霖的人生轨迹,是一件很有兴味的事。
愿读者诸君读罢本书,会得到些许历史知识和思想启迪。
后记
《》现在同读者见面了,要感谢——
上海贝贝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纳新先生。他大胆拍板出版本书,给我们很大鼓励。
辽宁省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苏长春教授。他兼为摄影家,为本书提供了一些珍贵的照片,使本书大为增色。
张氏帅府博物馆、辽宁近现代史博物馆原馆长杨景华研究馆员。他为本书提供了一些不易得到的罕见照片,丰富了本书的内容。
辽宁省档案馆第一研究室主任何荣伟副研究馆员。他为本书提供了元帅林的珍贵照片,使本书多彩多姿。
张氏帅府博物馆研究室主任范丽红副研究馆员。她给予我们许多无私的帮助。
徐彻的夫人陈孟楣女士。她原任沈阳市石油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沈阳化工》杂志主编。她在本书文字的修订和照片的编排上做了很多工作。
本书第一章至第十一章由徐悦撰写。“前言”、“张作霖大事年表”及第十二章至第十六章由徐彻撰写。
本书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徐彻徐悦
2006年5月15日
1.想念书巧遇恩师
张作霖,字雨亭,奉天省海城县小洼村人。此地后又改称大洼县东风镇叶家村张家甸屯,现改称大洼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其实,这里现在只有一片房屋遗址,根本没有村落了。1875年3月19日(清光绪元年二月十二日)生。其祖籍主要有两说。一为山东省说。《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公行状》中写道:“公讳作霖,字雨亭,奉天海城人,远祖居山东,族甚蕃,清道光初徙居海城。祖发业农,称素封。”《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公行状》,《张大元帅哀挽录》,第1编,第1页。“行状”是过去死者家属叙述死者世系、籍贯、事迹的纪念文体。该文称“远祖居山东”,主山东省说。一为河北省说。河北省中又有大城、高阳、河间三说。《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公雨亭神道碑》写道:“公讳作霖,字雨亭。其先为直隶人,清末迁奉天海城。”《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公行状》,《张大元帅哀挽录》,第2编,碑文,第1页。这通碑文是督军署参谋长臧式毅领衔,又有八位处长署名的,载于《张大元帅哀挽录》。文中明确地说“其先为直隶人”,即是河北人,主河北说。从有关历史记载看,张作霖的祖籍是诸说并存。因多数主河北省说,张学良亦自称他的祖籍是河北省大城县。故笔者认为,张作霖的祖籍为河北省大城县。
因生活无着,其先祖张永贵跑到了东北,从事农业开垦。到其祖父张发时,从事农耕,“称素封”。所谓“素封”,是指虽然没有官爵封邑,却和受封者一样富有。这是说,在张发时,张家经济上很是富有。张发有四子,第三子是张作霖的父亲,名张有财。“祖殁,父以析产徙海城之小洼,复于驾掌寺村设商肆。”张发死后,家产分给了兄弟几人。张有财带着他的那份财产,来到了海城,在驾掌寺村做小买卖。
其父张有财是个游手好闲之徒。先是开了一个小杂货铺,收入甚微。后来小杂货铺倒闭,他又不愿干活,就整天赌博胡混。因欠人家赌债,被仇家债主害死。那年张作霖14岁。宁恩城:《百年回首》,第53页,东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张作霖本来没钱念书,但是有一位好心的老师帮了他的忙。这位老师名叫杨景镇,那时教私塾。有一天,杨景镇看到窗外有一个小孩偷偷听他讲课,好奇地叫进来一问,小孩答道:“我叫张作霖,我愿意念书,家穷,上不起学,因此常在这里偷听。”杨先生感到这个小孩想读书识字是好事,就免费让他上学,还赠给他纸笔。这时的张作霖已经13岁了。就这样,张作霖读了一段私塾。在这里,他打下了初步的文化基础。这在他的一生中十分重要。张作霖知道感恩,他后来当了民国陆军第27师师长,不忘旧谊,特地请杨景镇到沈阳来,在家里开设了私塾馆。
张作霖的墨迹“道德为心”
张学良就曾跟他读书。栾贵田:《张作霖二三事》,《文史资料选辑》,第35辑,第196页,文史资料出版社1980年版。这乃是后话。
其父死后,家庭生活更加困难,没有办法,其母王氏只得带着四个孩子投奔到镇安县(今黑山县)小黑山附近二道沟娘家。张作霖有两个哥哥,一个妹妹。娘家生活也是非常困难,又添了五张嘴,简直没法继续生活下去了。张作霖不能再指望家里,只有到社会上混饭吃。
。 最好的txt下载网
2.寻出路混迹人间
那时的中国是一片混乱,东北地区尤甚。清朝政府腐败透顶,中国大好河山任人宰割。沙俄强行割去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仍觊觎中国东北的广袤土地;中国甲午战败,日本魔爪深入中国东北。官吏横征暴敛,百姓不堪忍受。亡命之徒便铤而走险,啸聚山林。土匪蜂起,打家劫舍,百姓生活更加痛苦。
张作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