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胜:金一南将军随笔集-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键比蒋介石早两年多就开始“清剿”。他对浏阳县长彭源瀚说,对共产党人“宁可错杀,不可错放”;对宁远清乡督察员欧冠说,“不要放走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如遇紧急情况,当杀就杀;若照法定手续办事,上面就不好批了,共产党的祸根就永远不能消灭”。

    当时各省之中,唯何键在湖南设立“铲共法院”。

    他甚至还专门派人挖了毛泽东的祖坟。┊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如此一个反共的凶神恶煞,却被彭德怀弄得魂飞魄散。

    对何键这个屠杀工农和共产党人的刽子手,彭德怀却未完全解恨。三十多年后彭德怀自己身陷囹圄,挨完造反派拳打脚踢的批斗回到囚室,仍然用笔写下当年未了之恨:“何键这只狼狗只身逃于湘江西岸。没有活捉这贼,此恨犹存!”

    一个人已经成了囚徒,却仍然令战场对手心惊胆寒,这该具有何等的人格力量和信念力量!勋章可以褪色,将星可以消磨,非凡的人格力量与信念力量却使彭德怀同志超越自身局限,在最深重的苦难与委屈之中,迸射出最耀眼的辉煌,成为一个撼天动地的真人。“文革”灾难中他被批斗审讯二百余次、打得遍体鳞伤,却留下这样的心迹:“我只能毁灭自己,决不能损害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

    大将军雄风,气贯长虹!

    在战争年代,蒋介石也很快认识了彭德怀。

    1931年5月,蒋介石委任黄公略的叔父黄汉湘为江西宣抚使,进驻南昌,想策反黄埔军校高级班毕业的黄公略,再通过黄公略动摇彭德怀。黄汉湘派黄公略的同父异母兄黄梅庄,携蒋介石写给黄公略的亲笔信进入根据地。彭德怀与黄公略在湘军即情同手足,对黄梅庄摆宴招待。席间套出口风,知道其为蒋招降而来,随即下令将黄梅庄处决。砍下的脑袋用石灰腌上,盛在篮子内封严,交其随从带回。随从还以为黄梅庄到苏区会其弟去了,不知道带回了他的人头。

    蒋介石从此除了提高对红军高级将领的缉拿价码外,再不搞什么“宣抚”。

    对敌斗争狠、毫不留情,是彭德怀的一大特点。红三军团善攻坚,善打硬仗,在恶劣条件下也具有坚强的战斗力,无一不打上彭德怀的烙印。他与何键血战,与蔡廷锴血战,与陈诚血战,与蒋鼎文血战,与每一个深入苏区的敌军将领血战。哪一个国民党将领,也没有被他放在眼里。

    对自己的战友却不然。

    例如对林彪。

    1929年初,彭德怀率部坚守井冈山,部队损失很大。4月,与红四军会合后,根据彭德怀的要求,红四军前委会议决定,调拨部分干部和枪支补充彭德怀部。

    林彪调给彭德怀了一部分坏枪。

    毛泽东严厉批评了林彪。

    彭德怀却并不念念不忘这类事情。对红四军中的八一南昌起义骨干,特别是前身为“铁军”的叶挺独立团部队,他充满敬佩。1928年12月11日,在红四军与红五军新城胜利会师大会上,彭德怀就提出红四军是五军的老大哥,号召自己率领的五军向四军学习。

    一言九鼎。即使后来比自己小九岁的林彪出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彭德怀对以红四军发展起来的一军团仍以大哥相称。

    1933年底,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团村战斗,一军团执行其他任务未能参加,使战果不能扩大。带病参战的彭德怀万般遗憾,赋诗一首:

    猛虎扑羊群,硝烟弥漫;人海翻腾,杀声冲霄汉。地动山摇天亦惊,疟疾立消遁。狼奔豕突,尘埃冲天,大哥未到,让尔逃生。

    大哥,即指红一军团。

    作为一位著名战将,彭德怀还有一大特点:终生不改其本色。

    师哲在其自述中有一段精彩回忆,记述解放战争时期的彭德怀:“一个炎热的下午,押解一批俘虏军官的队伍在村边树下休息,从西边走来两个人:前者为青年,身背短枪,牵着马;数十步外为中年,50岁左右,光着头,帽子抓在手里,脚上的布鞋破烂不堪,用麻绳绑在脚面上,走路却非常稳健有力。一挑水农民正在树下歇息,中年人笑呵呵走近问:‘你给家里挑水啦,我想喝你几口水行吗?’农民说:‘你尽量喝吧。’中年人便倾下身去,从桶里狠喝了几口水,然后谢过农民,继续赶路。路边坐的俘虏中有认出中年人者,指背影说:‘那就是彭德怀,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其他国民党将校俘虏大惊失色,起来呆视半晌,直到背影不见,感慨万分地挤出一句话:他们怎能不胜利!我们怎能不失败!”

    对彭德怀来说,爱他的、恨他的、敬他的、毁他的都应记住这句话:本色最无敌。

    1974年彭德怀同志去世时,是那般的萧条零落,甚至连简陋的骨灰盒上也不能留下姓名。他死后却成为一座巍峨的青山,历史记载下他的英名,承认他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颗巨星。
06 战将朱可夫(一)——也曾是一颗陨落的…
∏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战争与和平是千古话题。失败与胜利是千古话题。

    两个千古话题之间,站着披甲执锐的军人。和平时期枕戈待旦,战争时期横刀立马。

    但更多见的是和平时期未能枕戈待旦,于是战争时期也就无法横刀立马。

    因此,即使是在同样经历的军人之间,失败与胜利的悲剧喜剧也是连绵不断。有些人因胜利其名字登上历史的英雄榜,有些人则因失败其名字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

    上一篇我们讲到了苏联卫国战争初期那个悲剧性人物:西部特别军区及后来的西方方面军司令帕夫洛夫大将。这一篇我们讲他的同伴、战友,莫斯科保卫战期间的西方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大将。

    朱可夫还用讲吗?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负盛名的苏军将领,他的名字即使在今天的俄罗斯,也与苏沃洛夫、库图佐夫一样,是胜利的象征。

    但其胜利的轨迹依然值得思索,尤其是作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军队里崛起的两颗新星,当帕夫洛夫悲惨陨落的同时,朱可夫却如此耀眼地冉冉升起,两人命运的差异到底在哪里?

    最初看上去,他们两人相同之处甚多:同时出任最早的坦克试验团团长,同时担任大军区司令,同时被授予大将军衔,同样深受斯大林信任,同样在苏军中享有崇高威望。甚至在希特勒入侵苏联最初的困难岁月,他们的遭遇表面看也有些相同。1941年7月初,帕夫洛夫因其指挥的西方方面军全军覆灭而被执行枪决。同月底,朱可夫因提出放弃基辅,被解除苏军总参谋长职务。

    同一个月,斯大林培养的这两颗新星似乎都已陨落,失去了他的信任。但朱可夫与帕夫洛夫不同的命运,恰恰从这些表面看来似乎相同的地方开始。

    帕夫洛夫被枪决,源自他出于种种原因,错误地估计判断了眼前这场战争。朱可夫被解职,则源自他对战争的严酷性和局面的严重性不但做出正确判断,而且敢于坚持自己这一判断。当时作为苏军总参谋长,他认为在西方方面军覆灭、德军已经形成中央突破的形势下,坚守乌克兰的西南方面军虽然作战卓有成效,但在整个战线上形成一块巨大的突出部,容易陷入德军从南北两个方向的切入合围,所以必须尽快后撤,放弃基辅。

    乌克兰是前苏联的粮仓。基辅是俄罗斯文明的发源地。战争爆发以来,西南方面军作战一直是整个苏军中最好的,顶住了德军向乌克兰的强力进攻。这种情况下朱可夫竟然提出放弃基辅的建议,斯大林的第一个反应是:你在说什么?把基辅交给敌人?!第二个反应是:简直是胡说八道!

    此时朱可夫本来可以像他的继任者沙波什尼科夫那样,只要统帅做了决定就不再吭气,反正天塌下来也不用自己扛——虽然建议不被采纳,但已经尽到职责。

    朱可夫之所以不是理论精深但行动犹豫的沙波什尼科夫,其真正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他一个人坚持自己的意见,为此宁可放弃总参谋长职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