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跆岢隽艘桓鲇胛颐撬芯康奈侍馕薰氐墓鄣恪R桓銎笠导铱梢越姆癯鍪鄹硪桓銎笠导乙曰竦靡欢ǖ幕醣沂杖耄Ц陡驮钡谋ǔ暝蛑饕蛉坷醋云淅蟮囊徊糠帧O挛慕酉晗傅乜疾霮night教授的观点。这里的重要问题是:为什么资源配置不是直接由价格机制来完成的?
应该注意的另一个因素是:政府或有管制权力的机构在对待市场交易和在企业内部组织的同样的交易时,态度往往是不同的。比如销售税的课征。很明显这是一种专门针对市场交易所征收的税,对于企业内部组织的同样交易来说不会征收这样的税。既然现在有两种不同的“组织”方式……通过价格机制或通过企业家……那么这样的管制规则就会导致企业的存在。这就为企业在一个专业化交换经济中的出现提供了一个理由。当然,在企业已经存在的情形下,像销售税这样的政策措施仅仅会使企业变得比原来更大。同样,那些意味着定量配给的配额计划和价格管制的方法,通过给那些在企业内部组织生产而不是在市场上交易的企业以好处(这些政策不适用于自己生产产品的企业),必然会鼓励企业规模的扩大。但是,如果说是上述这些政策措施导致了企业的存在,这个结论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当然,如果企业的存在没有其他理由的话,这些政策措施是会产生这样的结果的。
因此,以上这些就是企业这样的组织为什么会在资源配置通常被假定是由价格机制“组织”的专业化交换经济中存在的原因。所以,当资源的流向依赖于企业家时,由各种关系构成的一个系统就会出现,而企业就是由这些关系组成的。
上面初具轮廓的分析或许对企业规模扩大还是缩小的问题能够给予一些科学的解释。当追加的交易(可以通过价格机制协调的交易)由企业家组织时,企业就会变大;当企业家放弃对这些交易进行组织时,企业就会变小。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是否可能研究决定企业规模的一些因素?为什么企业家不多组织一项交易或少组织一项交易呢?Knight教授的观点值得我们注意:企业的效率和规模之间的关系是最严肃的理论问题之一。与单个工厂的效率和规模关系不同,它更多地取决于人的因素和历史机遇,而不是一般原则问题。但是这一问题相当重要,因为获得垄断收益的可能性使得企业有强大的动力去不断地和无限地扩张,但是这种动力会被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导致的效率下降(在货币收入的生产中)所抵消,所有这些即使在有限竞争时也存在。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再版前言,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Series of Reprints; No 16; 1933Knight教授似乎认为科学地分析决定企业规模的因素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将在上文阐述的企业概念的基础上,尝试完成这一任务。 。 想看书来
企业的性质(5)
前面提到,企业的引入主要是由于市场运行成本的存在。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就是(并非Knight教授提出的有关垄断的问题),如果通过组织可以消除某些成本,并且确实减少了生产成本,那么为什么还会有市场交易呢?某些市场运行成本只有通过取消“消费者选择”才能消除,例如零售的成本。可想而知,这些成本可能非常高,以至于人们愿意接受配给,因为获得的额外收益值得他们牺牲选择。为什么不是由一个大企业来完成所有的生产呢?对于这一问题,需要一些合理的解释。
首先,当企业规模变大时,企业家职能可能存在着收益递减的现象,也就是说,在企业内组织追加交易的成本可能会上升。该观点假定市场交易可以是同质的,显然,这与现实不符。在后面我们会考虑这一点。自然,企业的规模扩大应该达到这样的均衡点,即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中进行同样交易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组织该笔交易的成本。其次,当组织的交易增加时,企业家可能无法将生产要素安排在价值最大的地方,也就是说,他可能无法充分利用这些生产要素。同样,应该达到这样的均衡点,即由资源浪费所造成的损失等于在公开市场中进行同样交易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组织该交易时的损失。最后,一个或多个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可能会上升,因为一个小企业的“其他优势”可能会超过一个大企业。对于不同规模企业的生产要素供给价格的变化的讨论,参见E A G Robinson; The Structure of petitive Industry。据说,由于人们宁愿做独立的小公司的老板,也不愿做大公司中某些部门的领导,所以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组织才能的供给价格也会增加。参见Jones; The Trust Problem (1921),p 531,和 Macgregor; Industrial bination; p63。这是那些主张理性观点的人经常争论的一点。据说,虽然大企业可能会更有效率,但由于少数企业家的个人主义精神,他们更愿意保持独立性,尽管在理性思考下,大企业的高效率可能会为他们带来更高的收入。当然,企业实际停止扩张的点可能是上述各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前两个原因可能对应于经济学家们提出的“管理收益递减”这一说法。当然,这样的讨论是简短的和不完全的。对这一问题更进一步的讨论见N Kaldor; “The Equilibrium of the Firm”,Economic Journal,March; 1934; p 60~76; 和 E A G Robinson; “The Problem of Management and the Size of the Firm”; Economic Journal; June; 1934; p 242~57。
上一段已经指出,企业将持续扩张直到组织一项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公开市场完成同笔交易的成本,或等于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但如果企业在低于公开市场交易成本并且等于另一家企业组织同一交易的成本的点上停止扩张,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包括“联合”情况这一术语的定义将在后面给出。),这将意味着两个生产者之间存在着市场交易,每个企业都能在低于实际市场运行成本的水平上组织交易。如何解释这一悖论呢?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假设A向B购买一件产品,并且A和B都能够以低于其现行成本的成本来组织这一交易。我们假设B组织的不是一个生产环节或生产阶段,而是包含若干个。如果希望完全避免市场交易,A就不得不接管B控制的所有生产过程。因为除非接管所有的生产过程,否则市场交易仍然会存在,只不过交易的产品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我们前面已经假设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将会导致效率的降低,组织额外交易的附加成本会上升。因此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组织原由B组织的交易的成本将会高于B。所以,只有当A组织B的交易的成本不高于B的成本(并且不高于公开市场交易的成本),他才会接管B的所有组织。而如果二者之间进行市场交易更经济,当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在每个企业都相等时,将生产分开也是值得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企业的性质(6)
直到现在,我们一直假定通过价格机制进行的交易都是同质的。事实上,我们现实世界中发生的真实交易是多样化的。这似乎意味着通过价格机制完成的交易所花的成本彼此之间会有很大的差异,其实在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也同样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撇开收益递减的问题,在企业内组织某些交易的成本也有可能高于在公开市场上进行同类交易的成本。这就必然意味着有些交易是通过价格机制进行的,但它是否意味着必须存在一家以上的企业呢?很显然不是,因为在经济系统中,所有那些资源配置不直接依赖于价格机制的领域都可以被组织到一个企业中去。上文讨论的那些因素都很重要,虽然我们很难断言“管理收益递减”与要素供给价格上涨哪个更重要。
因此,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企业规模在如下情况下将趋于更大:
(a) 组织成本越低,且随着被组织的交易的增多,成本上升得越慢。
(b) 企业家犯错误的可能性越小,且随着被组织的交易的增加,失误增加的越少。
(c) 企业规模越大,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下降得越多(或上升得越少)。
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除了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不同之外,随着组织的交易在空间分布、交易的差异性和相对价格改变的可能性上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