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元良师长“一二八”淞沪抗战时,任87师259旅旅长,在庙行战斗中,予敌人重创。他对上海的地形也很熟悉,知道部队如果在西郊待命,等到日军发动进攻,闸北等处高楼和险要之地都将被敌人占领,我军再逆势仰攻,伤亡将会很大。所以对张治中将军制订的“主动进入上海”作战计划十分赞同。他要求524团立即进入上海,占领指定位置。七时许,谢晋元随即要524团陈素农团长、韩宪元团副指挥部队迅速前进。从真如到闸北有十公里路程,524团以一营为先导全副武装一路跑步前进。沿途有许多民众扶老携幼从市区紧急向外逃难,有时拥塞于路上。但看见跑步前进的我军军容整齐,斗志昂扬,都纷纷让出道路,列于两旁,有的还鼓掌欢呼,向我军致意。原来急于逃难的心情仿佛一下子安定了许多。
524团一口气跑步进入以北火车站为核心的闸北阵地。该团防线南端延伸到苏州河北岸,防备敌兵利用苏州河水路或沿河的公共租界越界偷袭。防线北端经宝山路、西宝兴路、天通庵车站至江湾路、水电路。一营作为团的先锋营,各连队按照事先指定的位置,分别进入阵地,构筑工事,架好机枪。二连的位置是最突前的部分,胡赞华连长指挥连队沿宝山路向日军防线前进,在将到八字桥时,路边突然出来二个穿保安队服装的我军,对战士们说:“不能再前进了,再往前就要同八字桥头的日本人交火了。”一排长薛荣鑫当即命令队伍停止前进,并与保安队进行防务交接,保安队员及此前秘密进驻上海的523团战士各回归本部队。我军在一排的周顶立班长指挥下,在八字桥西南赶做堵桥工事,防备敌人从该地区进攻。 。 想看书来
日寇侵淞沪,我军勇迎敌(6)
张治中同时急令我军第36师宋希濂师长,火速率部从西安南返,参加上海保卫战。统帅部还下令将另外五个师及一个旅自江浙地区调至上海附近的苏州、嘉兴一带;湘鄂、徐蚌等地区原拟调往华北的部队也改为调入上海附近地区。还下令封锁镇江以下的长江下游,在封锁区段内,中外船只一律停止航行,以应对日军即将开始的进攻。
面 对 强 敌
“七七”抗战发生时,中日两国国力对比相差十分悬殊。日本是世界上帝国主义的五大强国之一,轻重工业均相当发达。1937年,其工业总产值达55亿多美元,年产钢580万吨。日本政府大量增加直接军费,该年即达136亿日元,占其国家当年总预算的49%。其陆海军在质量与装备上,均占绝对优势。陆军有17个常设师团,另有独立混成旅团及各种特种部队(一个骑兵集团、二个炮兵师团等),分别隶属于关东军、朝鲜军、中国驻屯军、台湾军及国内驻军,共有现役士兵38万人。其预备役和后备役征招体制完备,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战斗兵员共计199万人。陆海军航空兵共有91个中队,作战飞机2700架。海军有四个舰队,共有战斗舰艇274艘,总排水量约86万吨,为当时世界海军三强之一。其军事工业能力强,能自制各式轻重武器、飞机、舰艇。以年产量计为:飞机1500架、舰艇47万吨、坦克330辆、各种火炮3200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工业落后,生产力薄弱。1937年,工业总产值约13亿美元,不到日本的四分之一,年产钢仅4万吨,不到日本的07%。军需工业落后,装备陈旧,除能制造部分轻武器外,其他如飞机、坦克、火炮、车辆、大型舰艇等完全依赖进口。陆军有183个步兵师、46个独立步兵旅、9个骑兵师、6个独立骑兵旅、4个炮兵旅及20个独立炮兵团,另有其他特种部队,共计2029万人。而经过整编能实际用于战场者,仅80个师,约100万人。海军舰艇109艘,总排水量78万吨,编为四个舰队,因舰艇小而陈旧,战斗力较弱,仅能在沿海和江河协助陆上作战。空军共有作战飞机314架,编为9个大队,主要机场有12处。
中日双方国力、军力的差距,在上海战场也明显地反映出来。中国军队依靠的是高昂的士气、民众的支援、以及与侵华日军誓死拼斗的精神。我军进入闸北后,即加紧构筑工事,准备抵御侵略。当时,整个上海,日军处处居于优势地位,主要因日军多年来处心积虑不断进行备战活动。1932年“一二八”事变,迫使我国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后不久,日海军陆战队的规模就突破了2000人的规定,“七七”事变后,又多方调兵,达到一万多人。海军军舰、各种飞机、大炮、战车……武器装备及火力大大优于我军。《协定》签订后的五年多的时间里,日军重建了北四川路底的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使之成为非常坚固的堡垒;在公共租界东区与越界筑路的虹口,从汇山码头往东,直到虬江码头的沿江地带都建有碉堡式的房屋。杨树浦地区、江湾、上海西区,“日本人在学校、工厂中到处设有军事要点。”西区法租界的齐祈路上,“建造了军事性质的‘自然科学馆’。”“该馆以研究磁力学、引力规律、天文学等名义对外,此仅为日本人掩饰其他目的之烟幕。据说,该馆亦可作为现代化的炮垒。日本人在徐家汇河附近的房屋,数小时内,在坚固的水泥屋顶上,即可架设大炮与机关枪。这些军械现均藏于地下室内。”(以上引言均为法国《巴黎评论》报道)。日本人建造的此类堡垒化的建筑及据点共有一百多处。。 最好的txt下载网
日寇侵淞沪,我军勇迎敌(7)
在五年多的时间里,日军多次举行以侵占上海为目的的演习。1935年11月6日,英国《曼彻斯特导报》报道:“日军演习选在清晨二时至五时进行,参加者达2000人。各种动作如设置街垒、占领桥梁、安置电话与布电话线均逐一举行。可以说每一名日军均深知在占领上海的命令下达后,应作何种准备与行动。”对战略要点,日军更是利用“演习”或制造摩擦,稍有机会,即以“蚕食”方式派兵占领。宝山路上的八字桥,“一二八”抗战时双方激烈争夺,一日之内数次易手,敌军伤亡千人以上。停战协定签订时,大部分地区为我掌握。日军对此处不断派兵蚕食,逐步挤占附近地区,1936年又强占八字桥,为避免事态扩大,我保安队员只得在桥西南面防卫,隔河同日军对峙。其间,我方数次循外交途径交涉,但日方态度强蛮,停战协定“共同委员会”的各中立国代表,也怕得罪日本人,不能主持公道,八字桥附近地区及一些战略要点只能听由日军侵占。
总之,双方在军事上,日方占有各种优势:兵力得到增加,并可由海路源源不断增兵;防御工事早已建成较完备的体系,武器弹药储备充足;挟有海空军优势,完全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火力配备大大优于我军。因此,日本海军陆战队早就跃跃欲试,侵略气焰十分嚣张。早在“七七”事变前,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在其主持的大连侵华战略会议上就叫嚣“三个月内就可以解决中国。”面对上海局势,其军政要员纷纷扬言,要在“三日内占领上海,三个月灭亡中国”。实现其“速战速决”,侵占中国,称霸世界的战略野心。
面对强敌,我军上下抱着同仇敌忾的无畏气概,把多年来郁积于胸中的对敌仇恨,化为杀敌的决心。262旅523团原分散于各据点,在交接防务后,先后撤回,接手了第524团宝山路以北的一部分防线,使524团留有机动兵力,应对敌人攻击。因部队防线多为柏油马路,挖掘壕沟较困难。按照事前制订的作战防御计划,各部队均加紧组织材料,利用部分房屋,连夜加固工事,准备迎击来犯敌人。8月12日,第87师王敬久部也开到上海,师部驻于江湾的叶家花园,部队布防于江湾、五角场、浣沙浜、吴淞等处阵地。同时,有二个重炮团进驻上海,加强一线火力。
日军探知我军第88师262旅及87师先后进驻上海布防后,便倚仗其坚固工事及优势火力,急于动手,企图打我军一个措手不及。8月13日悍然发动了进攻,我军英勇反抗侵略的“八一三”淞沪抗战就此展开。
初 战 告 捷
1937年8月13日上午九时许,日军舰上炮火向我东宝兴路、天通庵车站、八字桥一带阵地轰击。日海军陆战队司令大川内传七少将命令部队发起试探性进攻。淞沪铁路从北火车站往东,穿过河南路后,转向东北。双方在此以铁路为界,构筑工事东西对峙。9时15分,陆战队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