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支部队有这么好的军风军纪了。”部队在安徽芜湖驻扎了几天,补充给养,并招募了一些兵员。以后再乘船到南京。1936年9月,日寇在上海挑起事端,88师奉命调到江阴,分别驻扎于江阴至无锡一线附近,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指挥部队构筑并继续完成锡澄线国防工事及进行整训,为即将到来的上海之战作准备。
  第88师为我军最精锐之部队,其前身为国民政府首都警卫师,曾参加“一二八”淞沪之役,痛歼日寇。为准备抗战该师加紧进行整编和军训。谢晋元以黄埔军校系统学习的军事知识及参加北伐和“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实战经验,一贯严谨规范、办事干练的作风,深为师长孙元良所赏识。部队在江阴上岸后,谢晋元按照计划,组织和安排262旅及264旅分驻江阴至无锡各要点,结合锡澄线国防工程建设,在无锡市设立招兵站,抓紧进行兵员充实及装备补充更新,野外实战演练也频繁进行。262旅524团先驻在江阴章氏祠堂,后往南移驻于江阴县蟠龙山营房。此山虽不甚高,但在江南一马平川的水网地带却是难得的山地攻防演练场所。不远处,正在修建的锡澄线国防工事群,北起江阴(澄江),与长江边的江阴炮台互相策应。天目山余脉黄山在江阴城东北七里,如一头雄师,两只山脚似鹅鼻伸入江中,在长江下游最窄处突兀而立,形成锁封大江的天堑,自明清以来,历代均在此处峰顶、山腰及江边修筑炮台,驻屯重兵守卫。从此处往南40余公里的无锡,一路上均以钢筋水泥建成的机枪、战防炮工事及观察所、掩蔽部、弹药库、碉堡及壕沟等相连,蜿蜒曲折,连绵不断,整个防线纵深宽达1公里,易守难攻。随着形势日紧,524团派出部队,以营为单位,分驻锡澄线工事群的各要点。一营二连就住在华墅镇及附近的碉堡内,结合防卫,组织军事训练。

日寇侵淞沪,我军勇迎敌(4)
1936年10月,262旅参谋主任出缺,彭巩英旅长亲自向师长孙元良提出,指名要谢晋元任该旅中校参谋主任,并将部队训练、整编补充等一应事务,全都交其处理。谢晋元自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历来注意对部队开展政治教育,他参加过北伐反对军阀割据。常以爱国精神教育官兵,认清日本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为即将到来的卫国战争学好军事技术,做到不怕苦,不怕死。他任262旅参谋主任后,按照城市攻坚、防卫的要求,组织全旅部队进行规模不等的奔袭、攻击及防守的训练,使该旅官兵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8·11”出师
  日寇借口虹桥机场事件,不断增兵上海,局势已达爆发点。此前,我最高当局已任命张治中为淞沪警备司令,着手上海地区作战的策划。1936年秋,军校高级教官室从南京秘密前移,迁往苏州狮子林。不久移驻留园,对外以“中央军校野营办事处”名义,设立军事指挥部,计划和组织淞沪地区抗战的准备。野营办事处为了使营级以上军官认识以后攻击目标情况,分批组织,秘密前往上海侦察地形,谢晋元为第二批前往的小组。该批由第87师261旅旅长刘安祺(山西崞县人,黄埔三期毕业)为组长,同行的有后来担任第88师参谋长的张柏亭、炮兵营营长王洁中校等人。侦察任务为闸北地区的宝山路、八字桥、江湾路一带。重点为北四川路底、天通庵车站附近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及其周围地形,必须反复详细侦察,熟记于心中。谢晋元于北伐时任第一军第21师连长,参加龙潭血战后,率部队进入上海,前后驻扎闸北半年,对该处路径十分熟悉。张柏亭早年曾在江湾路法政大学读书,住在北四川路横浜桥附近余庆里的亭子间里,每天挟着书包来回走过,也是熟门熟路。而其余的人则剃光头,着西装,行动有点土里土气,引起了日军便衣的怀疑。在虹口公园靶子场附近,有一批流里流气的大汉在后面跟踪并指手画脚,幸而及时发现。张柏亭和谢晋元带着转了几个弯,穿弄堂,绕小路,在北四川路一个朋友家躲避,才未酿成纠纷。组织民众、训练青年也是备战要求的一部分。1937年初,88师抽调得力军官对江苏省高中学生集中军训,每期三个月。第一期以高中二年级学生为主,已训练完毕。第二期以高一学生为主,五月份在省会镇江市的七里甸开学,江苏省学生军训总队长孙元良及陈果夫(省长)作动员讲话,勉励学生学好军事知识,时刻准备抗击侵略。谢晋元为第二大队大队长,他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步操各科项目及野外演习都有很严的要求,在学生中威信很高。军训后期发生了卢沟桥事变,88师的军官都立即返回部队,部署上海作战。学生军训另由江苏省保安总队派军官训练,但各方面已相差很大,七月底即草草结束。
  谢晋元返回部队后,按照预订的作战计划,紧张有序地进行临战前的调动。驻守江阴及锡澄线一带的524团部分官兵,立即全部集中于蟠龙山营房,然后急行军40余公里赶到无锡西乡荣巷。谢晋元事先联系,得到荣氏家族的鼎力支持,借用荣氏企业的面粉厂、申新纱厂、机器厂和已经停课放假的公益小学、中学等处房屋,安排好262旅近五千人的驻扎训练问题。另有一小部分部队则驻于惠山一带。适应临战需要,将部队的训练量减少,除正常出操外,着重负重战斗行军及夜间攻防作战。同时加强部队政治教育,通过各级军官,及时报告第29军在卢沟桥和华北英勇抗敌的事迹,鼓舞士气、坚定抗战必胜信心。每天的报纸,都发到班排,组织阅看。平时外出上街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和军风纪要求,专门有执法队监督检查,保证了队伍的稳定。他还通过平时与军政部建立的良好关系,及时替换了一批全新的步枪和补充了子弹、手榴弹,争取到一批刚进口的捷克造机关枪,各连队的装备都有改善,做到每班有一挺轻机枪,为此后的大战增强了自动火力。。 最好的txt下载网

日寇侵淞沪,我军勇迎敌(5)
日寇侵华给中国军人留下许多教训。张治中认为,面对日军进攻,过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他打我,我不还手。如“九一八”事变时,在东三省,敌人共二万人,我军有13万以上,但却不抵抗,令东北全境沦入敌手;另一种是等他打我,我才还手。如“一二八”淞沪战役及以后的多次事件,日军每次进攻,我军均被动应战,敌人仍处处占有很大优势。张治中提出,今后当判断他要打我时,我就先打他,并确定了“一旦淞沪有事,我军应主动进入上海,先扫荡虹口、杨树浦之日海军陆战队根据地,然后迎击海上登陆的日本陆军”的正确原则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使在自己国土上进行的“八一三”淞沪抗战,有一个好的开端。上海形势一紧,我原驻沪保安总队两个团的兵力及战斗力均不足以对抗近万名日海军陆战队的挑衅。在报统帅部后,张治中密令88师先派一个团进入上海。命令下达到262旅,谢晋元立即策划、组织523团乘夜进入上海西郊,然后在驻沪保安队及地方人士安排带领下,分散为营连编制,换上保安队服装,分批悄然进入上海闸北宝山路及龙华、徐家汇、虹桥、北新泾、真如等要点,与原驻该处的保安队共同构筑工事,加强防卫力量。由于谢晋元熟悉上海情况,组织安排缜密细致,2000多人均顺利地秘密进入指定位置。
  虹桥机场事件后,上海战事已不能避免。8月11日傍晚,蒋介石以电话通知张治中,命令京沪线我军按照“主动迎敌”计划进入上海。命令通过88师师部传到部队,262旅524团作为首先进入单位,全团官兵均摩拳擦掌,热情高涨,很快作好准备。午夜前,524团在无锡西乡一个农场集合,师部、旅部长官均亲临训话。誓师大会后,部队立即列队向无锡火车站前进。凌晨二时许到达,但见整个车站被等待出发的部队挤得水泄不通。524团在谢晋元安排下,有次序地上了第一列火车,首先向上海出发。孙元良师长、彭巩英旅长均随该专列出发,第一批进入上海。12日早晨,火车到达上海西郊真如车站。受《淞沪停战协定》上海市区不能驻正规军的约束,军车不能再往前开。
  孙元良师长“一二八”淞沪抗战时,任87师259旅旅长,在庙行战斗中,予敌人重创。他对上海的地形也很熟悉,知道部队如果在西郊待命,等到日军发动进攻,闸北等处高楼和险要之地都将被敌人占领,我军再逆势仰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