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鸦片战争-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上的英国人被谣言弄得心惊胆战。
  还不仅仅是谣言。在撤退尚未完毕的八月二十四日,发生了布拉克?焦克号在澳门与香港之间遭到海盗袭击的事情。
  这艘船遭到三只中国帆船的包围,被投进火罐,抢走十几箱银元和金银器皿,一名船员耳部受伤。义律向正在巡逻的大鹏营的清军兵船发出抗议,说一名英国人被削去了耳朵。英国方面怀疑是清国官员为了扰乱人心,在幕后制造了这次袭击事件。
  另一方面,清国当局则推测事件是义律捏造的,目的是为了抵消林维喜事件。因为清国官吏询问被割掉耳朵的船员的姓名,并要求验伤,被义律拒绝了。
  义律把船员的耳部受伤加以夸张,说成是割掉了耳朵。而且如果同意“验伤”,那就等于是把审判中的一个阶段交给清国政府来处理。这与义律在林维喜事件中所规定的“不让清国审判英国臣民”的原则是相抵触的。
  从清国的官员来看,则认为:“什么夷人被割掉耳朵,压根儿就没有这回事。”
  在这样的状况下,珠江河口充满了紧张气氛。
  “求你们也把我带走吧。我是混血儿,除了当买办,什么工作也不会做。我希望跟大家一起到船上去,不愿在这儿受清国人的欺侮。”谊谭在义律和墨慈的面前恳切地哀求着。
  英国人即将开始令人胆怯的船上生活,很希望有人能为他们同岛上或沿海的居民打交道。
  义律非常高兴。他说:“不过,你现在不能在这儿上船。你一个人先到香港岛去。在那儿我会把你搞上船。我有事情要你办。 ”
  “什么事情?”
  “购买食物,弄到保险的饮水。关于饮水,现在有不少谣言。”义律说。
  “我明白了。那我马上就到香港岛去。”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九龙炮火(2)
这样登上英国船的买办,除了谊谭外,还有好几个人。久四郎——林九思也是其中一个。
  “那家伙可靠吗?”充当军师的马地臣追问义律说。
  “不会有问题吧。他是个混血儿……”
  对于清国当局可能打进来的间谍,英国方面也是神经过敏的。对一般的人并不轻率地留下来使用。谊谭是凭他那鹰钩鼻子和发蓝的眼睛而受到信任的。住在澳门的混血儿,一般都缺乏对国家的忠诚。
  林九思不是中国人,是日本的漂流民,而且跟教会有关系,当然同样受到信任。
  “清国的军队已开进前山。人数是二百。”为了进一步巩固义律对他的信任,谊谭经常报告清军方面的动态。
  前山是与澳门毗连的一个乡间小镇,葡萄牙人称它为“卡萨布兰卡”。那里有一个小城寨。军队开进那里,起着把匕首放在澳门咽喉上的作用。
  义律日夜盼望的窝拉疑号军舰,终于在英国人全部撤退后的第四天出现在澳门的海面上。
  真正的军舰终于到来了。它和甘米力治号可不一样。舰长是斯密士大校。他是老练的军人,当然比海盗道格拉斯值得信赖。义律感到好像得到了千百万援军。
  九月一日,义律依仗这艘窝拉疑号的威力,向葡萄牙的澳门总督建议说:“如果同意英国人返回澳门,我们可以负起保卫澳门的责任。 ”
  澳门总督说了“许多遗憾之辞”,婉言拒绝了义律的建议。
  原因很简单。——前面已经说过,由于葡萄牙人在澳门有特殊居住权,他们不愿引起争端;另外,如果接受英国人的建议,澳门本身也有被英国夺走的危险。
  九月三日,林则徐来到澳门。葡萄牙的澳门总督用仪仗队出迎。
  林则徐赠给总督色绫、折扇、茶叶、冰砂糖等;并用牛肉、羊肉、面包和四百枚洋银犒赏了葡萄牙士兵。这是对他们谨遵天朝命令、驱逐英夷的褒奖。
  2
  “夷人好治宅。”——林则徐在进入澳门那天的日记上这么写道。可见他对葡萄牙人的“重楼叠屋”的住宅很感兴趣,但对他们的服装则作了严厉的批评。
  葡萄牙的男人穿的是紧身的衣服。当时中国绅士的服装是“宽衣”。这种不适合劳动的服装正是绅士的象征。穿上这种宽大的衣服,不便于做出粗野的行动,更不能打架斗殴。
  而葡萄牙人却穿着裹在腿上的细筒裤和束在身上的西服背心。这是既能跑又能跳的匹夫野人的服装。
  林则徐讥讽地在日记上写道:“如演剧扮作狐兔等兽之形。”意思是说,夷人的衣服就好像是扮演滑稽的狐狸所着的服装。
  从“朝廷”、“朝政”等这些词中可以了解,当时的政治活动是在早晨进行的,中国的官吏起床特别早。
  这天林则徐上午五点刚过就从前山出发去澳门,上午九点多就踏上了归途。
  午饭是回到前山吃的,下午三点到达距前山北面二十多公里的雍陌,在这里遇上暴雨,和两广总督邓廷桢一起宿于郑氏祠。
  碰巧遇上从广州去澳门的海关监督,晚饭是三人在一起吃的。予厚庵去澳门的目的,据说是视察海关的澳门派出机构。
  “贸易不能正常化,关税收入日益减少。这可是一个棘手问题啊!”在吃饭间,予厚庵谈出了这样的话。
  “不过,为了永久禁除鸦片,这不过是大问题中的一个小问题。我们暂且忍耐一下吧。”林则徐这么说。但他突然感到奇怪,心里想:“这是很简单明了的事,厚庵应当完全理解。可是他为什么现在又说出这样的话呢?”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九龙炮火(3)
林则徐虽努力了解外国的情况,但他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中华思想和蔑视外夷的观点。他在澳门看到葡萄牙人的情况,就得出“真夷俗也”这样一个轻蔑的结论。由此也可看出他的思想。英国人把贸易视如性命,但天朝并不把每年区区几十万两的关税收入当作回事。——他还没有改变这样的想法。
  “时局是这样,北京不会因为关税收入减少而责备你。”邓廷桢从旁安慰予厚庵说。
  “问题不仅是关税啊。”予厚庵结结巴巴地说,“公行和茶商的买卖不振,茶场的工人和搬运的伕子一旦失业,民力的损伤就会扩大。”
  林则徐更加感到奇怪了。厚庵最近的态度与以前不一样了,叫人难以理解。在筹措军费上使人感到他在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是什么人——反战或希望维持现状的什么人——影响了眼前的厚庵。就近处来说,这些人可能是公行的商人。
  是伍绍荣影响了他吗?最近予厚庵经常与伍绍荣会面,林则徐对此已有所耳闻。不过,厚庵所处的地位是监督公行;而且目前是问题成堆的时期,从职责上来说,同公行的总商经常碰头也是无可厚非的。
  是不是受比伍绍荣更大的人物影响呢?林则徐的脑子里浮现出北京的大官儿们的面影。穆章阿和琦善等人对他的行动是不会袖手旁观的。他不由想到这些人正在搞什么诡计:“是他们在包围着予厚庵吧?”如果他们想要在当地拉拢什么人,恐怕再没有比掌握财政大权的予厚庵更有用的人了。
  这天晚上,厚庵与林、邓两人分散住在另外的地方。
  第二天——九月四日,林则徐凌晨四点从雍陌出发,黎明过平迳岭,上午九点到达香山县。从香山坐船赴虎门。他一整天坐在船上,巡视了海面。
  船溯珠江而上。而在相反方向的九龙,响起了可以称之为鸦片战争前哨战的炮声。
  3
  在英国人退出澳门的同时,钦差大臣与两广总督向沿海村民发出了命令,禁止给英国人提供食物,阻止他们登陆。
  任何命令在刚发布时都有很大的约束力。
  “最近刚发出命令。这个命令有点太过分了。不过,过些日子也许还可以想点什么办法。”谊谭在九龙购买食物,村民们都感到害怕,不敢同意;提出只要用小船把食物送到夷船就按时价加倍付款的条件也不起作用。
  “这可不好办了!”谊谭抱着胳膊沉思起来。他的口袋里装有从墨慈那儿领来的洋银。
  “这可是发财的好机会啊!”谊谭的脑袋瓜子飞快地转动起来。
  这不是跟开店的商人做买卖,而是和从不相识、毫无关系的村民打交道。就说对方要求预付货款,因此把钱付给了对方;然后说对方可能是害怕钦差大臣,收了预付款而不送食物来,于是把货款昧下来。——嗯,这个主意不错!这样一来,口袋里的洋银就变为自己所有了。谊谭脸上露出了微笑。
  他乘着黑夜,驾着小船,来到英国船上,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