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似乎很少有人知道互联网上曾经有一个网站叫SixDegrees,也很少有人知晓是Friendster引发了第一波SNS浪潮,第一波SNS先行者“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不过其意义绝非如此。
  SNS的概念是最近几年随着Facebook、校内网、开心网等SNS网站的成功而逐渐被人熟知的。其实,早在1997年,互联网上就出现了第一个SNS网站——。SixDegrees根据六度分隔理论构建,用户可以向1~3度的好友发送站内信件,以站内信件形式促使好友关系的形成。该网站在巅峰时期也有近百万用户,但在2000年时被迫出售。其失败原因在于SixDegrees的SNS概念太过超前,那时候的SixDegrees不像如今的Facebook,除了能加好友之外,还可以做很多事情。随后出现了各种形式的SNS站点:LiveJournal、Asian *enue、BlackPlanet、LunarStorm、MiGente、Cyworld、Ryze、Fotolog,等等。虽然这其中的一部分站点时至今日依然发展得不错,但是这些站点都没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SNS浪潮,直到2003年的诞生。

第1节 第一波浪潮:鼻祖Friendster和国内的追随者们(2)
Friendster自2003年3月份推出之后,一炮走红,短短几个月,就发展了400万注册用户。一年之后用户数量翻番,达到800万注册用户,高峰时期每周有20万新用户加入。据说,当时硅谷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使用Friendster的服务。Friendster由此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第一波SNS浪潮。
  同年9月,Friendster便获得了风险投资商 Kleier Perkins和Benchmark & Battery公司1 3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美国各大媒体纷纷表示:SNS已经掀起了整个互联网的第二波浪潮。此后,大批的模仿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全球范围内(包括中国)掀起了创建SNS网站的热潮。
  中国的第一批SNS创业者几乎在同一时间内被Friendster的成功所“打动”,一些就读名校的海归精英,纷纷在谋划着创办中国的第一个SNS站点。2003年8月,两位斯坦福毕业的海归精英刘健和饶磊回国,模仿Friendster模式创立了中文SNS网站。2003年底,UUme正式上线,同时得到了千橡互动集团陈一舟的天使投资。3个月之后,UUme凭借“中国版”的概念便获得了美国两大顶级风险投资机构数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其中一家是世界5大风险投资公司之一、并且从未在中国投资的AccelPartners,另外一家是顶级的资金管理公司DCM。
  
  业内人称为小马云,非阿里巴巴马云。
  与UUme差不多时间问世的,国内早期还有另外一个重量级的SNS网站——亿友网。其创始人马云从网易无线互联网业务部离职后,于2003年9月17日与其搭档刘勇一起商讨了亿友网的“全新模式”——“六度分隔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亿友网几乎与Friendster于同一天在美国硅谷获得 1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随后,马云和刘勇开始回国筹办“亿友网”。
  此外,当时(2003年)还在美国特拉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王兴也同样为Friendster模式所着迷。2003年底,他放弃博士学位,回国开始SNS创业,与他的两位老同学一起建立了最初的创业团队。不过,王兴不像刘健和马云那样能幸运拿到风投,他们三人自掏腰包凑了30万元开发并推出了“多多友”——国内第一波社交网站之一。
  不到一年时间(2003~2004年),国内出现十几家类似于Friendster的SNS网站,而且新的同类型网站还在不断涌现。除了UUme、亿友网和多多友之外,比较知名的SNS网站还有友友网络(YOYONet)、联趣网(LianQu)和友友网(you2you)等。这批SNS先驱都在主导“第二代交友”模式——以Friend Of A Friend的方式(即“寻找朋友的朋友”)来扩大交往圈子的一种新型网上交友方式。它们都不约而同以“六度分隔理论”为膜拜神论,但是“六度分隔理论”并不能有效地改善第一波SNS网站用户数目增长缓慢、用户在线使用率太低、用户粘性不强、大部分没有赢利等尴尬局面。很多先驱者们因缺乏资金支持、网站用户体验不够好、营销不利等原因,最终成了先烈……
  此时,国内的互联网经济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国内有8家互联网企业登陆纳斯达克并受到资本的追捧。2004年6月16日,腾讯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公开上市。中国概念股增加的不仅仅是数量,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元化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互联网的多元化发展,也从侧面体现了网络社会化产生的价值。
  2004年到2005年,无论是痞子蔡、安妮宝贝和芙蓉姐姐等利用网络迅速走红的“网络红人”,还是《老鼠爱大米》、《刺激2005》、《一万个理由》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网络流行歌曲,以及木子美和天仙妹妹等网络事件,都与SNS浪潮一起证明了国内外网民都在发掘社会化网络的力量。然而,风投和创业者对社会化网络又过于乐观,以人为本的社会化网络正处于萌芽时期。国内互联网刚刚经历了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主页时代,正走向草根博客时代,国内绝大多数用户还无法接受SNS的概念,SNS遭受冷遇似乎是必然的。
  Friendster在美国的光芒很快被厄运所掩盖,2004年,Friendster由于访问量过大,服务器负载过重,从而导致网站访问速度缓慢,甚至无法登录,用户对此表示强烈不满。访问速度慢是网站用户体验的头号杀手,Friendster的大量用户因此而流失,这给后来的MySpace和Facebook等竞争对手创造了机会。
  在Friendster遭到挫败后,中国的第一批SNS站点也纷纷遭遇发展瓶颈,最后迅速走向消亡。2005年,亿友网借助移动增值服务,以SP(Service Provider)的身份盈利2 400万人民币,同时还获得了2 000万美元的融资。然而,好景不长,因为2005年底*SP政策的调整,从2006 年开始,SP开始遭遇寒流,亿友网的盈利模式面临严峻考验。最终,亿友网于2006年被欧洲的婚恋*站Meetic以2 000万美元并购,变为Meetic的中文版——蜜糖网,从此转入婚恋交友领域。
  
  与亿友网同病相怜的UUme,于2005年8月被陈一舟收购,创始人刘健成为千橡集团的首席运营官。UUme被千橡“改头换面”后,成为一个视频分享站点。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2007年7月1日,UUme最终还是被千橡集团所放弃。
  由FriendSter所引发的第一波SNS浪潮就这样死在了沙滩上,但SNS并没因此而消逝。相反,随着互联网的多元化、社会化的发展,第二波SNS浪潮正蓄势待发。前面提到的MySpace和Facebook正是于此时登上SNS舞台,后来居上。互联网的发展给了人们很长的缓冲时间去接受SNS,此后的SNS可谓万事俱备,第二波SNS浪潮必将在第一波SNS浪潮的基础上实现巨大的超越!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2节 第二波浪潮:MySpace 旋风与中国SNS风暴(1)
互联网的需求因人而异,MySpace的诞生满足了用户娱乐化交友的需求——MySpace创造的丰富的多媒体个性化空间吸引了全世界数以千万计的年轻用户,而同样为无数中国年轻人创造了个性化空间。
  更不可忽视的是QQ空间的稳扎稳打,努力为用户创造更为互动的SNS空间,进一步巩固腾讯SNS的发展策略。
  MySpace抓住了FriendSter衰败后的机遇,很多FriendSter用户都“跳槽”到MySpace,SNS的第二波浪潮从此开始。MySpace创立于2003年,创始人Chris DeWolfe和Tom Anderson如同第一波SNS浪潮中的其他创业者一样,也深深被FriendSter的成功所吸引,并坚信同样能创造奇迹,甚至超越FriendSter的辉煌。然而,直至2004年下半年,MySpace并没有两位创始人当初想象的那么美好,MySpace用户增长速度依然缓慢。
  
  其中文站点为:;称为聚友网。
  MySpace真正成功的原因在于它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和价值点:它首先选择了以音乐爱好者作为网站的“先锋”,并为这批“先锋”提供音乐上传服务以及个性展示空间。事实也正是如此,MySpace在遭遇发展难题后,毅然选择在洛杉矶地区的Club、乐队和各种派对中地下推广,效果好得惊人,很快在用户之间形成病毒式的传播。MySpace很快成为20岁左右年轻人搜寻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