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杨斌调查:中国黑马富豪浮沉录-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午饭过后,仍然是分分钟都让人倍感煎熬的等待。因为都是山东人,此时记者已经与杨枫成为朋友。在分配给杨枫当作宿舍的别墅内,记者只好与他一起抽烟、聊天、谈论《阳光灿烂的日子》。
关老的劝说帮了记者的大忙。据说关老知道记者是第一个报道杨斌的人后,曾经帮忙说话:“既然是关系比较好的媒体,还是见一下面吧。”
而记者也向电话中的杨斌“急切”地表示:“杨总,您一定要见我一面,我有内部消息想跟您说,是关于荷兰大使馆和国家某部门的。”
或许这些带有“报料”色彩的话打动了杨斌。于是,下午即将结束的时候,记者被接到了A9别墅。杨斌依然能笑得出来,使劲握了一下记者的手,又使劲拍了一下记者的肩膀:“小子,又来给我添麻烦了!”关老搭话:“小王还生病发烧呢。”杨斌说:“锲而不舍才能成功嘛。”
不过,见面之后的杨斌并没有立即答应接受采访。急促的电话和神情紧张的客人使得杨斌中断了与记者的寒暄,说晚上给记者安排时间,同时吩咐工作人员送客。
又是漫长的等待。晚上8:00过去了,打电话确认,杨斌秘书说,去沈阳市里开紧急会议了,可能要到12:00才能回来。
杨枫先是陪记者苦等,之后在沙发上打起了瞌睡。而记者借此时间再次翻阅带来的资料,梳理着问题。
深夜12:00,再次电话催问,同时再次强调记者掌握着对杨斌非常重要的信息。对方答复说:快回来了,到A9来等吧。
于是,一辆轿车将记者接到了A9。整个荷兰村沉寂异常,杨斌别墅外的狼狗在深夜中凄厉地咆哮,保安耀眼的手电筒在黑暗中扫来扫去。 
                  
 6。第三次采访杨斌
 2002年7月18日,深夜1:00左右,对杨斌的第三次专访开始。访谈的文字稿经杨斌亲笔修改。7月200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版发表《“杨斌逃跑事件”独家调查》——
实际上,杨斌是晚上12:50左右才回到别墅。
一进门,杨斌便疲惫地躺上了别墅大厅内的沙发,点上一支“555”香烟。等候一边的男按摩师随即替他换上拖鞋,随后为其做腿部按摩。
记得杨斌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有什么消息告诉我?”
记者随即将两条“独家”消息:一条是,国家某部委已经关注杨斌,并已经通知宣传部门;一条是,荷兰大使馆已经发出了照会,提示荷兰商人与杨斌做生意要小心。
“第一件事我们已经知道了,”杨斌说,“我跟荷兰大使馆的关系一直很好,怎么可能?!”
他随即安排手下拨通荷兰大使馆一位处长的电话,“XXX啊,你们已经针对我发出了照会吗?”
随后,杨将电话递给记者:“没有的事,不信你自己问。”
其实,这样的消息也只是记者道听途说,讲给杨斌听,不过是为了“引诱”其接受采访。对方自然否认,记者确认没有后,杨斌随即挂断了电话。
采访正式开始。时间大概是7月18日深夜的1:00。杨斌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我有这么大的资产在这里(荷兰村),几十亿,你拿枪赶我走我都不会走,我能跑吗?”
之后的问题则是一一求证外界的疑点。大致包括:此次去朝鲜、日本考察的目的是什么?工程队拖欠欠款的问题是怎么回事?建房地产的土地是否有合法的耕地用途变更证件?欧亚农业的利润问题?银行贷款究竟有多少?等等。
因为之前记者做了大量的“功课”,当时采访的问题应该非常细致,基本上都是细节的求证。杨枫也同时在现场,他开玩笑说:“你的问题像是在审问。”
也有气氛缓和的一刻。因为记者的高烧依然没有全退,为了压制发炎的喉咙的脓痛,记者只好与杨斌一起抢着抽他喜欢的“555”烟(记者带的烟早就已经抽光),杨斌嘿嘿地笑,指示手下:“给小王拿一包烟!”
采访大约进行了一个小时。访谈中,问到关键问题的时候,杨斌总是情绪激动:“这个问题要好好澄清一下,不是这样的……”记得最后,杨斌主动说:“有一个问题我要声明一下,XX媒体说我要去朝鲜开赌场。我是个守法的企业家,我可能开赌场吗?绝对没有这回事!”
采访结束后,吸取上次在荷兰村写稿要受到限制的教训,记者要求杨斌派车将记者送回了所住的南湖酒店。
实际上,在记者出发之前,考虑我时间的紧张与身体因素,编辑部已经安排北京新闻中心的资深记者韦三水(现在已经是《今日东方》杂志的编辑总监)与实习生宋怡(现在是《21世纪经济报道》专从事旅游行业报道的记者)在北京协助我的采访。
从后来发表的报道看,韦与宋进行了大量的边缘采访,而一些重要的信息,譬如荷兰村获批3300土地的背景,譬如建筑队追讨欠款的情形,等等。
回到酒店赶紧与韦通电话。这时候,靠记者写稿显然已经来等不及了,韦三水已经在北京提前打起了草稿。而等记者的访谈完毕,他就可以整理成文。“我不睡觉,你一整理完录音马上打电话给我!”韦说。
依然发烧得厉害。在7月的沈阳,记者在酒店中裹着被子用手提电脑整理录音。凌晨4:00左右,录音整理完了。给韦三水发过邮件,记者倒头就睡。
7月19日上午,记者再次赶回荷兰村,录音的打印稿交由杨斌修改,因为接受采访时,杨斌坚持要他看过后签字,否则就不接受采访。记得当时杨斌改动了10来处,最重要的是信息是,杨斌将银行贷款的数字订正为“工商银行4个亿,农业银行3000万”。
那应该是非常“有料”的一份采访稿,整整5页纸,记录了杨斌1个小时的谈话而内容,全部是关键的细节问题。可惜,记者后来再也无法找到这份资料,否则现在它将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原始资料。
不过,就在记者采访的前的7月17日,凤凰卫视的主持人曾子墨也对杨斌进行了专访。从后来播出的节目看,涉及的内容与记者“英雄相见略同”。在整个杨斌案的过程中,曾子墨也是仅有的多次专访过杨斌本人的记者之一。不妨将她的节目文字稿摘录在这里,该报道更加详细和精彩,供感兴趣的读者参考。(见附文10)
7月19日凌晨,由韦三水执笔的稿件发回总部。7月20日,《21世纪经济报道》印刷上市(实际标注的出版日期是7月22日)。很惭愧,出于谦虚,韦将记者的名字署在了第一位(见附文9)。 
                  
 附文9 “杨斌逃跑事件”独家调查
 (《21世纪经济报道》2002年7月22日第一版)
□本报记者 王玉德 韦三水 实习记者 宋怡 沈阳、北京报道
“我在国内有这么大的资产,你拿枪赶我我都不会走,我可能跑吗?”
7月18日,午夜的沈阳。欧亚集团总裁杨斌终于坐到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面前。
杨斌此前一周的行程至此可以确认:12日,他从日本回到沈阳,亲自接待了来自香港的15名基金经理。14日,飞抵香港,对相关报道内容作出解释,之后返回沈阳。
但是,颇有杀伤力的媒体质疑,已经使杨斌及其欧亚集团第二次面对巨大的信誉危机,媒体质疑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荷兰村”的土地使用权,被指以农业用地来运作房地产项目;二是怀疑欧亚实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以致“荷兰村”项目运作被迫停顿。
欧亚集团提供的资料显示,沈阳的荷兰村基本上是阿姆斯特丹同名主题公园的翻版,其中包括50幢住宅楼房,面积达30万平方米。
在向记者透露日本之行的目的时,杨斌说:“我们的农产品,想通过朝鲜出口到日本。”他进一步解释,在农产品进口方面,日本对亚洲许多国家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中国的西红柿、黄瓜、青椒之类果菜很难直接出口到日本。杨斌称,朝鲜半岛则是特例,日本的政策允许其农产品进口。
杨斌说,1公斤西红柿的生产成本,在荷兰村为元人民币,在荷兰为元,在日本则为4元。
他的意思是,其“荷兰村”所产农产品的理想市场终端是日本,因此他想选择距离东北较近的朝鲜,建立加工基地,做转口贸易。
但“荷兰村”土地使用问题却并非如此简单。
杨斌先给了一个概括的说法:杨斌个人控制的欧亚实业在沈阳用地总数是6000亩,集中在小韩村和八家子村两地,当时的购买方式有好几种,农民是一部分,政府是一部分。
“总体的价钱是2个亿左右,主要是农民这一方面。政府的钱是以现金方式缴交的,在3…4亿之间。”
有媒体披露:有几个村庄的农民未获得土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