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上)-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行的政治思考进程所达到的一种选择。
这一动向发源于接近新资产阶级的自由知识界。1924 年蒋梦麟注意到自
由主义③和新教育已经失败这一既成事实,两者都强调个人的发展。《中国教
育改革》在新任编辑陈启天主持下,宣传旨在造就对国家有用的公民的国家
主义教育。在中国青年党及其刊物《醒狮周报》支持下,国家主义思潮在五
卅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比一般想象的要大。青年党领袖曾琦(1892—1951 年)
和李璜(1895 年—)可能 20 年代初在法国时受到查理?莫拉的影响,他们
宣传国家的“永恒结构”,说它是超越社会变迁的,并号召一种全民革命,
即恢复经济、政治和文化平衡而不改组社会秩序。
国家主义运动是对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一种反动,在某些
方面与自强思想有相似之处。虽然它确实包含了极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倾
向,但一开始并不排斥一切民主实践;它的精英统治论被某种民粹主义软化
了。
在国民党内部,戴季陶(1894—1945 年)这时也采取了相似的路线。由
于他曾经信仰共产主义,所以强调列宁主义组织方法的重要性,梦想把它应
用于民族主义革命(国民革命),以求实现“一种中央集权主义政治领导下
的总体国家”。①
在 1927—1928 年南京政府建立以后,大部分民族主义、阶级合作主义和
国家主义的主题都被国民党正式采纳。因此,很难评价它们各自在 1927 年之
前的影响。在此期间,它们似乎在传统的和现代的城市精英中都获得了最大
的成功。这种意识形态保持了某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反对帝国主义、经济
现代化——同时排斥阶级斗争,因而符合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一些基
本点上,如社会和谐、民族独立和物质进步,这一纲领令人想起 1919 年的纲
领。但它们的精神却不一样。为了实现这些目的,资产阶级和知识阶层以前
是寄希望于西方,现在却似乎要依靠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民族主义了。在这方
面,最值得注意的是戴季陶用儒家用语来重新解释孙逸仙的学说。这种对中
国渊源的回归绝不会吓跑资产阶级。聂云台对城市阔少宣传节俭之类的说
教,或者穆藕初为了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而到和尚庙里去求签,这些都是仿
效古代的做法。
更令人感到诧异的是,资产阶级赞同这样的看法,即由一个有无限权力
的国家来充担团结与民族繁荣的保卫者。这种求助于国家的想法,不但与新


③ 基南:《中国的杜威实验》,第 119 页。
① 赫尔曼?马斯特第三和威廉?G。塞韦尔:《出自传统的革命:戴季陶的政治思想》,《亚洲研究学报》,
34。1(1974 年 11 月),第 73—98 页。



近引进但未完全吸收的自由主义不相符,并且也与商人阶级传统的经济独立
思想相反。如果资产阶级竟然把建立国家主义-中央集权主义的国家视为最后
的解决办法,那是因为(正如大多数作家所强调的那样)它把这样的国家当
作对抗工人的要求和革命纷扰的最有效保障。但是,也许更为重要的是,资
产阶级认为只有强大的政权才能重新获得并且保持民族的独立。
中国资产阶级并不完全是由于倦怠和恐惧而不得不听任蒋介石当权——
如它曾经听任袁世凯当权那样。它还希望他能使他们摆脱他们固有的矛盾,
从而调和资本主义与民族主义。蒋介石与资产阶级的和解,由于旧的私人关
系和上海商人团体的衰落而更加容易实现。
辛亥革命时期,上海都督陈其美随从人员当中的私人关系似乎就已经建
立起来了。陈其美死后,他在上海总商会和浙江帮里的老盟友虞洽卿和张人
杰(静江),帮助了陈的门徒蒋介石发迹。1920 年虞洽卿为了解决孙逸仙所
急需的资金,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让蒋介石加入了这一事业。在这里
聚集了所有以后在蒋介石的兴起中起重要作用的人——陈其美之侄陈果夫,
国民党卓越的理论家戴季陶,虞洽卿的朋友、上海总商会董事闻兰亭。
这种私人关系的重要性,在 1925 年孙逸仙逝世后国民党核心中的力量重
新组合和右派的形成中,也显示了出来。这个西山会议派引证戴季陶的著作,
反对共产党员进入国民党核心。有证据表明虞洽卿和张人杰插手了这一派渗
透进上海的事。在广州,孙文主义学会和企业界之间的联系却比较难于建立。
直到 1925 年 11 月他们最后失败为止,温和派商人似乎宁愿投向孙的对手陈
炯明。而且直到 1926 年 3 月 20 日蒋介石发动政变为止,国民党政府的激进
路线阻碍了右派力量的重新聚集。但是张人杰或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首脑筒照
南到广州并间歇地参与政府事务,却暗示国民党右派、蒋介石和企业界之间
的接触从来不曾断过。
中国资产阶级和国民党之间的关系超出了这种联盟的范围。特别是在广
州,这种种联系反映出 1925—1926 年间所有政治上含糊不清的状态。对于经
过 1924 年秋严厉镇压检验的商界,国民党政府相继使用引诱——强制性的统
一战线政策——和警告两种手法。其目的在防止独立的资产阶级力量的复
活。商团的重新组织被禁止,一切社会援助和慈善活动被置于严格的控制之
下。①同时,政府设法与那些准备与它合作的商人达成谅解。它鼓励成立新的
组织以与已经建立的组织竞争。在等待各商会改变态度的同时,它建立起一
个广州商人协会以与它们相对抗。②它还组织了一个市民团来代替商团,由各
公司出资,但是其政治与军事机构都由政府当局控制。③任何顽抗者都将被列
为“买办型商人”而置于国民党商业部门的直接管制之下。④南洋公司因拒绝
向政府提供贷款被指控为压制工会而遭到抵制。⑤
这些做法并不只是政治上的操纵。在西方受教育的宋子文,一位经济现
代化和扩大民主的鼓吹者,这时出任政府的商务委员并兼 1925 年成立的中央




① 《北华捷报》,1925 年 1 月 17 日,第 91 页;1925 年 10 月 31 日,第 194 页。
② 《密勒氏评论报》,1925 年 3 月 7 日,第 21 页;1925 年 11 月 21 日,第 228 页。
③ 《密勒氏评论报》,1926 年 4 月 17 日,第 179 页。
④ 《密勒氏评论报》,1926 年 2 月 13 日,第 316 页。
⑤ 《北华捷报》,1925 年 6 月 24 日,第 146 页。



银行董事。①他在和商人打交道中似乎是一个诚恳而友善的调解人。国民党—
—即使在它的激进时期——也并不打算瓦解或毁灭商人团体,只是要将它置
于党的监护之下,并使它为党服务(党化)。蒋介石在 1926 年 3 月 20 日的
政变之后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他的政策的指导思想并没有改变。但是早在 6
月份已经开始而在 7 月份北伐军出发后加剧了的工人运动遭到镇压一事,却
使资产阶级从中得到了好处。广州根据地成了此后南京政府的战略的试验
场。1924 年 10 月广州商团的失败和被消灭;最富有的商人因逃避“赤色分
子”而出走;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联系多,而与现代企业家联系较少这种为
时已较久的特点,这些都有助于这一政策的成功。
广州的资产阶级就这样被压服了。上海的资产阶级也正在被争取过来。
伊罗生和安德列?马尔罗的著名的解释认为,这是资产阶级受到 1926 年 11
月和 1927 年 1 月起义罢工的威胁而作出的反革命选择。事实上,投靠蒋介石
是商人集团核心中进步分子的胜利。1926 年夏以来,在北伐胜利进军和此前
及同时的起义之后,群众运动已经迫使上海资产阶级居于守势。要么支持群
众运动,要么抵制它:没有真正的选择余地。可以选择的只是采取什么方法
来抵制。有的建议与浙江孙传芳所代表的本地军事力量结成同盟。另外一些
更精明或更了解蒋介石真正动机的人,则设法和国民党内的非共产党分子联
合。
1926 年 6 月进行的总商会选举清楚地表明了商人阶级内部的政治分裂。
在孙传芳的支持下,1919—1920 年间被排斥在外的老亲日派又恢复力量,重
新出现。为了对这一不公正的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