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青劈头提出:毛主席逝世了,党中央的领导怎么办?王洪文、张春桥一唱一和,要求安排江青的工作,实际想让她当主席。
接着,江青一伙横生枝节,又提出了一个毛远新是否回辽宁的问题。
会上,华国锋读了毛远新为此事给党中央写的信。
叶剑英、李先念都说,毛远新留在北京已无事可做,要他回辽宁。
江青大发雷霆,张春桥随声附和,要毛远新留下来处理毛主席的文件、档案,还提出要他“准备三中全会的政治报告”。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实际是要召开三中全会,公开篡党夺权。
这些无理要求,当即遭到华国锋、叶剑英等多数政治局委员的拒绝。
江青大吵大闹,围攻华国锋,高喊:没有事的都走!会议被江青搅散后,江青逼着汪东兴要毛主席的文件。
汪东兴问叶剑英怎么办,叶帅回答说,要坚决顶住!形势越来越紧。
“四人帮”和党中央政治局的较量已到了最后阶段。
双方都在抓紧准备,和时间赛跑。
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一场重要斗争!正如叶剑英分析的:毛主席逝世以后,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全世界的革命人民,都非常悲伤。
正当我们沉浸在悲痛之中的时候,“四人帮”认为篡党夺权的时机已到,疯狂地开始了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罪恶勾当。
因此,政治局同“四人帮”的斗争,趋于白热化。
在这样的紧急时刻,谁若犹豫观望,谁就等于自取灭亡。
叶剑英在这一期间,加紧与华国锋接触和交谈,继续寻求解决“四人帮”的途径和办法,继续同老同志保持联系,酝酿消除党内的隐患。
在京的、外地的一些党政军负责人,不断向叶剑英反映情况,希望果断采取行动。
也有些同志向华国锋、汪东兴等提出建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已经从西山返回城内住地的聂荣臻元帅,于9月21日派杨成武上山找叶帅,一再嘱咐说:“四人帮”一伙是反革命,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要有所警惕,防止他们先下手。
如果他们把小平暗害了,把叶帅软禁了,那就麻烦了。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七篇(16)
他们几个依靠江青的特殊身份,经常在会上耍无赖,蛮横不讲理,采用党内斗争的正常途径来解决他们的问题,是无济于事的,只有我们先下手,采取果断措施,才能防止意外。
叶剑英听了,很高兴,让杨成武转告聂帅:告诉老总,请他放心。
他跟我想到一起了,有事随时通报商量。
他还诙谐地说:狡兔三窟哟,我要立刻搬家。
你告诉老总,也要注意安全。
八、“密探”跟踪,“西山不可以久留”
“四人帮”已经察觉叶剑英的行动,派王洪文充当“密探”,跟进西山,靠近叶剑英住地住下,加强监视。
叶剑英察觉其来意,表现非常镇静,悠闲自在,“游山玩水”,故意“示人以缓”。
有一天晚间,伴着落日余晖,叶剑英同身边的同志在山间凉亭一带散步,忽然问起常走的一段山路叫什么名字?大家答不出,他就说:叫好汉坡吧!走了一段路,又问常去的那个亭子叫什么名字?他给命名:叫“风雨亭”吧。
随员们惑然:现在也没有刮风下雨啊!很快会有的。
山雨欲来风满楼。
其实,叶剑英命名“好汉坡”、“风雨亭”的寓意是很明显的。
反“四人帮”需要做“英雄好汉”,需要经得起风风雨雨的考验,同舟共济。
有一天散步,叶剑英又突然宣布“风雨亭”改称“放鹤亭”,在亭子上反复吟诵一首歌: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娇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余以饱汝,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这是谁的诗?是什么意思呢?叶剑英告诉随员们说,这是大文豪苏东坡《放鹤亭记》中写的山人“放鹤招鹤歌”,并且一句一句地解释。
他介绍说:“放鹤亭”本来有两个,一个在徐州云龙山,为张天骥(自号云龙山人)所建。
另一个放鹤亭在西湖孤山北麓,那里很有一段典故的。
北宋诗人林甫曾隐居西湖孤山,性喜赏梅放鹤,终身不仕,也不婚娶,时人称为“梅妻鹤子”。
苏东坡文中指的是前一个。
但是,他没有告诉大家,自己反复吟诵“放鹤招鹤歌”,意在“择所适”。
他发现西山有“坐探”王洪文在,所以感到“西山不可以久留”。
过了几天,他果然“择所适”,从容不迫地转移到玉泉山。
时值秋高气爽,玉泉山云雾缭绕,清波荡漾,群鸟高唱,景色十分迷人。
但是叶剑英此时此刻已无意留连于山水美景之间,他在周恩来曾经住过的9号楼,集中思考捉妖大计。
王洪文发觉后,就质问汪东兴:为什么让叶剑英搬到那里去了?汪东兴告诉他,周恩来生前交待过,剑英同志可以住那栋房子。
王洪文无可奈何。
叶剑英住进9号楼,表面上沉静如常,游山钓水,吟诗作赋。
“眼前近似无聊赖”。
他写着这样诗句,可“人闲心不闲”。
他行踪不定,频繁地往来于西山、玉泉山、军科院2号楼、城里小翔凤之间,利用各种条件和时机,继续相约一些老同志个别密商。
有时一日之内要接谈几次。
一天,在后海小翔凤,邓颖超刚要走,陈云即来到。
叶剑英事先派侄儿选基接来这位老革命家,非常高兴,首先给他看了毛泽东生前关于解决“四人帮”的谈话记录,然后就如何根据主席遗愿,解决“四人帮”问题,征求陈云的意见。
陈云说,这场斗争不可避免,同意剑英尽快想办法解决。
两人密谈,交换看法,完全一致……叶剑英还几次接见军事科学院政委粟裕、院长宋时轮,了解外界情况,磋商机宜,要他们加强戒备,注意掌握部队和各方面的动向,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七篇(17)
粟、宋都是与叶剑英共事多年、中外驰名的战将。
他们从形势的发展中,已经预感到事态的严重,回告老院长说,我们准备好草鞋和担架,首长放心吧!叶剑英感到满意地说,我们要做最坏的准备,力争最好的前途。
老一辈革命家李先念这一段时间,想到外地去休养。
华国锋劝他留下来,希望老同志在斗争中能作些参谋,多想一些办法。
李先念遂以参观香山植物园为名,坐着车子直驱西山。
为了避人耳目,特地又绕道象鼻子沟上山,来会见叶剑英。
叶剑英因为好长时间未见他,此时风声很紧,本来不想见。
但此时已看见他来到走廊里,只好请坐,照例打开收音机,与之密谈起来,叶剑英说,我们同他们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没有调和的余地了,但要彻底解决他们的问题,还要有周密的部署……九、大事已定,决定“以快打慢”,提前“一破一立除四害”
10月,风雷激荡。
中央政治局清除“四人帮”的斗争进入了决战阶段。
华国锋遭到“四人帮”连日的“逼宫”,处境越来越困难。
叶剑英了解到他的处境,进一步与他密商粉碎“四人帮”的战略决策。
针对有人要召开扩大的中央委员会议来解决“四人帮”的设想,叶剑英分析党和“四人帮”斗争的形势、性质和特点,认为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是在中央政治局内结成的“四人帮”,是一个反革命阴谋集团。
他们参加中央领导还嫌不够,还要篡夺最高领导权。
这伙人作恶多端,人心丧尽,这是由于他们的阶级立场和反动本性所决定的。
我们同“四人帮”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已超出党内思想斗争的范围,不宜于采取党内思想斗争的正常手段来解决。
但又要尽量争取合法解决,避免引起###。
叶剑英说,我们要给后人留下一个好榜样,要搞合法的斗争。
经过商谈,思想得到了统一。
根据前一段同政治局委员和老同志个别酝酿的意见,决定经过充分准备,在适当时机(预定国庆节后10天左右),以召开会议形式对“四人帮”实行“隔离审查”,断然处置。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