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共和国元帅:叶剑英的非常之路-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座二层楼房里,叶剑英以公开合法的身份进行活动,坚持贯彻中共中央抗日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既坚持原则性,又掌握灵活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这一时期,叶剑英还广泛接触国民党上层和社会各界人士,就陕甘宁边区、海南游击区的发展、太原失守后的战略部署以及在南京创办《新华日报》等问题,多次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巩固和扩大了统一战线。
  根据党中央指示,叶剑英就南方游击队改编问题,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
  9月下旬,叶剑英和博古与国民党代表经过谈判,商定将南方八省区我游击队的主力编为一个军。
  项英到南京找叶剑英等商议南方各省游击队及改编意见。
  叶剑英和叶挺具体商谈成立新四军事宜。
  11月21日,他俩面见蒋介石提出有关新四军的编制、经费和武器配备等问题。
  二、多方奔走交涉,解救国民党监狱中的大批难友
  当时,在南京“首都反省院”关押着一大批中###员和革命同志。
  “七七”事变之后,国民党政府迫于全国各阶层民众一致要求释放###的压力,释放了一批关在南京中央军人监狱的刑期较短的###,但对一些“重要的###”却不予释放。
  “八一三”之后,日军飞机轰炸南京,“释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监狱难友强烈要求出狱。
  斗争也越来越激烈。
  在这种形势下,周恩来和叶剑英想方设法了解监狱难友情况,多次进行交涉,营救被关押在南京几个监狱里的难友。
  8月18日,他们驱车来到“首都反省院”。
  叶剑英翻看“犯人”花名册,发现曾在莫斯科劳动大学同学的夏之栩和比较熟悉的熊天荆、王根英三位女同志的名字,立即向院长提出要先见她们。
  三位女战友披头散发走出来了。
  周恩来、叶剑英望着久别的受难同志,强作笑容说:“你们还认识我们吧!”夏之栩见到久别的亲人,激动得流下热泪,连忙说:“认识,认识,我们怎能忘记周副主席、叶参座呢!”叶剑英走过去,和夏之栩亲切握手,说:“小夏,你受苦了!”寒暄一阵之后,周恩来,叶剑英问她们:“这里有多少人?男同志多少?女同志多少?”她们略算了一下大概关有100多人,男的多,女的少,很多人改了名字。
  周恩来、叶剑英转身向陪同在一旁的反省院院长说,先保她们三人出狱。
  随后提出要去看其他难友,在监狱的大礼堂里,同大家见了面,向难友们表示关心和问候,简要地讲了讲国际形势和国共合作的问题。
  叶剑英告诉大家,很快接大家出去,参加抗日。
  难友们热烈鼓掌,高兴地跳起来。
  夏之栩等三位战友出狱后,又详细汇报了其他一些同志关押的地点,列出名单向国民党当局要人。
  经过狱外强有力的营救和狱中斗争相呼应,一批又一批的“###”终于相继出狱了,总共500多名难友从国民党监狱中被救出。
  其中有共产党员钱瑛、刘宁一、帅孟奇、彭镜秋、黄文杰、王鹤寿、刘顺元、郑绍文、曹瑛、赵希愚、谭天度、萧桂昌、顾玉良、周云德、陈曾固、喻屏、陈春林、熊有清、陈霖、何洛等同志。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五篇(3)
这批人出狱后,大部分经西安转送到延安,一部分送衡阳八路军办事处办的训练班学习,少数就地分配了工作。
  后来,这批同志中的少数人在革命战争中牺牲了,大多数在建国以后担任了重要领导职务,为党和人民做出了贡献。
  三、转战武汉,为民族解放而苦斗
  抗战的形势急剧发展变化着。
  历时三个月的淞沪大战结束,1937年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直逼南京。
  1937年11月下旬,叶剑英奉中共中央之命,同办事处人员一起撤离南京,抵达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
  当时这里已成为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中心。
  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设在汉口旧日租界中街89号大石洋行。
  办事处虽然只是共产党在国统区的一个小小的政治机构,但却像大海中的一盏灯塔,在黑夜里放射着光芒。
  当时国民党办的《抗战》杂志曾有一篇署名“实甫”的文章这样写道:“八路军驻汉办事处会客室是一间小房子,陈设简朴,没有沙发和椅子,仅当中有一茶几,四周放着几把小圆形凳子。
  进门的右边墙上,挂着两幅五彩的国耻表:一是关于不平等条约的,一是关于丧失国土的,显示着这里是一些为民族解放而苦斗的战士居住的环境。
  叶剑英很忙。
  他沉着练达,态度和蔼,谁都看不出他是运筹帷幄、勇敢善战的人民解放的斗士。”
  叶剑英就在这样的艰苦环境里,紧张地工作着。
  12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项英、周恩来、博古、董必武组成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南方各省党的工作;由周恩来、王明、博古、叶剑英组成中共代表团驻武汉,继续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协商国共两党合作事宜,推动统一战线工作。
  21日,国共双方就成立两党关系委员会问题达成协议,叶剑英为委员会成员。
  随后,出席中共代表团和中共中央长江局举行的联席会议。
  会后,叶剑英与周恩来、叶挺、项英等商谈,新四军办事处于25日在汉口正式成立。
  这一段时间,叶剑英常到新四军军部和叶挺家中,与叶挺交谈抗战形势和任务。
  有一次,在叶挺家中,看到年轻的廖似光在座,叶挺忙拉着她介绍说:“这是我的外甥女。”
  叶剑英风趣地说:“以前为什么没听说过,难道还要保密吗?”大家都笑了。
  接着谈起家常和往事,一直谈到深夜,恋恋不舍离去。
  后来,新四军军部迁往南昌,叶挺仍留在武汉,以配合周恩来、叶剑英等继续与国民党当局周旋。
  抗日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随着战争形势日趋复杂,叶剑英在武汉的工作更加紧张繁忙。
  他身处危局,站在同国民党谈判交涉的第一线,既要出席中共代表团和长江局联席会议,商议有关军事和其他各方面的问题,又要出席国共两党关系委员会会议,谈判解决有关共同的政治纲领以及团结抗战、边区地域、政府组织、军队扩编、财政供给等一系列问题。
  与此同时,还要同各方面爱国民主人士商谈救国救民的大事。
  按照党内分工,他还要向党中央随时报告战事进展情况,并提出各种建议,同时,参与领导中南、华南地区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
  广州失陷前,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尹林平请示长江局,要求加强农村工作,建立农村小块游击区,组织和扩大工农武装,准备打游击战。
  负责军事工作的叶剑英立即复电同意,并作了具体指示。
  叶剑英在国民党军界尤其是在上层高级将领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一些真心抗日、即将奔赴前线的将领们都十分愿意找他交谈,听取这位十八集团军参谋长的意见。
  3月上旬,桂系将领白崇禧奉命去徐州协助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作战,临行前特意邀请周恩来和叶剑英到自己的住处,商谈五战区对日作战方略等有关问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五篇(4)
白崇禧走后不久,周恩来、叶剑英又派张爱萍以八路军代表的名义去见李宗仁,劝他在济南以南、徐州以北抵抗日军,同日军打一仗。
  这些建议为白、李两人欣然采纳,客观上促成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周恩来、叶剑英还会见白崇禧的机要秘书、中共秘密党员谢和赓,对谢在广西的工作作了明确的指示。
  他们还派张友渔等到湖南加强同程潜的联系。
  对叶剑英这一段的工作情形,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处长钱之光回忆说:“在武汉,叶剑英工作比较忙,同各方面的接触很多,派干部到新四军,动员一些青年学生去解放区,利用各种机会做国民党军队的工作,不但桂系的,其他各系的工作都做。
  当时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除周恩来以外,有声望的是叶剑英。
  与他相识熟悉的人很多,这一有利条件使他在统战工作中起了很大作用。
  那个时候的工作方法,是在一起吃顿饭,在一起谈谈,说说情况就把事办了。
  还有海外华侨的工作,叶剑英做得很多。
  抗战中,海外华侨捐献了大批钱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