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曾祖荫烟草论文集-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亩烟田每次采收的杆数:3600-4800片÷120片/杆=30-40杆;

  按照通常装烟密度:杆距保持在22-25cm,面积270cm(尺)×370cm(尺)的L-QX烤房装烟量:

  4棚:90-100杆,适于种烟-3亩;

  5棚,110-120杆,适于种烟3-亩。

  面积300cm(10尺)×400cm(12尺)的L-QX烤房装烟量:

  4棚:100-120杆,适于种烟-4亩;

  5棚:130-150杆,适于种烟-5亩。

  只有按上述标准栽烟、采烟、按上述标准修建烤房,才有可能烤出优质烟来。

  三合理编杆、装烟

  将分散的烟叶以束为单位绑在烟杆上称为编杆。编杆在鲜烟叶分类的基础上选叶配杆。做到同杆同质。这样才能实现整杆烟叶变化一致,出炕时烟叶质量一致,分级时达到整杆烟叶基本一个级。不仅省工省事,而且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通常米长的标准杆,其适宜的编烟量为100-120片,最多不宜超过150片,尽量做到采烟、编杆、装炕一天完成。

  烟叶装炕时强调装杆均匀,务使烟层密度一致,通风均匀。宜将成熟度较高,相对需要“高温、低湿、快烤”的烟叶装在烤房的顶棚;将成熟度较次,相对需要“低温、高湿、慢烤”的烟叶装在底棚;成熟度中等的烟叶装在中间。

  一间烤房的装烟量主要由杆距确定。一般情况下,杆距以20cm为宜,最少不能少于16cm,有时可以扩大到25cm。国外要求每杆烟只编120片,杆距要求达到30cm,烤出的烟叶质量较好。

  目前普遍存在长得好,烤不好,原烟颜色不鲜,下低等烟多,很大程度上是编烟密,杆距小,装烟挤造成的。

  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装炕的杆距以各棚相等,上下棚交错装挂为好,这样才能通风均匀,且加强热气流与烟叶之间的湿热交换,避免了上下棚烟挂在垂直的同一平面内,形成上下贯通的气流通道,减少气流与烟叶的接触造成通风不均匀。

  在L-QX烤房内,过去上稀下密的装炕法,导致炕内垂直差异增大,顶棚与底棚烟叶烤后更不一致:底棚本来湿度高、温度低,如果再装密一些,必然湿度更高,温度更低,难于脱水定色;而顶棚则相反,湿度更低,温度更高容易烤出青烟和烤红烟。

  四L-QX烤房烘烤技术

  经过多年努力,我县多数烤房已改造成L-QX烤房,这种烤房的结构与当前大面积使用的气流上升式(QS,下同)烤房差异很大,其理论基础和运作机理有质的区别,现将L-QX烤房烘烤技术作如下说明。

  应特别指出的是:L-QX烤房烘烤技术当然遵从于我国的三段式烘烤理论,而且更有力地证明了三段式理论是正确的。

  仍将干湿温度计挂在L-QX烤房的第二棚(由下往上数)。

  (一) L-QX烤房烘烤模式

  三段式烘烤工艺分别为变黄阶段、定色阶段和干筋阶段。通常每个阶段又分为升温阶段和稳温阶段。

  A变黄阶段:变黄阶段的技术要领是稳住温度、调整湿度、控制烧火、延长时间、确保烟叶变黄变软。即在保持干球温度34-36℃条件下,主要靠调节湿球温度(通过干湿差调节炕内湿度)掌握烟叶的失水干燥程度;靠控制时间长短掌握烟叶变黄程度。

  基本任务:一是促进烟叶叶内物质充分转化,形成丰富的香气前体物,打好烟叶内在质量的基础;二是促进烟叶适量失水变黄,保持变黄程度与失水程度协调,打好烟叶外观质量基础。

  在变黄升温阶段,烟叶装炕前要打开冷风洞和热风洞及排湿窗,装满炕后,关闭冷风洞和大部分热风洞,仅留炉膛中部两个对开的热风洞,三个排湿窗大部分关闭,各留5cm宽的缝。点火后以-1℃/h的升温速度将烤房内温度升到34-36℃,保持干湿差2℃左右。此阶段升温不宜过快,以防炕内上下棚之间温差过大使顶棚烟叶烤出青把;但升温也不宜太慢,以防烟叶失水不足,变黄过慢,消耗养分较多。通常在炕内外温差较小的天气,可用1℃/h的速度升温;在炕内外温差较大的地区和天气下,宜用℃/h的速度升温。

  变黄稳温阶段是烟叶主要的变黄阶段,香气前体物质将大量形成,并达到转火要求的变黄与失水程度。此期要求干球温度稳定在34-36℃。维持干湿差2℃。温度高低主要靠烧火控制,干湿球差大小靠排湿窗、热风洞调节。

  烟叶变化首先应使叶片适度变软,进而是支脉变软,到转火之前主脉1/3左右变软不易折断,叶片达到基本全黄。烟叶变黄程度与失水程度应协调同步,这两项指标中有一项达不到要求,都不宜转火。若发现烟叶失水不足,可开大排湿窗和再打开1-2个热风洞,以降低湿球温度,以此降低炕内湿度,加速烟叶低温脱水,若发现烟叶变黄不足,可持续延长时间,使烟叶达到要求的变黄程度;若发现烟叶脱水过多,变黄不足,应加强保湿,必要时向热风洞口或冷风洞口内适量加水补湿。

  在稳温阶段应注意检查烟叶变化情况,若发现装烟过密造成上下气流不通,温差较大,或者上下棚烟叶之间的变黄失水差异过大,可适当开大排湿窗和增开热风洞,促使气流走顺,缩小垂直温湿度差。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注意充分发挥排湿窗和热风洞的排湿作用,尽量少用冷风洞;又要防止垂直差异过大,适当增开热风洞,甚至起用冷风洞。

  B定色阶段:定色阶段的技术要求是加大烧火,加强排湿,稳住湿球温度,升高干球温度。在保持湿球温度适宜且稳定的前提下,主要靠干球温度升高降低炕内湿度。

  定色升温阶段是决定烟叶外观质量的关键阶段,也是影响烟叶内在质量的重要阶段。一方面烟叶要在升温过程中最终完全变黄;另一方面,回青、烤青、挂灰、蒸片、糟片等不良现象易于在此阶段出现,而且部分香气物质正在边升温边干燥过程中发生。所以必须精心操作,不能掉以轻心。

  此阶段湿球温度依照鲜烟素质,稳定保持在36-38℃,不可过低过高,也不能忽低忽高。在烟叶勾尖卷边即小卷筒(44-46℃)以前,干球温度以平均℃/h左右的速度升高,之后以-1℃/h的速度升高到52℃。在升温过程中,湿球温度通常按时段来掌握:在干球温度36-40℃时,保持干湿差2-4℃,即湿球温度为34-36℃;在干球温度40-48℃时,保持湿球温度36-38℃;在干球温度48-52℃时,保持湿球温度37-38℃。湿球温度前低后高有利于烟叶烤黄、烤鲜、烤香,且比较安全,不易出现失误。

  在干球温度40℃之前,应使叶片充分变黄,二级支脉也大部分变黄,一级支脉也开始变黄。在44℃以前,一级支脉大部分变黄,在46℃以前,一级支脉基本变黄,主脉大部分变黄。与此同时,烟叶的失水程度在40℃达到卷尖,叶边开始干燥卷缩(俗称勾尖卷边)。44℃达到主脉充分发软,不易折断,叶片开始因较多失水而卷缩(俗称软卷筒);48℃时达到叶片2/3左右干燥,只剩靠近主脉的两侧不干,并近一步失水卷缩(俗称小卷筒)。

  只要烟叶变黄程度与失水程度中有一个达不到上述标准,温度都不宜超过相应的范围。

  升温阶段要精心操作,既要升温,又要大量排湿,必须做到烧火要稳,升温要准,不能猛升,更不能掉火降温。要保持排湿顺畅,进风均匀,使烟叶顺利脱水,均衡干燥。

  升温定色并非越快越好,操作上要确保变黄,但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加速已变黄烟叶的脱水定色。

  定色稳温阶段是决定烟叶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关键阶段,因为致香物质主要在此阶段形成。此阶段干球温度稳定保持在52℃,湿球温度稳定保持在37-38℃。主要靠充分延长时间确保致香物质的大量形成,以及全炕烟叶的完全定色。

  在达到定色稳温阶段时,顶棚烟叶已基本干燥,下棚烟叶的叶尖、叶边已干燥。

  定色稳温阶段必须给予较高的湿球温度和较充分的时间,至少应在16h以上。只有保持足够的时间才能使烟叶在干燥过程中形成丰富的致香物质,提高内在质量。

  对多数烟叶而言,湿球温度只有达到38℃左右,才能确保烟叶定色后色泽鲜亮,油份较多。干球温度不可过高,也不能掉火降温;湿球温度不可偏高偏低。偏低时烟叶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