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玛窦个人札记的范围,可说是那个时代的耶稣会传教士记叙中国的集成。该书的拉丁文书名原意,是“耶稣会士利玛窦神父的基督教远征中国史”。《利玛窦中国札记》乃是该书中译本的名字。
金尼阁整理的拉丁文本于1615年在德国奥格斯堡出版,欧洲立时震动,因为它对中国的描述,来自于利玛窦三十年的个人体验,翔实及真切程度,远超之前的所有出版物,为西方研究中国之第一部扎实著作。
金尼阁将利玛窦札记整理出版后,便将其意大利文的手稿秘藏起来。从此,利玛窦的原件便从公众视线消失了三百年,以致后人以为原稿已佚失。1909年,原稿终于重见天日,在耶稣会罗马档案馆里被发现,成了轰动一时的大事。
《利玛窦中国札记》已由何高济等译成中文,中华书局出版。对内容有兴趣者,可参阅该书。中文版尚不具收藏价值。
法文第一版
(Histoire de l'expedition Chrestienne au royaume de la Chine; entreprinse par les PP。 de la pagnie de Iesus; prinse en cinq livres; esquels est traictéfort exactement et fidelement des moeurs; loix; & coustumes du pays; & des mencemens tres…difficiles de l'église naissante en ce royaume。 Tirée des mentaires du Matthieu Riccius; et nouvellement traduicte en franois par D。 F。 de Riquebourg…Trigault。 Publisher: Lyons; for Horace Cardon;1616。)
《利玛窦中国札记》的拉丁文版于1615年出版后,次年,即1616,里昂便出版了第一个法文版。法文版的译者,正是金尼阁的侄子瑞克贝·金尼阁(Riquebourg…Trigault)。小金尼阁是纪尧姆(Philippe Guillaume)的医生,而纪尧姆则是今荷兰王室祖先、奥伦治王子(Prince of Orange)威廉一世的同修。法文第一版(即里昂版)的出版,便是献给纪尧姆的。
第二章 耶稣会挺进中国(3)
《利玛窦中国札记》的法文版一出,顿时里昂纸贵,影响遍及整个欧洲。法文版本身是一版再版,又被翻译成绝大多数欧洲文字,遍地开花。目前,各语种的头版都是珍品,其中又以法文版的头版最为珍贵。
《利玛窦中国札记》法文版头版已极罕见,本书展示的,为目前欧洲在售的一部,要价25,000欧元。
意大利文第一版
(RICCI; Matteo; and Nicolas TRIGAULT。 Entrata nella China de padri della pagnia del Gesu。 Tolta da i mentarii del P。 Matteo Ricci di detta pagnia。 Dove si contengono i costumi; le leggi; & ordini di quel regno; e i principii difficilissimi della nascente chiesa; descritti con ogni accuratezza; e con molta fede。 Opera del P。 Nicolao Trigauci padre di detta pagnia; & in molti luoghi da lui accresciuta; e revista。 Volgarizata dal signor Antonio Sozzini da Sarzana。 Naples; Lazzaro Scoriggio; 1622。)
《利玛窦中国札记》的意大利文版于1622年首次发行。目前,美国的国会图书馆、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及芝加哥图书馆各藏有一本。意大利文第一版也是异常珍稀,流通领域罕见。图中所示的这部书,要价4,500欧元。
二.曾德昭的《大中国志》
曾德昭生平
对曾德昭生平的考证,笔者以为计翔翔的工作最为深入和完备。他的《十七世纪中期汉学著作研究——以曾德昭和文安思为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5月),是研究曾德昭及《大中国志》的力作,也是笔者的主要参考资料。谈曾德昭而不引用计氏的成果,是完全不可能的。
曾德昭(Alvaro Semedo; 1586…1658)是葡萄牙人,耶稣会士,基本上与金尼阁同期。他的在华经历也是大起大落,波折极多。他于1602年加入耶稣会,1608年到达印度果阿,在那里完成了学业。
随后,他便申请赴中国传教,于1613年首次到达中国澳门,次年由广东而江西,然后抵南京。初入华时,他起的中文名为“谢务禄”,与意大利传教士高一志(Alfonso Vagnone; 1568…1640,后改名王丰肃)一起传教并研习汉语。
1616年,南京礼部侍郎沈漼发起仇教运动,他和高一志一起入狱。当时他重病了九个月,两次濒死,身体极度虚弱,才免于杖刑。1617年的4月30日,两人被明朝政府驱逐到澳门。
他在澳门滞留了两年多,并未返回欧洲。1620年,他卷土重来,复入内地。这一次,他改名换姓,取名“曾德昭”,字“继元”,从此以这新的中文名字载入史册。再次入华后,他先返江西,继而到达浙江,留居浙江数年,其中以居留杭州的时间为多。其间,他与杨廷均等人交往,并获后者的帮助,开辟了新教区。
1628~1630年,他到达陕西西安府,实地考察了新出土的景教碑。1630年后,他再回江西南昌。
这一次,他一直呆到1637年,才以耶稣会副省司库的身份,离华前往罗马。曾德昭从广东离境时,声望极隆,获当地士绅联名表彰。他于回程中停留印度果阿,1640年抵达葡萄牙的里斯本,1642年到达罗马。
1644年4月,曾德昭再度被派往中国,于1645~1650年任耶稣会中国副省会长,主要居住在澳门、广州等地。1650年12月,清兵攻破广州,曾德昭避居教堂。他本来有充足时间逃亡,但为了给一个改宗的*教徒授洗,便滞留下来。随后,他又为所有的避难教徒举行赦礼。等一切仪式完毕,便将祭器深藏,然后穿上白祭服,点燃蜡烛,跪在祭坛上等死。随后,一队清兵冲进教堂,将他捕获。见他年老无用,许多人力主杀他。但清兵队长为获得赎金,将他留了活口,囚禁了5天。后来,他被清军主帅身旁的一个太监认出,指他是汤若望的同道。他终于得以生还,被放回教堂。这段经历,在卫匡国的《鞑靼战纪》中,作了最早的记载。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耶稣会挺进中国(4)
其后数年,曾德昭基本上长住广州。1654~1657年,他再任中国副省会长。1657年,他回过自己最喜欢的杭州。1658年7月18日,他于广州逝世,享年73岁。他葬在澳门附近的香山澳。
《大中国志》
该书的成书年代,中外有不同说法。根据计翔翔从《大中国志》的行文推断,曾德昭完成书稿的时间,应该是1641年。《大中国志》的原文为葡萄牙文,标题为《中国及其邻近地区的传教报告》(Relacao de propagacao de se regno da chinaeoutro adjacentes)后经历史学家Manuel de Faria y Sousa (1590…1649)整理,并翻译成西班牙文,于1642年出版。与此同时,曾德昭亲自监督将书稿译成意大利文,于1643年出版。意大利文版的《大中国志》被视为最权威,此后的法文版及英文版,均根据意大利文版而来。
曾德昭在中国前后累计三十多年,跨越了万历、天启、崇祯三个时代,对明末中国的了解,不可谓不透彻。他的《大中国志》之获欧洲人重视,原因与《利玛窦中国札记》一样,全是因为扎实。该书作为观察研究中国的第一手资料,具极高可信度。
该书在描述明末中国社会方面,几乎具百科全书的功能。在地理方面,涉及了中国的位置、版图、气候、人口、物产、各省概况及岛屿,包括台湾与海南。在社会方面,涉及了中国人的品貌、性格、才智、嗜好、民风民俗。在政治方面,叙述了行政架构、政体规章。在文教方面,论述了经史子集、科举考试、琴棋书画、出版发行。此外,该书对语言文学、宗教迷信、科学工程、工匠百艺、历史事件、异族异教,都有细致入微的描述。
他对聂思托里教碑石及碑文的描述,让西方尤为着迷。
聂思托里教即景教,为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公元五世纪由叙利亚人聂思托里创立,认为圣母所生的人为天主与圣子的结合,因此耶稣有两个主体。根据西安景教碑的碑文记载,景教是在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由阿罗本传入中国的,至立碑时的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已传播了一百四十六年。景教碑出土的时间,为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恰逢曾德昭在中国传教。作为耶稣会的传教士,他对本教“分袂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