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恕笨涤形行┳⒁狻4诱攀险饫铮涤形哟サ搅艘恍┪鞣浇淖时局饕逅枷牒偷笔闭谠湍鸬母牧贾饕逅汲薄U馕抟饧涞慕煌悦V械目涤形赋隽艘惶趺髀贰

  恰在此时,康有为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去了香港一游。当时的香港,在英国殖民统辖下已近半个世纪,西方的新天地已初具雏形。在香港的游历给了康有为很大的震撼,“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

  1882年,康有为第一次进京,途中经过上海的时候,上海租界的繁华景象再一次让康有为感到印象深刻。回来后,康有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搜集了不少的西学书籍,开始大加研读,并逐渐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朦胧的憧憬和好感。

  在当时的读书人圈里,对儒学的研修、佛道的参悟和西学的先读,使康有为俨然已是鹤立鸡群,并养成了他自许“圣人”的心态。康有为将自身的使命自述为:“其来世也,专为而已,故不居天堂而故入地狱,不投净土而故来浊世,不为帝王而故为士人,不肯自洁,不肯独乐,不愿自尊,而以与众生亲。为易于救援,故日日以救世为心,刻刻以救世为事,舍身命而为之。以诸天不能尽也,无小无大,就是所生之地,所遇之人,所亲之众,而悲哀振救之,日号于众,望众从之,以是为道术,以是为行己。”

  好一个“救众生”的圣人!康有为“圣人”心态,也可以称之为一种入世的“教主”意识,这也决定了他今后的命运,甚至一度影响到中国发展的方向!

  康有为在不断吸收西学的同时,也开始营造自己的思想体系。1885年,康有为根据自己掌握的西学知识,写了第一本普及性的小册子《人类公理》。在书中,康有为以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理论,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社会落后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并首先提出了“人的解放”这一口号,绘制了自己理想世界的蓝图。

  在随后的一年内,康老师大发神威,一口气写下了《康子内外篇》、《教学通议》、《韵学卮言》等小册子,一时间声誉鹊起。康有为在反思近世中国的沦落时,认为其根源是中国人现在没有学习到古人的精华,反是尽学些糟粕。由此可以看出,康有为面对西方挑战时,还是返向中国的传统思想寻找对抗武器。

  1888年5月,康有为第二次进京参加北闱乡试,是年6月,慈禧太后颁发懿旨说光绪皇帝已满十八岁,已经能够处理军国大事,所以宣布次年正月光绪成婚后,即由皇帝亲政。清廷最高权力的这次交接,在朝野内外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人们都感觉到清朝要经历一个新的权力转换时期,成年的皇帝将取代慈禧成为大清帝国的新掌门人。

  康有为于是认定,他大展拳脚的时机到了。就在当年12月,康有为首次上书光绪皇帝,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的三项主张,建议皇上采取自己的办法进行改革。但是,按照朝廷的政治体制,科道及四品以上的京堂才有权力向皇上专折奏事,其他官员的奏折,都要经过所在衙门的高阶官员代为禀奏,民间上书则需都察院转呈,而康有为当时是一个没有任何功名的布衣,根本无权上书皇帝。

  于是,康有为到处托人,最终找到了国子监祭酒盛昱,盛昱转而将这份万言书呈给了当时的户部尚书、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翁同龢读后觉得此人一介草民,但从其用词言语中有太多讦直,所以并不同意代为禀奏圣上。后来,这封上书被转交给都察院左都御史祁世长,但祁也是一个老狐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满口答应收下,却根本没有去做。康有为随后又给徐桐写信,但徐桐是个顽固守旧派,根本不予理会。

  康有为的第一次上书参政就这样无果而终了。后来几个月里,本来兴奋的康有为陷入了郁闷当中,百无聊赖之际,康有为在京师玩起了金石书法以作消遣,并写下了《广艺舟双楫》一书。待了没多久,康有为便一路游山玩水,重新回到了广州并任教于长兴学舍,开始广收门徒。

  1890年4月间,广州学海堂的高材生陈千秋慕名拜访了康有为。交谈一阵后,陈千秋立即被康有为的奇谈妙论所折服,7月份拜了康有为做自己的老师。不但如此,他还将康有为的学说观点向自己的同窗好友梁启超热情推介了一番,大夸康有为学问博大,论说新颖,是个最理想的导师。

  先简单介绍一下梁启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庵,广东新会人,少年时代即以神童闻名于乡里,十七岁中举后,在当地已颇具名声。梁启超在见康有为之前,自视也颇为不低,毕竟自己那时已是举人,而康有为还只是个秀才。他听了陈千秋的一通神吹海侃之后,将信将疑,便去见了康有为一次。

  梁启超没料到的是,初次见康老师后,小举人的信心顿时崩溃,发现自己以前所学百无一用,而很快便被康有为的论说所征服。梁启超后来描述这次交谈的感受:

  “余以少年科第,且于时流所推重之训诂词章学,颇有所知,辄沾沾自喜。先生乃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学更端驳诘,悉举而摧陷廓清之,自辰入见,及戌始退,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一量尽失其故垒,惘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惧,与通甫联床,竟夕不能寐。明日再谒,请为学方针。先生乃教以陆王心学,而并及史学西学之梗概。自是决然舍去旧学,自退出学海堂,而间日请业南海之门,生平知有学自兹始。”

  “冷水浇背,当头一棒”,这是梁启超对这次谈话的概括,在我们现在看来,有些惊人,又有些传奇色彩。说真的,从康有为古板的照片中,还真很难想象出他能有如此的魅力呢!众所周知,康有为日后有很多房老婆,其中一个叫何旃理(lily)的,乃是当时的华侨小姐。她只见过在演讲台上的康有为一次,立即被他的才气所折服,决定以身相许,是年何小姐十七岁,而康有为已近半百,一时传为美谈。

  但无论如何诧异,这段谈话所构筑的师生之谊,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中国历史。康有为与众不同的奇谈怪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很快其学生就达到了一百多人。是年冬,康有为将学舍迁至广府学宫文昌殿后的一座祠堂里,并取名“万木草堂”,意思是说要像树木一样树人,培植万木为国家之栋梁,这简直就是维新变法运动的干部培训所了。

  康有为此时的“圣人”意识再一次显现无遗。素王,是人们对孔子的尊称,意思是没有加冕的王,而康有为自号“长素”:不仅自视圣人,而且要比圣人还圣人。

  不尽如此,他的大弟子陈千秋号“超回”,即超越颜回之意;梁启超号“轶赐”,即超过子贡(子贡,端木赐,赐乃其名);麦孟华,号“驾孟”,凌驾于孟子之上;曹泰,号“越伋”(伋是子思的名字);韩文举,号“乘参”,唐德刚戏谑为“把曾参当马骑也。”

  看到这里,不免觉得康有为这个秀才,的确不是常人思维可以考量的一个人。而梁启超所说的“大海潮音”,竟可以吸引这么多的人,具体讲的又是什么呢?

  这还要从另一个人说起。此人名叫廖平,四川井研人,后成为今文学大家王辏г说牡茏印J芾鲜Φ挠跋欤纹奖仙铝τ诰В绕涫恰豆虼呵铩费У难芯浚衔裎木Р攀强鬃拥恼孀鳎降墓盼木Щ旧鲜橇蹯А⑼趺У奈弊鳌

  1889年6月,廖平应两广总督张之洞的邀请,来到广州的广雅书院讲学,在那里和刚刚失意而归的康有为相识。廖平随即将自己著述的《知圣篇》和《辟刘篇》赠给康有为,请其指教。康有为细细研读后,觉得今文经学远远强于陆王心学和佛教哲学,开始打算利用今文经学的特点来对传统思想进行新的阐释,以创建和完善自己关于变法图强的理论体系,之后便有了影响巨大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康有为的灵感主要来自于廖平的《辟刘篇》,但又有自己的突破性理解和发挥。康有为认为西汉并没有所谓的古文经学,而东汉以来所谓的古文经学,都是刘歆为了配合王莽的“新政”改制而伪造的,与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没有任何关系。康有为在列举了几个论据后,便把古文经学给一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