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44-1948我的战争-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充团,再由补充团分配到各个部队, 当时这是常识,从补充团往下分的待遇是一等兵、二等兵,但我们学生军到部队的待遇是下士,招兵时就是这么对我们宣传的,我们并不是要待遇,从当兵到现在就没摸到枪,枪都没有,哪来待遇?连工资都没有,我们是来抗日的,是参加远征军的。
  当初一些人很郑重地劝我不要从军,现在人家担心的事发生了,韶关师管区在我们出发时就把我们当猪仔卖掉了。这就是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黑暗*的地方。
  补充团已经来接收了,我们当时就不干了,跟他们打了起来,接收的营长正在讲话,大石头就飞过去了, 又不知道从哪儿请个上校来压我们,还是石头见面,不跟你谈,补充团就不去。
  负责送我们到贵阳的韶关师管区长官给我们断了伙食,不给给养。没有饭吃,没关系,我们这里面有能人呀,大学生有,高中生有,初中生有的是,区队长吴启光领着几个人,先找贵州日报社,社长姓肖,亲自接待我们。又找两广同乡会,他们说没有关系,你们不断粮了吗,我们全部负责,很快就给我们送来猪头肉和白米。
  编者注:一九四四年九月, 蒋介石演号召全国知识青年积极从军,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随后, 国民政府广泛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不仅对从军学生保留学籍, 还作出从军退伍时免试升学等优待办法,一些政府官员带头送子女从军,报纸电台对此大加宣传, 从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知识青年报名参军的热潮,先后征集知识青年十二万人,除部分拨付到印缅战场,其余共编成九个师。
  再找到贵州三青团支团部,一介绍我们是团员出国远征军,现在发生了什么情况,都支持、都帮我们。又找到军政部学生教导团团长。
  官司一直打到了军政部,军政部下令了,查一查, 学生军为什么被分到补充团?一查真是这么回事,我们全是学生,就下令把我们分到了贵阳学生教导团,级别是下士,职称是学生。
  当时蒋介石提出十万青年十万军,其实参军的学生不止十万人,从二○一师到二○九师,九个整编师都是学生军。
  贵阳学生教导团共有学生一千多人,编了十一个连, 把我们广东学生都编散了,我在十一连。
  部队住在贵阳市的一个大庙里,我们可以随便出入, 吃完饭可以上街。补充团的兵就不行了,上厕所都有人拿枪跟着,怕跑了,这就是猪仔兵,是被卖来的,得看着。所以把我们分到补充团我们能干吗?
  但是有些同学由此开始感到失望,觉得政府太*, 当初的愿望难以实现,很快有几个广东同学就逃离部队了,其中有两个姓麦的,是从香港回来参军的。
  我就问卓干成,你看我们的前景如何?
  他说这类事情不可能再发生了,因为这是大后方, 距离国民政府所在地重庆这么近,眼下又号召知识青年从军,所以不大可能再把我们当猪仔卖了。不过尽管这关是闯过来了,去印度还有两关要过。首先要坐汽车走盘山路到昆明,云南地区的海拔很高,一路都是上下坡, 路很窄,只能同时通过两辆车,下面就是百米深渊,一翻车就完蛋了,比较危险。然后是从昆明到印度要飞越驼峰,高度达万米,空气稀薄,稍有失误就会机毁人亡, 日军的战机经常躲在密云中突袭。这两关都能过去,才能到达目的地。
  卓干成的分析使我非常信服,自此我们俩一直在一起,基本没有分开过。他的经历比我丰富多了,知识也比我高,我把他当兄长看待。
  

第二节 我们就想着去拼(1)
在贵阳也是天天跑警报,傍晚、清早警报一响就跑,跑出很远到郊区才能隐蔽,人家天天来炸,天上都是日本飞机,没有一架我们的,形势太困难了。每天都跑,很辛苦,我就想啥时候把天天跑警报的生活结束了就好了,过这种日子不如上前线你一枪我一枪地干,干呗。
  好容易盼到五月份,出征的命令终于下达了。
  我们早早站在营房前等待集合的号声,这时天气已经热起来,我们的夏装是一件半袖黄上衣、一条黄短裤、一顶布军帽, 这就是中国军队的着装,连草鞋都不发,要不是从军时带了鞋袜,很多人就得光脚丫子。
  我们贵阳学生教导团十一个连,乘坐从民间征用的三十多辆卡车,向西、向昆明进发。没有欢呼、没有送别的人群,我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别了,贵阳,等待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中途路过安顺境内的黄果树瀑布,车队停在路边,眼前一帘帘清水奔泻而下,细微水丝打在身上十分舒服,隆隆的瀑布拍击着水面发出巨大响声,壮观极了。
  周围的山上满是花红果树,枝叶繁茂,树上挂满果实。据贵州同学讲,这种果子味道酸甜,爽脆,很有特点,但我们没有这个口福,一切都需打败了日本鬼子才会有条件享受。
  在此休息了两个小时,我们继续向西的行程。
  当时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卡车,都是用酒精点着后烧木炭, 用这个热量来推动,两个司机轮流开,一遇到盘山路先把木炭烧旺了,木炭汽车就喘着粗气爬得很艰难。爬不上去了,两个司机轮番拿几个三角木在轱辘后面垫着,以防向后滑行,车前面就用摇把摇,有时下坡突然熄火,车就一路向下滑。三十多辆卡车都是从民间征来的私人运输车,卡车就是他们的谋生工具,自己很当宝贝,
  顺着盘山道爬过一山又一山,一天能拐数十道弯,沿途不时看到悬崖下美国十轮大卡车的残骸,都是运送军用物资的。据我们所知,美国驾驶员兜里都揣一瓶白兰地或者威士忌,开车途中就经常啜一口,车速有时再快点,遇到情况来不及刹车就掉到百米崖下。
  最终,我们无一事故到达昆明,入驻西南联大,学校特地为我们腾出来地方。稍事休息后检查身体,血压没什么毛病就过关。我合格, 要出国了,那心情高兴啊,这回终于要到前线去了。也有个别不合格的,就哭,说你们都走了,我一个人怎么办?就再检查一遍,名是他的名,别人替他去检查,所以最后都去印度了。
  国内这段经历感觉很艰苦,还差点把我们当成猪仔卖了, 国民政府可能没有骗学生的意思,但下面那种黑暗上面不一定能知道。不然从军的十万知识青年,就不会独立地编成九个整编师了,清一色的学生军。
  到昆明就是到抗日前线了,我们对很多信息都感兴趣,觉得中国的形势很危急,想多知道些情况,了解国家将来有没有希望,对这场战争有一种渴望。来源就是各方面报章、一些知情人的谈话,我们很愿意掌握这些信息。
  当时国内的形势主要是防御,尽量避免大的战役发生。
  日本人进广西没能进来,张发奎在那儿顶着。湖南打得很激烈,薛岳很能打,长沙会战,日本人一次两次三次四次打不下来,日军想打通粤汉线再衔接沿海成为一条通路,就必须占领长沙,结果在湖南被卡住了。
  忻口战役打得挺激烈,阻击日军向山西、河南进攻,在中原跟他争夺,八路军也参加了,这些消息都有报道。

第二节 我们就想着去拼(2)
那时我跟其他同学还不一样,他们年龄都比我大, 比我懂事,我更多的是听,特别愿意听那些老兵,尤其是连、排长讲话。有的老兵是参加过淞沪保卫战的,等我们到了印度、缅甸,他们还是个大头兵,挺不公平呵。
  很多人就讲日本必败,为什么呢,日本人到处进攻, 太平洋战争的战线拉得太长了,兵力无法集中,顾此失彼。一百三十多万军队在中国被牵住了,中国不投降, 他就无法分兵,他打香港、打缅甸,后来打印度、越南, 兵力都是从侵华日军中分出去的,战线跨越太大,肯定不行。
  我们参军时就知道出国作战是为了打通滇缅路,因为中国抗战没有物资,国家穷,全靠外援。但是所有的港口、海边城市都失守了,物质运不过来,滇缅公路是唯一的依靠,很简陋的土马路,一天就运那么一点儿。当时中国是很困难的,连武器都没有,就是有枪也没有子弹,我听老兵说,打一枪,子弹壳自己还得捡回来再上交,就是那么困难。我们到这时还没摸过枪,根本也没发枪。
  但就是这条路现在也被阻断了,由此,我们对远征军前一段历史开始有所了解。
  第一次远征,杜聿明率领第五军三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