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经国密码-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42年,专署机关大院公务人员所佩带的新的铜质证章,都以“公仆”二字为标志。职员的工作证封皮上也印有“公仆证”三字。这些证章证件都是蒋专员授意设计的,他自己也佩带这种证章证件。把政府公职人员比作民众的“公仆”,虽然不是小蒋首创,但在20世纪40年代的国民党统治区,却使人感到新鲜别致。
  在蒋专员的努力推动下,赣南地区的建设和改革出现了一些令人可喜的现象。在社会革新方面,公布“集体婚礼办法”,主持集体婚礼,破除乡民铺张浪费的习俗。设贫民食堂,收留流浪无依的孤儿;办新人学校,帮助犯人改过自新增进就业技能。
  在经济政策方面,防止通货膨胀,人民遭殃,维持下层平民的生活,专署成立了新赣南合作社和国家商店,把各种日用品如油、盐、米等统制起来,实行统购统销,定量出售,以打击奸商,平抑物价,保证最低限度的供给。一则打击投机商人谋取暴利;二则使赣南人民免受通货膨胀的生活威胁。
  在教育建设方面,蒋专员还搞起具有样板作用的中华新村,创办学校、体育院、托儿所,成立救济院、义童教养院、养老院、贫民医疗所、妇女工厂,一系列的教育设施先后面世。
  蒋经国把其父发动的、主要是宣传封建伦理道德的“新生活运动”中的不少内容,同苏联的许多社会改革内容加以融合,推行于赣南。只有他敢这样做,而且就是他做得也不容易,阻力重重。
  以上出台的改革措施,在国民党统治的22年内,不说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公署,就是江西省府、南京政府也难以办到。蒋经国敢于办,某些方面还能收到一定的成效,无疑是有蒋介石为后台,没人公开反对不说,各方还大力支助,故成功的把握要远大于他人。他以特殊的身份,把平淡封闭得出奇的赣南11县,搞得轰轰烈烈,再加上他主办的中华正气出版社、《新赣南报》、新赣南书店、《青年中国》、《江西青年》、《青年日报》等出版、宣传机构的鼓噪,蒋经国建设新赣南政绩顿时四处传播,吸引了不少中外记者前来采访。
  一些外国记者大惊小怪地写道:“新赣南给一个陌生人的印象是朝气蓬勃,严肃整洁,在这里可以体会到温暖的热情,跳跃的人生,新赣南是从古代中国长出来的产物。”“中国方面的有识之士,都一厢情愿地高谈中国的现代化,却只有在赣南真正地执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蒋专员治下的“十多”(1)
实现“五有”,这个口号总算动人,与别处相比,有一新耳目的感觉。
  赣南人民一时被蒋经国的漂亮口号迷往了,刚开始时来不及推敲这个口号的现实可能性,也没有去分析这“五有”是多高的标准,不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还有“小康”的生活标准在里头呢。在1940年至1941年间,赣州本地的老百姓曾经这样说:“这下好了,蒋专员给我们‘五有’,可以不愁吃,不愁穿了。”谁知到了后来,“五有”没有给到手,便有人说:“没有饭吃的照旧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照旧是没有衣穿,没有屋住的照旧是没有屋住,没有书读的照旧没有书读,没有工做的照旧没有工做……”在他的梅林示范区各处风雨墙壁上,甚至在写着“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工做”的大幅标语前头,就有人辛辣地添上几个字,变成了“浙江人人人有饭吃”,“赣南人人人有工做”。借此讽刺蒋经国“建设”下的“新赣南”,真正白吃饭、享清福的是蒋经国信任的浙江官僚,赣南老表只有做工卖苦力的份儿。因为在用人方面,一开始,蒋经国多用家乡人和留苏生。后来,才逐渐审慎地起用政干团结业的本地学员。
  “新赣南”的“五有”牛皮基本吹破了,“五有”虽然基本上落了空,可是,蒋专员治下的赣南,和当年国府统辖的各个政区比较起来,却仍然有其显著的特点,在搞“五有”的过程中冒出了“十多”。
  1。赣南的保安团和自卫队的兵多。随同蒋经国开进赣南的,有一个保安旅,两个保安团,旅长是熊式辉的留日同学黄新富,黄以有胆识有魄力见称,当时也不过三十多岁。他率领两个经过整训的保安团三千多士兵,驻防赣南。这支武力成了蒋专员的有力后盾,但黄和蒋之间也常常发生龃龉,黄旅的兵同赣州的警察,多次在闹市大打出手。因而蒋专员到职后,就扩编专署的直属自卫大队,枪新,兵足,有一营以上的兵力,归他直接掌握作专署的警卫。老蒋又派了侍从室的一个警卫班十多个人到赣州为蒋专员作贴身侍卫,他们穿便衣,随时随地紧护蒋专员左右。彪形大汉曹松,长于双手用枪,百发百中。蒋专员还布置各县加紧扩编自卫队。正因为有如此雄厚的枪杆子听候调遣,护卫蒋专员有力有威地厉行镇压,所以小蒋才有恃无恐地放手收拾赣南的烂摊子。否则,怎么能使土皇帝放下武器,甘心就范呢。
  2。赣南的宪兵警察多。当年一个县通常不过驻有宪兵团派出的一个班,号称宪兵队。而赣南则驻有一营宪兵,营部驻在赣州,可见宪兵之多。江西省警察总队又派了警察第二大队驻扎赣州,警察也比一般专区多。大队长张寿椿,日后成了蒋专员的得力干部,蒋曾派他兼办粮食征购统销,以后发展成为交易公店。
  3。赣南的专业特务多。军统、中统的特务到处都有,而赣南是中统特务的重点。赣南设有“江西省第四区党务办事处”,那里集结了###的老手。而且还有以###宣传见长的党特兼文特,他们公开发行机关杂志《东南评论》,主编为赣县县党部书记黄问白。江西中统负责人冯琦(中共叛徒),常驻赣州办案。更特别的是专员公署设有特务处,主任是蒋专员留俄同学黄中美,负责侦缉的是蒋专员的旧部蔡百里。三青团支团部还有特工组,负责人是胡重义。赣南一度是各派特务交汇混杂,竟相称能,各显特技的特务大校场。由此可见,说蒋专员在赣南单枪匹马唱独脚戏,实是无稽之谈。
  4。赣南的额外公务员多、保指导员多。一般专署官员编制不到二十人,四区专署及所属工作队,有一百人以上,有时专署的秘书有七八个之多。蒋专员有一批留俄同学担任秘书,例如:徐君虎、黄中美、高理明、周百皆、徐季元、刘汉清、彭健华等。特别是各保除保长而外,又设保指导员,都由高级官员兼任,直接大力控制保甲,这是其他行政区所没有的。
  5。赣南特务秘密逮捕的人多。赣南一度显示的开明进步,和蒋专员提出的诱人革命口号,曾经吸引了不少青年人奔赴赣南。在泰和的江西省当局一度风传“蒋经国在赣南搞共产了”。但是,风云突变。1940年3月,赣州发动了###秘密大逮捕,这是江西范围内动手最早的地区,也算是为全国性的###高潮打了先锋。那时泰和马家洲的集中营都还没有开张。赣州逮捕速度和效率都比其他地方高,因为比之其他地方少费侦察的周折,共产党都是明摆着的,特务只要查一下《新华日报》的订户和“生活书店”的雇主,应捕者的名单就有了。蒋专员治下的赣南,当年###秘密逮捕的做法和“成果”都是很突出的。
  6。赣南印刷的法币多。当时,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物价,天天以至时时刻刻都在猛涨,法币则无时无刻不在狂跌,因而需要印刷大量法币供应贬值。那时,赣州城郊有从上海迁来的太东书局印刷厂,有全套比较完备的制版印刷,有技工上百人,该厂就专门为“中央银行”印刷法币。这里印刷的法币供给东南地区近十个省的需要,每天大箱大箱地装汽车往外运。蒋专员在赣南坐镇,有权有枪有兵对印刷厂严密护卫,厂里和过往的钱币没人敢抢。
  

蒋专员治下的“十多”(2)
7。赣南对东南地区的征税、募捐以及其他施政的贡献多。财政部税务署在赣州设置“东南税务局”,又设“东南直接税局”,统辖东南各省的税收。曾在赣州办“东南税务人员训练班”,多数税务人员又被蒋主任领导的“三青团”支团部吸收为团员,还有中央发动的临时性的捐献,赣南也做得很出色,例如1941年春扩大“全国出钱劳军运动”,蒋主任亲自领着团员们一起上街,义卖日报。蒋主任拿着一叠报纸,登上大商店富户之门,一眨眼的功夫就卖光了,他个人就募到上万元。赣南还常举行义演募捐。总之,小蒋在财力上对国民党中央作了有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