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经国密码-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江西政干团在梅林开办,小蒋既要以七里示范乡进行“建设新赣南”的乡政实验,也为政干团学员就近提供了一个实习场所,同时还要借用政干团的力量,促成七里示范乡的目标实现。蒋经国便在梅林花大本钱、下大力气搞起了典型培养活动。
  首先,蒋经国选派从讲习院第二期结业的当地学员,担任七里示范乡的骨干;又抽调原政干团教师、国民党赣县党部执行委员张学铭,兼任乡政指导员。这些人,都是蒋经国亲手培养起来的,可信可靠,对他的崇敬与服从都是根深蒂固的。这就从组织上奠定了贯彻蒋经国的政治主张的基础。
  鉴于梅林的农田普遍缺水,过去遗留下来的山塘,年久失修,大都被水土流失的泥沙淤塞。于是,趁着农闲季节,蒋经国发动农民老表修复山塘,兴办水利。由国民党县政府水利局拨款给七里乡,支付所需费用。尔后,按实际受益田亩,逐年向地主分摊还款。为了防止地主在还款方面投机取巧,乡政府径直从佃户处扣除地主应收的租谷,折价还款。这件事关系到劳动者直接利益,得到了农民的支持。参加兴修水利的民工,也是按劳取酬,按件计酬。挖山塘挑泥土,就发纸牌,计担数,按担数给报酬。工资基本合理,民工都乐于效力。
  小蒋自己也曾带领机关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工地,参加义务劳动。那时候,梅林村的农民都看过当年的蒋经国,穿一套劳动服装,赤足蹬草鞋,挑起满担泥土,和大家一起劳动竞赛,劳动不惜力,架子不摆。
  蒋经国也曾在梅林搞过“二五”减租,就是在佃户向地主上交原地租的基础上,再减轻百分之二十五。这项工作,只马马虎虎,蜻蜓点水式地试行了几年,因为照顾了农民侵犯了地主利益,遭到官僚地主阶级或明或暗的重重阻挠。虽然,蒋经国也曾颁布过一些惩治法令,但官僚地主们深知,这种“过激手段”、“赤化行为”的做法,不会被他们利益的代表者蒋介石这个“最高当局”首肯,他们便有恃无恐,变本加厉地破坏“二五减租”。小蒋自己也意识到这点,便趁势偃旗息鼓,草草收兵。
  小蒋曾在梅林召开“保民大会”,“训练民众运用四权之基本方式”,选举保、甲长,并监督基层政权。这种过早的民主尝试,老表不会使用,也不以为然。
  小蒋还在梅林推行成立“保、甲读书会”,派政干团学员配合在村民中扫盲,并限期定额完成扫盲指标,强令16岁至40多岁之间的村民,全部上夜校,进保甲读书班,每日识字二小时,逐步授以初级、高级民众课本。规定家家户户的墙头,必须张贴“新赣南家训”和“三年计划”、“五大目标”。逢圩日,还在街头路口设立宣传岗,向赶圩群众教读讲解,力求人人都能熟记背诵。同时,以各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作破除迷信的宣传。当时老表中普遍存在求神拜佛治病的现象,政干团学员就编一首民谣来破除迷信:
  糊涂佬,糊涂佬,
  糊糊涂涂生病了。
  一把香灰当药疗,
  怎能把病来治好!
  出身农村干过农活的蒋专员很注意自己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他衣着朴素,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还轻装简从,安步当车,深入市井里巷,察访民情。政干团开办初期,警察蛮不讲理,严禁老表挑肥运粪经过校区马路,使大家怨声载道,这件怪事被蒋经国发现,立即下令纠正。
  三伏天,骄阳似火,禾焦叶枯,旱情严重。蒋经国偕同卫兵,冒着正午的酷热,参加到政干团学员为农民浇水抗旱的行列,排起队来,一脸盆一脸盆传递着清水,浇到旱地里去。休息的时候,他看到政干团办公室侧边的农民吕尧臣的那块稻田里,一架水车安装在靠水塘的田头,车身用稻草严严实实地遮盖着,车完水的吕尧臣一家刚好进屋里歇息去了。好奇好动有些顽皮的蒋经国,便和卫兵门一道趴上水车架学车水。他们毛手毛脚,行动不一,不小心把车轱辘踩反了,惊动了吕尧臣的老婆曾丙凤,她气呼呼地站在门口,冲着领头捣乱的蒋经国破口大骂。
  这一骂,周围的邻居都跑出来看热闹。有人认得蒋经国,便悄俏地劝阻曾丙凤:“你胆子蛮大,敢骂专员!”
  曾丙凤不知道是不懂专员为何官,还是生性泼辣胆大,仍是不依不饶继续出言不逊:“专员?皇帝冒犯了我都要骂!折断水车叶子,耽误大事,我还要他赔钱!”
  一般的官员被农妇这样泼骂,都会摆摆威风发发脾气的,蒋经国好脾气,听到这一顿泼骂,一声不吭,只抱歉地一笑,就走了。
  

赣县梅林示范区(2)
还有一次,蒋经国又惹上了曾丙凤。他正跟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子在稻草堆里翻斤斗玩,把晒在禾场上的禾草,弄得乱七八糟。曾丙凤看见,又直着嗓子骂开了。蒋经国晓得是上次骂过他的那位老太太,不好对付,就低声告诫孩子们说:“别玩啦,别玩啦,老太太在骂人哩!”
  此后,蒋经国出入政干团,不时与附近的村民们打照面,他总是笑眯眯地点头招呼“老表、表嫂”。因此,蒋经国的度量和不拘小节,常为村民们所称道。连两次大骂蒋专员的曾丙凤,都对他改变了态度。
  吕尧臣的本家,八旬老翁吕尧训,抗战前夕是赣州城里的刻字工,抗战时失业回家,晚景凄凉,儿子不孝,把吕尧训赶出家门。他无路可走,便去找“和气的大官”蒋经国。吕尧训白发苍苍,长髯垂胸,跪倒喊冤。蒋经国十分同情,当即给吕尧训五块钱生活费,并且护送他回家,严厉地教训他的儿子吕门生一顿。还责成保、甲长们严肃过问此事。吕门生谢罪悔过,从此再也不敢虐待父亲了。
  

新赣南的新气象
菩萨换了,庙也得换;庙里念了新经,里外也要装修一新。蒋专员舍弃了旧衙门,在当专员一年后建起了新赣南专署大院,位置在赣州新赣南路一号,是当时赣南的政治经济军事中枢。
  专署大院占地颇宽。大门以内,一条笔直的甬道直通礼堂。礼堂宽阔有柱,占地三大间,无座椅,约可容纳两百人排队站立。礼堂正中靠北墙设一讲台,台后壁上,挂孙中山先生遗像。礼堂专供做“总理纪念周”和临时###之用。大门内雨道而侧,东西相对,各为一排单列式平房,每侧五间,为赣县县政府各科室办公处所。南道两侧有长方形花圃,有树有花,四周围有冬青,修剪整齐。礼堂正面两侧,各有小门,通向后进。后进是一间相当大的会议室,室内挂着中山先生手书的对联,联语是“安危他日终须杖,甘苦来时要共尝”,上款“介石吾弟嘱书”,下款“孙文”二字。这副对联是蒋专员从他父亲那里拿来的。蒋专员常在此召开小型会议及会见一般客人。会议室西侧,曲径通幽,另有平房数间,为小蒋办公和下榻之处。他的办公室,宽敞明亮,室外树影婆娑,环境幽静。室内靠北墙设一大办公桌,两侧有木制沙发,墙角有木架面盆,壁有字画。东院办公室外为会客室,设长桌及木靠背椅。蒋专员常在此召开小型会议及会见来访者。
  从小蒋办公室走出去,在大会议室后面,有一栋三合式的平房约十余间,为专署及司令部办公地址。会议室东中间为保安司令部政治指导室,是赣南自卫总队的政治部。自卫队是经小蒋整编的地方部队,总队以下设四个大队,十三个中队,分驻在赣南所属各县,负责维护地方治安。当时由刘德藩任总队长,范魁书任总指导员,王升任第四大队政治指导员。在专署、保安司令部后面,是一带空地,有大榕树一株,枝叶繁茂,荫蔽宽阔。树侧有土丘,下挖防空洞一个,可容数十人。空地四周有墙,西北角有小门。大院东侧又有空坪一片,辟有篮球场,设有旗杆,供升旗之用。专署大门西侧为机关图书室,东侧为县政府会议室。
  新赣南路一号的门面装饰了一番,大门口两侧竖了两方石碑,分书“大公无私”、“除暴安良”八个银色大字。沿甬道进大院,在礼堂外面的花园尽头,又竖了两碑,分书“日新月异”、“自强不息”八个字。大门东侧政府会议室的白粉墙上,用红纸剪贴了两条大字标语,一边是“我们要为老百姓解除痛苦!”一边是“我们要为老百姓谋取幸福!”
  1942年,专署机关大院公务人员所佩带的新的铜质证章,都以“公仆”二字为标志。职员的工作证封皮上也印有“公仆证”三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