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五代-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滑稽,善谐谑,亦未尝忤物,居家以孝友闻”。但似乎这些都不是他的闪光点,他的闪光点是,在那个人人自保还来不及的乱世,他偏不怕死,屡屡跟天子跟凶狠的武将叫板,无论在什么年代,这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

  阅读‘何木风’的其他作品: 

  //vip。book。sina。/book/?book=47851皇陵全攻略:来龙去脉 

  //vip。book。sina。/book/?book=41911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小人物的大忠诚(1)
姚洪出身贫贱,适逢五代乱世,就参加朱温军队,在当时指挥使董璋手下当了一名小校。李存勗灭掉后梁后,姚洪就投降了后唐,屡立战功而被升为指挥使,他的长官董璋这个时候已经是邠宁节度使了。
  可以说,一个小指挥使在五代那个武夫林立的乱世本就是不大的官职,所以,姚洪无论如何都是个小人物。他后来之所以名垂青史,还要感谢他的前朝长官董璋。
  董璋本是汴州富人李让的家僮,朱温任宣武节度使时,李让跑到朱温那里用家里的财富换得一朱温“儿子”的身份。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朱友让。因为主人的关系,董璋就到了朱温军中效力。后来,因为军功而被授予指挥使。姚洪这个时候就在朱温军队里,他的直接长官就是董璋。
  董璋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勇气都能得到士兵们的认可,但此人经不住别人夸,一旦遇到夸奖,他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同样,这样的人也受不了别人的骂。所以,他身边总聚集着一群夸他的人。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到了李从珂称帝时,他才从指挥使升为泽州刺史。
  后梁灭亡后,他投降了李存勗。李存勗封他为邠宁节度使,他开始结交朝中重臣郭崇韬,并与其打得火热。
  925年,郭崇韬受李存勗的命令###后蜀。郭崇韬为了让董璋有立功的机会,任命他为行营右厢马步军都虞侯。在伐蜀过程中,无论大小事宜都与他商量,并按照他的意见作出决策。灭掉后蜀后,在郭崇韬的推荐下,董璋被任命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太原留守孟知祥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两人共同镇守四川。李嗣源称帝后,董璋和孟知祥的关系已经很紧张。主要是因为董璋管辖的地方总比不上孟知祥的管辖地,这当然和两个人的治理水平有关。孟知祥在大力治理下,蜀中呈现了新气象,这就让后唐朝廷非常担心。
  他们宁愿让一个藩镇主杀人放火,也不希望他是一个治理经营的高手。所以,朝廷就大肆夸奖董璋,贬低孟知祥,希望用这种办法使董璋来牵制孟知祥。
  董璋就真以为是神了,越发骄横无礼。最后,把这种骄横无礼送给了朝廷。
  929年,李嗣源想要去南郊祭天,但这是一项劳命伤财的活动。于是,他向四川派出使者,让董璋交五十万钱来。使者到了董璋处,把诏书给他看,董璋只看了一眼,就急了。他指着使者的鼻子说,你回去告诉皇帝老儿,我只有十万,爱要不要。
  使者不敢恼火,但总得说点什么,想了想就说,您这是想造反?
  董璋大怒,尤其是别人居然知道自己的这一野心的时候,他更加恼怒,他要杀来使。使者吓得屎尿齐流,叩头不止。董璋才勉强答应放他回去,但是,十万钱也没有了。
  使者哆嗦着跑回京师,跟重臣安重诲说,董璋肯定要反。李嗣源对这个论断不肯相信,因为他希望董璋能钳制孟知祥,所以,他不相信董璋真的要反。于是,他连连派出使者去四川,回来的使者异口同声:董璋必反。
  安重诲当即作出决定,选了两个靠得住的人去四川做刺史,监视董璋。又抽出精兵均分布在董璋管辖的各州。同时在四川军事重地阆州设置保宁军,以大将刘仁矩为节度使,派出指挥使姚洪带领一千士兵赶往阆州,并驻扎在那里。
  董璋绝对不是傻子,当他看到这一系列变化后,认为朝廷对他有所怀疑了,他可不想要自己造反的计划胎死腹中,于是,930年秋天,他联合孟知祥一起造反,他率领兵马向阆州开进。守阆州的正是他当年的手下姚洪。
  他认为人人都怕死,姚洪只有一千人马,况且,他和自己一样有过投降的经历,他忽然就有了慈悲之心,想以和平方式解决阆州。他给当年的老部下写信,在信中,他阐明了自己的主张:只要跟着我,就有肉吃。
  他太小看姚洪了,虽然此人没有多大本事,但却有“忠义”之心。姚洪拿到信后,连看都不看,就领着信使来到茅坑,然后把信扔了进去。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小人物的大忠诚(2)
信使回到董璋营中汇报了那封信的归宿,董璋气得哇哇叫,下令攻城。节度使刘仁矩和姚洪拼死抵抗,但终究因为兵力太少,城被董璋攻破。

  董璋进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人把已被活捉的姚洪带到面前,董璋破口大骂:“你给脸不要,我看在你是条汉子的分上才给你写信,你怎么就把它扔进了茅坑?”

  姚洪也大骂:“老贼!你当初在朱友让家时,扫马粪,能吃到一顿肉,你就拜佛。当今天子让你做节度使,你却无耻地做出反叛的事情来。我能为国家死,绝不可能在狗奴才手下生存!”

  董璋气得死去活来,姚洪当着许多士兵的面揭了他当初扫马粪的老底,即使是再不要脸的人也不能承受。一个小小的指挥使居然教他做人的道理,他更不能忍受了。他命人支起一口大锅,在下面点燃柴草,又令士兵十人用刀割姚洪身上的肉,割下一块就扔进锅里,肉浮上来,他就让人捞出来吃掉。姚洪就这样被活活割死了,直到死前他还大骂不止。

  阆州失守和姚洪被活活割死的消息传到京师后,李嗣源久久不语,最后居然流下泪水来。也许,在这位乱世皇帝心里,像姚洪这样的人已经是绝种动物了。想不到,就在他的朝廷上,居然有这样的人。为了告慰姚洪,李嗣源安排了的他的两个儿子,又嘱咐人,定要好好厚恤姚洪的家属。

  姚洪以一个小人物——乱世的一个小指挥使——的身份让皇帝为之哭泣,他在生前没有得到高官厚禄,却因为一死而得到了皇帝最真诚的嘉奖。只因为他在逆贼面前没有丢掉大丈夫的风范,没有丢掉作为人的最宝贵的品德:忠诚。

  **********************

  阅读‘何木风’的其他作品: 

  //vip。book。sina。/book/?book=47851皇陵全攻略:来龙去脉 

  //vip。book。sina。/book/?book=41911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让赵匡胤敬畏的人(1)
据说,赵匡胤当上皇帝后,有一次和大臣们去后周时兴建的功臣阁游玩,当走到功臣阁门前,忽然来了一阵风把门吹开了,赵匡胤一抬眼,恰好看到了一张画像,他立即停了下来,看着画像肃立不动,然后理了理龙袍,很凝重地向画像深深鞠了一躬。有一位大臣对赵匡胤的这种举动很不解,就问道:“陛下贵为天子,他是前朝的大臣,您这礼行得有点大了吧?”
  赵匡胤摇头,说:“他就是王朴。我们当年同朝为官,如果他不是死得那么早,我根本穿不上这身龙袍。”
  赵匡胤没有作秀,他说的也是真话。如果王朴还在,他真的很难当上皇帝。王朴是什么人呢?他到底有什么本事,能让赵匡胤面对他的遗像如此恭敬有加?
  王朴是今天的山东东平人,年轻的时候就聪明过人,这样的人都喜欢读书,王朴也不例外,尤其让人惊讶的是,他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后汉恢复科举考试后,他考中了进士,殿试及第后,任校书郎,就这样,他稀里糊涂地踏上了仕途。
  聪明的他并不是读死书的人,但凡进入仕途的知识分子都不可能还完全保持着清贫时的节操,王朴认为,既然已经进入仕途就必须要获得高职位,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他必须要寻找到一个“梯子”,只有踩到上面才能爬得更快。他找到了当时的朝廷重臣——枢密使杨邠。杨邠也是个读过几年书的人,见到王朴的文章很是喜欢,就把他收在了自己门下,并告诉王朴,以后有事尽管开口。
  王朴自从当了杨邠小弟后,经常为大哥出谋划策,可正当杨邠要提拔他的时候,他作了个出人意料的决定:离开大哥,回山东老家种地去。
  杨邠苦留,王朴坚决不留。他很伤心地离开了京师,回到了山东老家。王朴可不是心血来潮,对土地忽然有了兴趣,他离开杨邠是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