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五代-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五代时的忠诚之士太少了。

  **********************

  阅读‘何木风’的其他作品: 

  //vip。book。sina。/book/?book=47851皇陵全攻略:来龙去脉 

  //vip。book。sina。/book/?book=41911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敢说话的李涛(1)
李涛不但是个才子,还是一个“慷慨有大志,以经纶为己任”的直臣。他和冯道一样,在五个朝代都做过官,赵匡胤称帝建宋后,他又跑到了宋代做了一段时间官,这才死掉。但是,他却没有和冯道一样被后人唾骂,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敢讲话,并且敢讲真话。
  李涛是京兆万年人,他的老祖宗是唐敬宗的儿子李玮,由于黄巢造反,唐室衰微,李涛也跟着倒霉,到他父亲这一代时,为了躲避中原战乱,李涛全家跑到了湖南,依附了楚王马殷,马殷见李涛才华横溢,又照顾到唐王朝的面子,就任命他为衡阳令。
  过不久,朱温称帝,李涛的叔叔在朱温手下,就向朱温请求招回兄弟和侄子。朱温同意了,就让马殷把李涛送回。马殷只好送回。李涛就这样当上了河阳令,但却是候补的。
  926年,李涛参加了后唐的进士考试,考了个第一,朝廷让他到晋州当监察御史,过不久,又任为右补阙。当时,宋王李从厚镇守邺城,李涛的才华得到了他的赏识,他就让李涛去魏博当观察判官。石敬瑭称帝后,他被后晋朝廷任命为考功员外郎,同时负责修撰前两朝的历史,后又任命他为刑部郎中。
  在这之前,李涛很少说话,不是他不想说,而是他没有资格、没有机会说。当他以考功员外郎的身份进入后晋朝廷后,他就有了和皇帝说话的权利。
  有一次,石敬瑭去大梁游玩,曾把洛阳变成天堂的张全义的义子张继祚的同伙张从赏造反,攻陷了洛阳。石敬瑭大怒,要诛张继祚全族。李涛跳了出来,跟石敬瑭说:“全义侍奉三朝,功劳颇多,当初黄巢进洛阳,把洛阳变成了地狱,如果不是全义,现在的洛阳仍旧是地狱,当地百姓都对张氏后人敬仰有加,还希望看在这位全义的分上,少杀几人吧。”
  石敬瑭听从了他的建议,只将张继祚一家流放,并没有牵扯到张家其他人。
  后来,镇国节度使张彦泽杀掉了他的幕僚张式,张式的老爹进京告状,石敬瑭不理会。李涛以刑部郎中的身份跳了出来,跑到石敬瑭宫门前跪着不起来,强烈要求把张彦泽绳之以法。石敬瑭就召见他,对他说,张彦泽乃镇国节度使,杀个人算什么。他立下的军功不能抹杀。
  李涛愤怒不已,举起上朝用的笏向地上摔,捡起来再摔,不停地摔。石敬瑭先是一惊,接着是暴怒,你这家伙,反了你了。武将在我面前耍耍威风也就罢了,你一个文臣也敢给我脸色看?
  他怒斥李涛注意臣子身份,李涛觉得你连皇帝身份都不要了,我还在意什么臣子身份。可他总是有些理性,他真怕石敬瑭一怒,把自己先推出去砍了。于是,他安静下来,石敬瑭开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他说,你不知道,我和彦泽有过誓约,无论他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我都不会杀他。李涛真想上去抽石敬瑭两个嘴巴,他愤怒地说道:“您和张彦泽私誓,您不忍食其言;您还给范延光免死铁券呢,范延光现在何在?”
  石敬瑭被噎得直翻白眼,站起来,就要进后面去。李涛也站起来,跟着石敬瑭,石敬瑭快步,他也快步,石敬瑭慢下来,他也慢跟着,石敬瑭被他跟得无可奈何,停下来,泄气地问他:“爱卿到底想怎么样?”
  李涛回答:“请治张彦泽之罪。”
  石敬瑭勉强答应了,但第二天,他就变卦了。他先是召见张式的家人,封他们官,赔他们钱,但张彦泽只受到了降一级的处分而已。李涛听闻后,叹息数声,跑到洛阳去度假,悲愤之余,写了一句诗,曰:“一言寤主宁复听,三谏不从归去来。”
  他果然做到了归去来,石敬瑭死的时候,他没有归,石重贵登基后,他来了。石重贵任命他洛阳令,后又迁屯田职方郎中、中书舍人。
  946年十二月,张彦泽以契丹先锋的身份进入洛阳,先杀掉了他以前的仇人高勋和他全家,然后把尸体陈列着强行让百姓过来看,全洛阳的人都不寒而栗。这时,许多人都想到了张彦泽的另一个仇人——李涛。
   。 想看书来

敢说话的李涛(2)
李涛听张彦泽进入洛阳后,也有点害怕,他跟人家说,这次我算彻底报废了。他当初就嫉恨我,如今有契丹打手为他撑腰,我想不死比登天还难。

  不过,他坐在屋子里想了一会后,就跑出来,大声说:死就死,我现在就去送死,不用他来杀我。他说完,就写了一张大卡片,到张彦泽府第,让人送了进去,张彦泽见卡片上写道:上书请杀太尉人李涛,谨来受死。

  张彦泽愣了一下,就把他请进来,对李涛说:“你害怕不害怕?”

  李涛仰着脸说:“我今日的害怕,就和你当年的害怕一样,如果先皇(石敬瑭)当初听我的话把你杀了,你今天还能在我面前问我怕不怕?”

  张彦泽居然大笑,请李涛喝酒,李涛满满地喝了一大杯,然后告辞出去,有人见到他神色如常,丝毫不像从鬼门关里回来的人,他回到家里就收拾行装跑到汴梁去了。

  契丹人进中原不久,就以“水土不服”的缘故北归了,刘知远趁势称帝。李涛听了这个消息后,从汴梁又跑回洛阳,领着没有被契丹掠走的官员向刘知远递表祝贺。刘知远问他:“契丹人留下什么没有?”

  李涛大哭,说,什么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中原百姓的心。

  刘知远很高兴,就任他为翰林学士。不久,天雄军节度使杜重威反叛,刘知远派出高行周与慕容彦超###。但这两个人不团结,更不合作。李涛向刘知远建议,御驾亲征。刘知远很是赞同,亲征平定了杜重威,因此,刘知远把他升为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

  刘知远死后,刘承祐继承帝位,当时,宰相苏逢吉经常随意调整官吏。枢密使杨邠很不赞同,认为这样做会虚费国用,经常向皇帝告状。苏逢吉也不是好东西,也向皇帝告状。朝堂之上,只听得他两个人吵架。李涛给刘承祐上疏道:“今关西纷扰,外御为急。二枢密皆佐命功臣,官虽贵而家未富,宜授以要害大镇。枢机之务在陛下目前,易以裁决,逢吉、禹珪自先帝时任事,皆可委也。”

  杨邠知道了李涛的奏折后,就跑到刘知远的老婆、当时的太后那里号啕大哭,说自己生是京城的人、死是京城的鬼,想要把自己弄到外地,自己现在就去给先皇看坟墓。

  太后大怒,问儿子:“你难道真想把功臣旧勋弄到外地去吗?谁来保你?”

  刘承祐就跑出来,告诉李涛:“太后问起,你就说是宰相的主意。”

  李涛仰着脸道:“这就是我的主意,跟别人无关。”

  不久,他被罢免,朝廷要他回乡养老。

  郭威称帝后,又把他从家里拎了出来,授他太子宾客,后来又任刑部尚书。柴荣继位后,又任命他为户部尚书。这两位英明之主都知道他这个人肯说话、敢说话,所以才倍加重视。

  但柴荣死后,新上来的皇帝不喜欢他总挑事,就让他去当山陵副使。这个职务其实就是给还没有死的皇帝找陵墓的最佳地点。李涛是学文的,对地理肯定不懂,他又不迷信,所以,这个职务等于是让他远离朝政。赵匡胤建立宋后,听说有这么一个人很是了不起,就把他叫来,任命他为兵部尚书。

  李涛走完了整个五代,一代都没有落下。按照常理,这样一个人应该懂得“祸从口出”的道理了,可他仍旧和从前一样,遇到不平事就要说上一说,管上一管。

  赵匡胤的亲信尹勋平时就是个混蛋人物,有一次,他负责监督疏通河道,杀了几十个民工,又把百姓的耳朵割下来取乐。李涛当时正生病躺在床上,听到这件事情后,他从床上翻下来就写奏章,他的家人劝他不要这样,小心没了性命。李涛说:“人谁不会死?我既然在这个位置,就要负这个责任。”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李涛,虽然经历五个朝代,但其本性不改,也正如他所言的那样,在这个位置,就要负这个责任。史书上说他“工为诗,笔札遒媚,性滑稽,善谐谑,亦未尝忤物,居家以孝友闻”。但似乎这些都不是他的闪光点,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