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雄关:大明王朝1644年的山海关-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也确实当得上儒帅这两个字。因为他们的身上都有很浓的儒家正统观念,从小受正统教育长大,忠君爱国思想浓厚,行为品行端正无私。他们又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强人,在镇守辽东期间,他们继承了前辈徐达、谭纶、戚继光等人的遗志,将明室天下固若金汤的梦想忠实地贯彻了下去。为了修建大明王朝的最后一道屏障山海关,他们也都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前后几任辽东主帅,明朝也因为他们的存在,才令清军多年来始终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进展,甚至曾有议和之念。他们是大明王朝真正的保障,应该说,在精神与道义上,也是最具有威信的旗帜式人物,与他们相比,万里长城,不过是一道道砖墙而已,这些忠心耿耿的军事人才对大明来说,才是真正的长城。
  但是,无能无知无情的几代朱家天子,再加上积年不断的阁臣内斗,一步步地毁掉了这道本来固若金汤的长城。
  第一个被清算的是熊廷弼。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史书上说他身长七尺,善左右骑射,性刚烈。无疑,从外形上看,这是一个楚霸王式的英雄,但其实不是,熊其实是一个标准文人。他是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文职。不过,与朝中的阁臣相比,他是常年接触军事的文臣,所以身上更多的是军人的特质。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在熊廷弼的身上,这是最好的体现。这是一位具有文人清高品格与武人刚强作风的将军,明史上对他的评语是“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从熊廷弼开始,明朝的军人将领与阁臣间的分歧就开始出现,并一发不可收拾。
  人们常用三起三落来形容一个人的宦海浮沉,在熊廷弼的身上,同样也有明显的三起三落,而每一次起落都与阁臣的内斗有关。
  第一次起落在万历二十八年。文官熊廷弼受明廷委托前往巡按辽东,辽东土地广旷,熊廷弼针对此提出军队在此屯田地的建议,受到明廷的称道。于是,熊得以在辽东实施自己的军事抱负。像徐达、戚继光、熊廷弼这样的良将,他们不是靠打胜仗多杀人为资本,而是在军事上具有极高远见、在民事上关心百姓疾苦的建设性人才。熊廷弼在辽东数年,最大的贡献不是攻城夺地,而是以防守换来和平。当时军队纪律松弛,战斗力极差,且多以偷袭女真营塞为胜事,熊廷弼杜绝了这种急进短视盲目邀功的行为。他修城堡、建立防线,严整军纪,与女真族人建立关系,坚持“实内固外”以夷制夷“的攻略,辽东有他,局面为之一新,稳定了数年。
  

世间已无袁崇焕(2)
可惜,在一个已经习惯了纸上谈兵朋党政治的文官集团面前,实干性人才总是因为其稳健作风、特立独行的风范遭人诟病。性格刚正的熊廷弼也不例外。因为与当时的巡按御史荆养高发生矛盾,熊廷弼被其拿一个小小的“杖死诸生”事件做引子,竟然被免去了职务,回家听候处理。
  对于熊廷弼来说,这是他仕途上的第一次被打压。世故圆滑的人,当从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不过熊飞百却不是那一类人。他在家中沉寂的数年间,没有反思如何练成政治动物,而是仍然关注和研究辽东军事,充满了报效国家之情。
  万历四十六年,女真族的新领袖,以十三副盔甲起兵的努尔哈赤突然起兵,攻打抚顺,辽东经略杨镐仓促应战,结果在抚顺附近的萨尔浒被打得大败,戚继光坐下名将刘显之子刘挺、武艺高强的大将杜松等人均阵亡,此战历史上称为“萨尔浒之战”
  对于明朝来讲,此战的胜负是关键性的,由此开始,女真与明廷之间的战争攻守之势逆转,明廷为之震动。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这次也终于坐不住了,他挑选了人员去辽东。可是闻知努酋凶残,满朝竟无人敢来应征。于是,有人又想起了赋闲在家的熊廷弼。论对辽东之熟悉,谁又能比得上他?
  于是,熊廷弼第二次出山,再次进驻辽东。对这位能双手开弓的文人将军来说,这是一个突然出现的转机。
  熊廷弼带着文人的天真情怀与武将的英勇禀性走马上任了。他接任了因为兵败而满门被责罚的杨镐的职务。为了安抚这位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的将军,明朝廷赐予了他一个至高无上的信物——可以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命他经略辽东。但事后证明,这把尚方宝剑还真不是个吉物,拿他的人,难保善终。
  还没有到辽东的要塞山海关,传来了消息,开原陷落,将到山海关时铁岭陷落,沈阳一带,后金兵出入如无人之地。一时间百姓被屠杀如刍狗,方圆百里炊烟断绝。
  在一个大风雪的日子,熊廷弼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了山海关,关城内外,一片狼藉,将士离心向背,斗志萎缩,更有无数将军级别的人已经存有了投降之意。
  文人出身的熊廷弼开始大开杀戒,斩降将刘遇节,王捷、王文鼎诸人,斩贪将陈仑,罢免、关押无所作为的总兵李如桢,造战车,制火器,修战壕,整顿军纪,短短数天,辽东军纪焕然一新。
  熊廷弼坐镇山海关,经常在大风雪之日出关寻访,在当时,面对后金兵的勇武,很多将领产生畏难情绪。初到辽东的熊廷弼对此颇有体会,他命佥事韩原善去沈阳抚慰军情,韩不敢去,他又命阎鸣泰去,阎走到一半就不敢走了。最后没办法,熊廷弼出关只身前往,在风雪交集中,见到几百里没有人烟的旷野,熊廷弼曾气得放声痛哭。
  就是这在这种情况下,熊廷弼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策略:对付女真骑兵,以守为主。这是一个很大胆的提议,古往今来,人们印象中的功臣良将,多为进攻型人才,破关入城,势如破竹,但是如今这位辽东总指挥却提出了以防守为主的方针,怎能不让人跌破眼镜?
  但在这个防守的策略下,辽东得以平静。在很多时候,以退为进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面对女真人凌厉的骑兵攻势,丰富的游击战经验,“守”无疑是一个以逸待劳的良策。
  可惜的是,在以纸上谈兵为乐事的明朝廷里,阁臣集团因为并不直接接触军事,对保守和稳健的作风从来都是质疑的,而熊廷弼的耿直性格且对不依附权贵的行为也为他们所不喜。明泰昌元年(一六二○年),后金一举攻下抚顺西部的蒲河,明军损失七百余人。在两军争战中,这样的胜负比例原本并不为过,但嫌恶熊廷弼的人却因此找着了把柄,此时正是明天启帝即位,朝中大权,始落入太监魏忠贤之手,熊廷弼的命运,就值得堪忧了。
  “无谋者八,欺群者三”,这是朝中大臣攻击熊廷弼的话。对于这种凭空出现的栽赃,熊廷弼的反应是过激的,他据理力争,展示自己的军事主张。时间不长,朝廷下旨,收回那柄至高无上的宝剑,要他听候发落,熊廷弼主动要求辞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明廷竟然应允了他的要求,未过数日,素以干才著称的袁应泰接替了他的职务。熊廷弼第二次丢失了他所曾拥有的一切。
  

世间已无袁崇焕(3)
努尔哈赤的探子向这位女真英雄报告,熊廷弼去职了。努氏大喜,于是发兵,书生出身的袁应泰,被迫应战。
  此战对于明廷来说是一个摧残性的打击。明军大败,袁应泰最后只能自杀身亡。但辽沈尽皆失陷,而其间七十余城,竟不战而下,方圆百里,逃得空无一人。
  朝中大乱,这时有人又怀念起实干家熊经略。阁臣刘一景面见皇帝,言明:“若熊廷弼在,局面决不于此。”(《明史·熊廷弼传》)
  于是,重新启用熊廷弼的呼声越来越高,皇帝再次听从了阁臣们的建议,那些曾经攻击过他的人尽皆被贬斥。
  辽东百姓与将官们等待着熊经略的回来。他们没有白盼,距上一次离职一年多时间后,熊廷弼真的又回来了。这一次,他登临山海关城经略辽东,手中仍然拿着尚方宝剑,而且还带着二十六万军队,其中仅广宁(今辽宁北镇县)驻军就十二万,“议饷千余万”,光是拨往广宁的火药就有二十多万斤。此情此景,令辽东军民无比振奋。
  所有人都以为这一次,熊经略一定可以大展抱负了。连熊廷弼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其实,他这第三次的复职,绝非善事,相反,更大的危险伴在他的身边。
  熊廷弼走马上任辽东经略,没想到的是,这次要面对的敌人不是努尔哈赤,而是身边的同事——广宁巡抚王化贞。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