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日晚上,已入阁联合政府当上了邮电部部长的策烈铁里发言。他在回答为什么战争还在继续,为什么国内混乱和饥荒仍在加剧的问题时说,苏维埃应当支持和信任联合政府,更加有力地帮助它增强军队的纪律和战斗力,以便在前线获得胜利。应当停止各地的“独断独行”,应当同妨碍临时政府实施预定纲领的布尔什维克作有力的斗争……
“目前”,他不容辩驳地说,“在俄国没有哪个政党会说,把政权给我们吧,你们离开,我们来代替你们!”
大厅里鸦雀无声。策烈铁里大声肯定地说:
“这样的政党在俄国没有!”
但突然有人说:
“有的!”
列宁从椅子上站起来说:
“有这样的党!”列宁重复道:“我们党不放弃这样做,它每一分钟都准备掌握全部政权。”
在短暂的错愕后爆发出来的是满堂哄笑。但列宁说出这句话是成竹在胸的,布尔什维克的确已在党中央的秘密会议上讨论了准备在有利的形势下夺取政权的问题,而于5月份才历经艰险回到国内、同样在芬兰车站受到人们热烈欢迎的托洛茨基成了列宁的坚定支持者。
托洛茨基是犹太人,原名布伦斯坦,1896年参加社会主义小组,接受*主义,参与组织南俄工人同盟,从事反对沙皇制度的革命活动。1898年被捕,1902年使用名为托洛茨基的假护照,逃亡西欧。从此,他就以托洛茨基闻名于世。1905年革命期间,他回到彼得格勒,领导工人运动。1906年被捕,流放西伯利亚。1907年又逃到西欧。1917年回国,1929年初,被苏联政府驱逐出境,辗转来到墨西哥。1940年8月,在墨西哥城寓所被一名年轻的西班牙共产党人用斧子劈死。托洛茨基是天才的鼓动者和演说家,文笔优美,言辞犀利,有过人的精力,坚信并倡行不断革命论。
革命情绪和各种不满在持续发酵,邓尼金将军写道:“在俄国,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是,凡是非社会主义的派别,甚至政治上中立的派别都遭到疑忌,受到排挤。不允许这些派别进行鼓动,他们的*遭到破坏……”邓尼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可能指望革命*派会自我约束,也不可能指望把人*动控制在资产阶级革命范围内。
6月21日,布尔什维克中央与各区代表召开秘密联席会议,拟定举行一次大规模武装示威,经过了数次预决之后,最后一次表决结果为131人赞成,6人反对,22人弃权。6月22日,《真理报》号召群众第二天举行示威。拥护布尔什维克的工人和士兵,群情激昂地聚集在克舍辛斯卡娅宫附近的街道上,布尔什维克和平示威的传单在人群中传播,一些士兵们说,定于第二天的*要携带武器,以防备反革命的一切破坏行动。
临时政府获悉布尔什维克的行动,立即做出决定:“鉴于全市传播着扰乱民心的谣言,临时政府号召居民保持绝对镇静,并且宣布,任何暴力企图都将受到国家政权的合力制止。”6月22日晚,临时政府部署军事巡逻队在全城巡逻。
正在召开的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在齐赫泽、策烈铁里、郭茨等主持下也起草了一份反示威*呼吁书,警告工人和士兵“未经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同意不得参加布尔什维克党所组织的*”。在执行委员会表决这个呼吁书草案过程中,布尔什维克党团加米涅夫、诺根等人退出会议以示抗议。
除布尔什维克党团外,提交到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讨论的呼吁书被其他党团一致通过。大会还派出代表到工人和士兵中去宣传反示威的决议。
鉴于这种形势,布尔什维克作了让步。列宁在24日召开的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秘密会议上说:“甚至在通常的战争中也会发生由于战略上的原因而取消已经决定的进攻的;在阶级斗争中,由于中间的小资产阶级动摇,这种事情就更是可能的了。要善于估计情况,当机立断。”
列宁灵活地处理了这次斗争,但暗流之下,新的波浪又在酝酿之中。
。。
七月阴云(1)
临时政府没有退出世界大战令协约国感到满意,但扑朔迷离的动荡局势使协约国政府对俄国的前景深感担忧。由于俄国不参与对德进攻,英国停止了贷款援助。意大利驻莫斯科总领事声明,假如俄国单独媾和,协约国将允许日本在西伯利亚自由行动。
1917年6月13日,临时政府迎来以鲁特为团长的庞大的美国政府代表团。代表团来访的目的是多重的,但巩固临时政府继续参战的信心被放到了首位。代表团甫抵俄国,就紧锣密鼓地开展了活动。在美国驻俄大使弗朗西斯的安排下,代表团成员与临时政府要员多次举行会晤,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地和前线频繁鼓动俄国民众继续参战。1917年6月22日,鲁特在莫斯科市杜马发表重要演说,他代表美国政府对临时政府予以充分肯定,高度赞扬俄国人民争取*和自由的坚强意志。他号召俄国民众为打败“邪恶的德国军事*政权”,为维护“美俄和整个世界的永久和平”积极行动起来,与美国人民一道“抱定必胜的信念,战斗到胜利的最后时刻!”
此时西线协约国的战况并不乐观,在法国国内反战浪潮的影响下,法国军队发生哗变,这令英国军队压力大增。为了牵制德军兵力,同时为了夺取德军设在比利时海岸的潜艇基地,英军司令海格决定在伊普尔地区发动进攻,拟定6月初进行第三次伊普尔战役。他们急需俄国在东线做战略策应。为此,代表团与临时政府进行军事磋商,敦促俄军尽快在前线展开进攻,策应盟军的大规模行动。鲁特建议美国政府尽快将援助临时政府的7500万美元款项落实到位。
西线德军面对强敌,为了避免决战,争取喘息机会,主动从努瓦荣突出部撤退。从2月25日至4月5日,德军统帅部把军队撤到兴登堡防线。在缩短战线的同时,将13个师后撤留作战略预备队。
德军在西线的战略调整和收缩,使东线的俄军受到了压力。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俄军司令部做好了主动进攻的准备,但在进攻部署阶段就暴露出了严重问题。第七军团特派员电告克伦斯基:“在第十二师中,……第四十七团拒绝出发。第十三师的各团,只有第五十团差不多是全体出发的。第五十一团答应于明天出发;第四十九团并不遵命出发,第五十二团表示拒绝,并逮捕了所有军官。”这样的情景几乎是随处可见的。对于那位特派员的报告,临时政府答复:“着即将第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与五十二各团解散,将煽惑官兵抗命之人交法庭惩办。”然而,士兵们既不怕解散,也不惧法庭。6月17日,总司令部参谋长报告:“北方战线还处在发酵状态中,敌阵亲善的事情还在继续,步兵对进攻表示反对。……西方前线情形不明。西南方前线情形略有改善……罗马尼亚前线上,看不到特别进步,士兵不愿进攻。”一个海军军官说道:“委员会委员(苏维埃派驻军队的军事代表——作者注)日益明显地右倾,同时他们在水兵和士兵中的威望也显然在低落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七月阴云(2)
恰在此时,一向被认为是坚定维护临时政府的黑海舰队水兵发生哗变,塞瓦斯托波尔基地水兵逮捕了高尔察克,免去了其舰队司令的职务。抵达黑海舰队访问的美国外交代表团格伦农海军少将正赶上塞瓦斯托波尔水兵起义,格伦农先是与被囚的高尔察克会面,然后说服水兵们释放了高尔察克。随后,格伦农将高尔察克带回彼得格勒。为此,美国的海军部长唐恩·尼尔斯骄傲地宣称,多亏自己部下的鼎力相助才保全了这位俄国将军的性命。
在俄军发动总攻前,士兵开小差率急遽升高,在6月23日至6月30日,俄军开小差人数超过了10万人。迫于军队士气低落和趋于瓦解的现实,前线指挥官勃罗西洛夫将军组织志愿者成立敢死营,一些后方爱国妇女还组成了“黑色敢死骠骑兵”开赴前线。
克伦斯基来到前线视察,前线司令部决定利用这一机会,请他给进攻部队作一番鼓动工作。克伦斯基在动员会上既遇到了硬钉子也碰到了软钉子,布尔什维克领导的部队不但不参加他的战前动员大会,还拒绝了出战劝说。部队的军纪松懈、军令无威让他极度沮丧。几天后,西线总司令邓尼金请他到军队去作动员,克伦斯基回复了一封电报:“军队中进行劝说和谈话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应当下命令,而不是开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