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史:中华民国史(下)-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仇恨发泄出来,并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参加军事和政治活动。调动农民的这
种积极性是土地革命的实质所在。当时中共的理性思考对贫农的政治化和行


③ 例如,见《密勒氏评论报》, 1933 年 7 月 22 日,1933 年 11 月 18 日和 1934 年 1 月 13 日。
④ 亚朋德等:《中国能生存下去吗?》,第 238—239 页。
⑤ 毛泽东给林彪的信(1930 年 1 月 5 日),《毛泽东集》第 2 卷,第 128—129 页。
① 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参考资料》,第 230 页。规模、人口和红军实力 的估计出入很大。确实,
如霍夫海因茨已经指出的那样(见本书第 213 页④),甚 至“共产党占据”的概念也需要严格界定。虽然
邝继勋失去四川苏区,但据上 海《时报》时常报道,他在川鄂湘边区继续进行游击活动。
② 关于苏区政府的结构和职能,见勒特菲特:《中国共产主义,1931—1934 年: 民政经验》和金一平(音):
《中国共产主义政治》。
③ 1928 年 11 月 25 日毛泽东给中共中央的报告,《毛泽东集》第 2 卷,第 51—52 页。
④ 博古(秦邦宪)向斯诺谈到这一经历,见斯诺:《红色中国杂记》,第 19 页。



动化重视不够,这不能不说是个嘲弄。党始终把它的注意力和热情贯注于城
市无产阶级,但无产阶级却陷入经济斗争的泥沼,要求更多的工资和更好的
工作条件,而这两种利益的政治意义都很有限。
中共的土地政策成为斯大林和布哈林之间权力之争的牺牲品。根据列宁
对待富农的态度,根据俄国的经验,即富农对群众的剥削甚至比地主更加残
酷和野蛮,共产国际于 1929 年 6 月 20 日指示中共对富农采取更为激烈的政
策。因此,江西苏维埃于 1930 年 2 月通过了一部《土地法》,规定没收全部
公共的、地主的和富农的土地;而 1930 年 5 月召开的苏区代表大会(毛泽东
未参加)提出没收富农出租给他人耕种的那部分土地。①
下到苏维埃一级,富农问题成为一个棘手的实际问题。当富农的至关重
要的利益受到威胁时,他们便阻挠分配土地的工作。根据地与邻近城镇之间
的贸易在他们手中,他们可能停业,给共产党人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方面
的经验在 1928 年 12 月井岗山《土地法》中有所反映。②后来在 1929 年 4 月
兴国《土地法》中,对富农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态度。③可能出于同样的考虑,
鄂豫皖苏区的富农直到 1931 年,仍保有他们的土地。不论湘鄂西或湘赣苏维
埃都没有对富农实行严厉的政策。①
当 28 个布尔什维克取得党中央的权力时,富农问题变得尖锐起来。毛泽
东所采取的遏制富农权势的方法,是在第一次分配土地时拿走富农的“剩余
土地”(抽多补少),然后在第二次分配土地时再拿走富农的“好地”(抽
肥补瘦),②而不违背平等的原则。但这一做法在 1931 年 1 月的四中全会上
受到严厉的批评。③1931 年 9 月 1 日党中央的信指示他改变政策。诚然,富
农问题在中央的阶级路线中构成了重要的一环。这条路线对动员贫苦大众是
重要的。中央想做的是只给富农分坏地,而不考虑给地主以补偿。从理论上
讲,毛并不认为所有的富农都是剥削者。他们可能是半个地主或半个资本家,
但他们也可能仅仅是潜在的剥削者。④在另一方面,28 个布尔什维克把富农
定义为“在革命前出租部分土地,放高利贷和经常雇工”者。因此,很清楚
他们是剥削者。⑤如果宽厚地对待他们,就模糊了阶级路线,或完全放弃了阶



① 关于共产国际指示,见《红色文献》第 324—327 页和桑顿:《共产国际与中国 共产党,1928—1931 年》,
第 87—91 页。与桑顿的印象相反,共产国际的这个 指示和其他指示措词含糊不清。这个指示说,在反对
帝国主义者和反动派的 战争变得激烈时,可把富农问题放在第二位。大概就是在这种限制下李立三 在1930
年夏改变了他的土地政策。关于这些法律的全文,见王健民:《中国共 产党史稿》第 2 卷,第 357—361
页。但如认为李立三的 1930 年 5 月土地法体现了 向反对富农的激进政策的急剧转变则是错误的。因为这
部土地法不坚持消灭 富农,是符合共产国际指示精神的。
② 《毛泽东集》,第 2 卷,第 67—69 页和第 47、56 页。
③ 同上书,第 2 卷,第 73—75 页和 179—184 页。
① 王健民:《中国共产党史稿》,第 2 卷,第 191—192 页和第 245—248 页;《星火 燎原》,第 2 集,第
99—100 页。
② 何幹之:《中国现代革命史》,第 1 卷,第 143 页。该书中文版比该书 1960 年出版 的英文版好得多。
③ 《红色文献》,第 236 页。
④ 前委闽西特委联席会议决议第二号(1930 年 6 月),收入萧作梁;《中国土地革 命,1930—1934 年:
文献研究》,第 153—155 页。
⑤ 1932 年 1 月 10 日中央来信,收入王健民:《中国共产党史稿》第 2 卷,第 508 页。



级斗争。⑥
拿走富农的部分“好地”与只给富农“坏地”之间的差别似乎微不足道。
然而,有些事实却应引起注意。首先,苏区已扩大到包括市镇,苏维埃政府
下的或合作社形式的贸易体制的成长,使富农在贸易中的作用急剧下降,他
们的利益可能因动员群众而受到损害。第二,富农利用宗族关系来掩盖他们
实际拥有的土地量,以阻止土地革命彻底实施。这在 1933 年查田运动期间很
明显。第三,他们从孤儿、寡妇、老年人或年幼的人那里租到土地,因为他
们家中有较多的强劳力,较多的耕畜、农具和流动资金。第四,通过谎报阶
级成分,他们可能混入并控制贫农团、合作社和其他群众组织,使土地革命
和动员群众在某些地方成为闹剧。①因此从 1931 年起新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土地法》接受了 28 个布尔什维克的阶级路线,只给富农分坏地,而没收
他们多余的农具、牲畜和房屋。②这一新的反富农路线贯彻到何种程度无从查
考。在鄂豫皖,张国焘接受了这一路线,并似乎大力推行了苏维埃共和国第
一次代表大会(在 1931 年 11 月举行)的政策。在他的苏维埃于 1933 年转移
到四川北部以后,他和他的同志们加强了反对富农的运动。③在其他地方,这
条新的路线只是半心半意地执行。④正是为了加速反对富农的斗争,发动了查
田运动。

查田运动

确切地讲,很难说谁应对发动这场运动负责。对于这么一件重大的工作,
说党中央未参与决策是不可思议的,而没有整个苏维埃政府机构的卷入,也
难以相信这项决议能够执行。1933 年党中央牢牢地掌握在 28 个布尔什维克
手中,但没有人能肯定中央对基层的影响达到何种程度。另一方面,在 1934
年以前,毛泽东在政府中仍居支配地位,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很可能,
这场运动的开始是党的权力和毛泽东的威信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阶级路线与
群众路线的结合。①在 1933 年 6 月至 9 月间运动的第一阶段,显然毛泽东在
负责。接着,在 10 月,党中央插手,宣布了新政策,使运动中断并搁置了一
段时间,直到 1934 年 1 至 2 月召开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此后,张




⑥ 萧作梁:《中国土地革命,1930—1934 年》,第 49 页。
① 《毛泽东集》,第 2 卷,第 166—167 页;王健民:《中国共产党史稿》,第 2 卷,第 508 页。
② 《毛泽东集》,第 2 卷,第 259—262 页;曹伯一:《江西苏维埃之建立及其崩 溃》,第 192—193、495
页。萧作梁:《中国土地革命,1930—1934 年》,第 53 页。 然而,在王明的《两条路线》(《王明选集》
第 3 卷第 61 页)中,土地交易是 准许的。按照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的土地政策,
地主 和富农是不许购买土地的。不久以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的第 2 号通 告,规定富农有买卖土
地的权利,但不得以垄断方式买卖土地。问题是:在苏 区什么人确实在买卖土地?什么人有钱购买土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