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武帝在立刘弗陵为太子的前几天,他突然把太子的母亲钩弋夫人唤到跟前说“你的罪不可活”,不由分说就把钩弋夫人拉出去杀了,而转天就立了刘弗陵为太子。有人问他:“你既然已经决定立刘弗陵为太子,为什么还要杀他的母亲呢?”汉武帝回答:“古往今来的许多国家出乱子,往往就由于皇帝幼小、太后年轻,从而造成女主专政,淫乱宫廷,谁也没法管。你们难道没听说过当年吕后的事情吗?”
这个悲惨的故事,在过去的历史上居然也可以成为一种“美谈”,被说成是一种英明果断处置问题的范例,并说“汉武帝”其人,真真地是没有辜负他这个“武”字。
但当社会进展到今天这种重视人权、重视理性的时候,人们对汉武帝的这最后一笔又应做出怎样的评价呢?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文章绝代太史公(1)
——司马迁与其《史记》
一 司马迁的生平与其忍辱著书
司马迁像司马迁是陕西韩城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大约死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享年五十六岁。司马迁比汉武帝小十来岁,大体与汉武帝相终始。汉武帝时代的特征,开始时正当汉代建国以来的六十多年,是经过一种休养生息而达到了经济恢复、国力已经相当强大的时代。据《史记·平准书》说: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后绌耻辱焉。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也正是在这种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基础上,汉武帝一方面对国内制度进行了以尊儒为特征的一系列变革,主要有进一步削弱诸侯割据势力,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的国内统治,进一步强化推行披着儒家外衣的酷吏制度,进一步推行了具有战时经济特征的盐铁铸钱官营、平准均输、算缗告缗,以及富有儒家色彩的文化教育建设等等;另一方面则是对周边诸民族、诸小国的大举用兵,先后有伐匈奴、伐南越、伐东越、通西南夷、伐朝鲜、伐大宛等等。这些战争都取得了胜利,扩大了大汉帝国的版图,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周边国家、周边民族物质文化的交流,从而使大汉帝国的威名远播,使汉武帝时代成为了我国四千多年历史上少有的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但与此同时,生活在汉帝国的黎民百姓也为这些连年的战争、徭役,为支持庞大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付出了极其惨重、极其痛苦的代价。简括地说来,就是一面是辉煌,一面是苦难,这些问题都清清楚楚地反映在司马迁的《史记》当中。
司马迁出生在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史官家庭,这个家族中曾出过许多为不同时代的国家掌管过天文、历史的人物,出过多位杰出的军事家,出过多位管理经济、管理市场的人才。《史记》中所以能够如此精彩地写到大量的军事知识、经济学问,特别是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而能具有与当时官方如此不同的经济思想,应该与司马迁这种独特的家庭影响有关。
司马迁青少年时代参加过劳动,接触过下层人民。后来周游天下,考察社会与地理、文化,这一方面为他后来写史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司马迁同情劳动人民、重视下层人物的思想,《史记》能把许多下层人物、小人物写得如此生动活泼,能对他们的评价如此之高,应该与此有关。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为汉武帝当史官三十来年,他已经在着手搜集材料,准备写《史记》,但没能完成。司马谈在临死前嘱咐司马迁要继承自己的遗志,要其子完成这项历史重任。
司马迁在其父司马谈生前官任郎中,也就是为汉武帝充当侍卫、侍从人员时,曾受命到新拓展的西南夷,也就是今天的贵州、云南一带地区进行过考察。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其父任太史令,并着手写作《史记》。当他写到第六个年头时,因为他的朋友李陵率兵###匈奴失败被俘,司马迁为他的失败责任做过开解,因此触怒汉武帝被判死刑。司马迁因不愿自己的写史重任半途而废,故依照当时的条令,自己申请改判为了宫刑。
受刑后,司马迁已与太监无别,故而忍辱进宫在汉武帝身边当了管理文秘的中书令,同时坚持写他的历史书。又写了八年,基本完成,被称作《太史公书》。直到东汉后期才开始被人们称作《史记》。
受宫刑对于司马迁的肉体是一种莫大的摧残,对于司马迁的人格是一种莫大的污辱;但对于司马迁考虑问题的立场角度,对于司马迁观察事物的深刻锐敏,对于司马迁思想的升华,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催化、极大的提高。《史记》中之所以能有如此深刻的民主性、批判性,能有如此强烈的悲剧性与抒情性,都应该与此紧密相关。
文章绝代太史公(2)
二 《史记》其书的规模体例与《史记》其书的性质
《史记》其书的记事上起黄帝,经尧、舜、夏、商、周、秦、汉,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前104年~前101年),时间跨度共约两千多年,是一部纪传体的通史。
《史记》的构成共分五个部分:
司马迁祠其一是“本纪”。一般说来,“本纪”是以帝王为纲的全国大事纲要,如《秦始皇本纪》、《高祖本纪》、《文帝本纪》等都是这种样子。但夏、商、周时代的史料稀少,没法按帝王分篇,故只能一个朝代为一篇。《项羽本纪》和《吕后本纪》虽名为“本纪”,但实则是个人“传记”。司马迁所以把他们列入“本纪”,是因为他们确曾在一段时间内向全国发号施令。当然这也表现着司马迁的一种特识。
其二是“表”。“表”的用处是把复杂纷纭、千头万绪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用表格的形式谱列出来,让人一目了然。同时还把“本纪”、“世家”、“列传”所不能叙述到的人物、事件从中开列出来,以供研究者查找。
其三是“书”。“书”是关于国家典章制度与各种事务的专门史,如经济、军事、水利、天文、祭祀等等。为了表示尊儒,故而把《礼书》、《乐书》放在最前面,儒家不是喜欢鼓吹“礼乐治世”吗?
其四是“世家”。“世家”是有爵位、俸禄,世代相传的家族历史。这里边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国,他们的爵位封地都是从周天子那里接受来的,这方面的篇章有《齐世家》、《鲁世家》、《楚世家》等;另一类是被刘邦封侯封王的开国元勋与刘姓子弟,这方面的篇章有《萧相国世家》、《留侯世家》、《楚元王世家》等。其中《孔子世家》、《陈涉世家》的列入,表现了司马迁的特识。
其五是“列传”。“列传”是司马迁按照他所确定的标准所谱列的一些有思想、有节操、能把握时机,为国家、为社会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而立功、扬名的卓越人物的传记。在这一部分特别突出地表现了司马迁的尊崇、司马迁的憎恶、司马迁的歌颂和司马迁的鞭挞。他可以为许多不受重视的小人物树碑立传,如《游侠列传》、《刺客列传》、《滑稽列传》、《扁鹊仓公列传》等。还有些篇章看标题是写大贵族的,实际上是在表彰小人物,如《孟尝君列传》是写鸡鸣、狗盗、冯谖;《平原君列传》是写毛遂、李同;《魏公子列传》是写侯嬴、朱亥。相反,那些出将入相的大人物,却有好多不仅没有被立传,而且在相关人物的传记里也没有提到,只在“表”中点到名姓而已。
关于《史记》其书的性质,我以为应注意四点:
其一,《史记》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历史著作,它继承了《左传》叙事的优良传统,班固称它“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刘知几称《史记》为体现了司马迁高度“史学”、“史才”、“史识”的杰出著作;鲁迅曾称它为“史家之绝唱”。
其二,《史记》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文学著作之一,是写人文学的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