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民皇帝朱元璋二十讲-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适总制官孙炎以上命遣来聘公,遂由间道诣金陵。   

  —《诚意伯刘基行状》   

  既然刘基是在这种情况下出山,为什么刘基的一些传记,都把刘基出山说成是主动的?说成是刘基识别了天命?   

  其实,这是为了美化、神化刘基和朱元璋。既然刘基确实懂得象纬之学,那么他就知道天命所在。不仅刘基被抬高了,朱元璋也就成了天命的护佑者。所以一方面求贤若渴,而且很有吸引力,所以天下归心。另一方面主动投奔,费尽曲折周章。所谓主圣臣贤,君臣契合,双方都被美化了。   

  然而,刘基与朱元璋的结合,是一次历史性的结合,是历史大潮把他们推动到一起来了。最终,他们创造了一段精彩的故事。   

  至正二十年(1360年)三月,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到达应天。   

  朱元璋号称求贤若渴,他等了这么久,寒暄之后就迫不及待地问道:“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天下何时定,就是天下何时成一统。天下统一才能安定。当然,朱元璋想的是自己就是一统天下的天子。章溢回答道:“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儒家认为,天道是帮助有德的人的。得道则得助,失道则失助。只有不妄杀的仁德之人才能顺天应命,统一天下。章溢一张口就是儒家的说教。这种说教,应该看成是四位先生的。章溢是在代表四位先生发言。章溢的发言既是对朱元璋的规谏,又是对朱元璋的肯定。他一方面要求朱元璋做个“不嗜杀人”的有德者,同时又很得体地称赞了朱元璋就是个有德者。正因为你有德,我们才来投奔了你。   

  刘基这次见面都说了些什么,没留下详细的记载,但刘基投奔朱元璋,对于朱元璋来说,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天下何时而定”,朱元璋期望的答案是“明主出而天下定”,“主公就是明主”。不仅仅是朱元璋自己需要得到心理安慰,更重要的是,朱元璋要向天下人宣布:“我就是真命天子!”有了这道光环,他就可以号召天下扫平群雄了。刘基不是单纯的儒者,他还擅长象纬之学,能看天象,能预测,能知道天命。那么,刘基来投奔朱元璋,说明刘基认为朱元璋受了天命。刘基在关键时刻来投奔,具有重大意义。朱元璋十分看重这一点。后来,朱元璋回忆刘基功绩,曾反复提到刘基的这一贡献,首先就是:“陈朕历数之有在。”“陈朕历数之有在”,正是朱元璋当时最想得到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天命已定,朱元璋就是天子。当然,刘基还与朱元璋“议勘定之机,措安黎庶之道”,讨论了如何平定天下,如何救助安抚百姓。朱元璋回忆,当时刘基“居勍敌之陲,迩山贼之寨,间道兼程,星驰来附”。朱元璋对刘基在他创业之初冲破艰险来到他身边充满了感动之情。        

→虹→桥→书→吧→BOOK。  

第37节:第八讲 先汉后周,决战决胜(6)         

  朱元璋对刘基等人的初次应答大为满意,命刘基参与帷幄谋议,宋濂为江南等处儒学提举,兼为朱元璋长子朱标讲授经书,任命章溢、叶琛为营田司佥事,并建造礼贤馆供他们居住。   

  传说刘基料事如神、能掐会算,这是从哪里来的本领?传说刘基曾经得到过一部神奇的兵书。刘基在隐居深山的时候,知道当时青田山里头有灵异,所以每天他就面对大山,静坐凝思。忽然有一天,看见山中自动开了一个石门,他就沿着这个门往里走,看到石门里边的墙上有几个字,写着“山为基开”。刘基看到这几个字,拿一个石头敲击石门,里头又开了一个石门,他就走入山里。   

  贴士   

  基虬髯貌修伟慷慨有大节,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帝察其至诚任以心膂,每召基辄屏人密语移时。基亦自谓不世遇,知无不言,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暇则敷陈王道,帝每恭己以听,常呼为老先生而不名,曰:“吾子房也。”又曰:“数以孔子之言导予。”顾帷幄语秘莫能详。而世所传为神奇,多阴阳风角之说,非其至也。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   

  —《明史?刘基传》   

  他看山里边有一个像厅堂一样的大洞,洞里的石床上躺着一个道士,头枕着一摞书。刘基走上前去一看,原来道士头枕的是一部兵书。道士看见刘基进来,注意到头下的书,忽然开口说话了,“明日能熟之,吾当授汝”。如果明天你能够就把这个书读熟,能够背下来,我就把兵法的精要、秘诀传授给你。刘基是何等人,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经过一夜,第二天就把这部兵书全部背下来了。道士大喜,于是就把兵法全部传授给了他。   

  贴士   

  青田山中有异,刘伯温隐居时,日对之坐。山忽开石门,进入,见石壁上有字曰:“山为基开。”取石击之,石门又开,进入,内有道士枕书卧,遂取书看,乃兵书也。曰:“明日能熟之,吾当授汝。”明日果熟,遂授以兵法。   

  —(明)王文禄《龙兴慈记》   

  还有更奇特的传说。刘基之所以如此聪明,是他身上依附了一个奇人的魂魄。刘基少年的时候,在庙里读书。在僧房里有一个奇异的人,每天把门锁上,或者一个月、半个月不出来。一次,另外有人途经寺庙,想要借宿,但僧房已满,无房可住。来人发现这间房子锁着没人居住,就要求在这房子居住。僧人想拦阻,却拦不住。来人砸开了锁,进了这间房子。他发现屋子里有人躺在床上,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具尸体,于是叫人把尸体抬出去焚化了。   

  刚才不是说过吗?住在这里的那个人经常是十天、半个月不出来,实际上他人在这里,而他的灵魂出去周游了,十天、半个月灵魂又回来了。但这一次灵魂回来了,可是已经无处可落了,肉身没有了。灵魂没有办法落脚,就大喊:“我在哪里?我在哪里?”这时刘基正在读书,不胜其扰,听到喊声,就打开窗户回答:“我在此!”刘基本来想答应一声,制止乱喊,没想到这一答话,这个游魂听到了一下子就附在了刘基身上。你想,刘基一个人身上附着两个人的魂,能不聪明吗?于是刘基从此智慧大增,天文、兵法,所有的学问一览洞悟,所以后来成为明朝开国的翊运谋臣。   

  贴士   

  少时读书寺中,僧房有一异人,每出,神去锁门,或一月半月。偶有北来使客,无房可宿,见此空房,击开之,曰:“此人死矣。可速焚瘗,我住之。”僧不能禁,遂焚之。其人神返,身已焚,无复可生,每日叫呼,曰:“我在何处?”基知之,开窗应曰:“我在此。”神即附之。聪增前数倍。天文兵法一览洞悟。翊运为谋臣之冠也。   

  —(明)王文禄《龙兴慈记》   

  这件事够神奇的了,显然出于杜撰。然而这一杜撰的神奇之事也并非属于刘基,而是后来附会为刘基的故事。同样,据王世贞考证,这个故事本来是说宋朝人真德秀的。这个故事在真德秀身上已经够荒诞的了,现在把它移植到刘基身上,更是荒诞无比了。         

←虹←桥书←吧←。  

第38节:第八讲 先汉后周,决战决胜(7)         

  关于刘伯温,《明史》上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客观。“世所传为神奇,多阴阳风角之说,非其至也”,世上关于刘伯温的传说非常神奇,大都说他懂得阴阳、风角这样的东西,这并不是刘基的根本。“基以儒者有用之学,辅翊治平”。真正的刘基,是他用了儒者的有用之学,辅助朱元璋夺得了天下,并且治理了天下。“好事者多以谶纬术数妄为傅会”,那些关于谶纬术数的传说是好事者的妄加附会,“其语近诬,非深知基者”,那些说法都是荒诞的不可信的,也并不是真正了解刘基的。   

  宋初有一个宰相叫赵普,传说他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当然是一种夸张之词,这种说法的真伪也还可以讨论,但是从这种说法中,也足见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其中包含有很多治国方略。所以《明史》的结论是,刘基以儒者有用之学,辅助了朱元璋得到天下。那些关于刘基的各种传说,都是不可相信的。刘基在朱元璋打天下以及后来坐天下治国当中,为朱元璋出谋划策,使他掌握的儒家学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刘基来到南京的三个月后,至正二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