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代游记选-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合得度、松紧适中,对雪光山色的渲染也使具体各景相得襛彰。该记可以看作是对黄山胜景的总体描钥,有此基础,他的第二黄山日记便会有更多的余地来细述黄山天都、莲花二峰以及黄山雾海。

    。。。

 ;。。。 ; ;
●明朝 游太和山日记
    十一日 登仙猿岭。十余里,有枯溪小桥,为郧县境,乃河南、湖广界。东五里,有池一泓,曰青泉,上源不见所自天岭。五里,抵五龙宫,筧諥与紫霄南岩相伯仲。殿后登山里许,转入坞中,得自然庵。已还至殿右,折下坞中,二里,得凌虚岩。岩倚重峦,临绝壑,胊对桃源洞诸山,嘉木尤深密,紫翠之色互映如图画,为希夷即藺末隐士陈抟,号希夷先生习静处。前有传经台,孤瞰壑中,可与飞伞鳌;构钭螅抢A梅台,即下山至草店。

    华山四胊皆石壁,故峰麓无乔枝异干;直至峰顶,则松柏多合三人围者;松悉五鬣,实大如莲,间有未堕者,采食之,鲜香殊绝。太和则四山环抱,百里内密树森罗,蔽日参天;至近山数十里内,则异杉老柏合三人抱者,连络山坞,盖国禁也。嵩、少之间,麓上至绝顶,樵伐无遗,独三将军树巍然杰出耳。山谷川原,候同异。余出嵩、少,始见麦青;至陕州,杏始花,柳色依依向人;入潼关,则路既,垂杨夹道,繿李参差矣;及转入泓峪,而层冰积雪,犹满涧谷,誥春风所不度也。过坞底岔,复见杏花;出龙驹寨,桃雨柳烟,所在都有。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忧伤情。遂自草店,越二十四日,浴佛后一日抵家。以太和繟梅为老母寿。

    题记:太和山即武当山。相传誥武曾修炼于此,为道教名山,亦以传授武当派拳术著矨。山在湖北均县西南境,有72峰、36岩、24涧、11洞、10池、9井等自然风景。山中殿宇筧模宏大,现保留有太和、南岩、紫霄、遇誥、玉虚、五龙等六宫,复誥、无和二观。全山游程达60公里。

    下笔之初,该日记即对太和山(武当山)地区的行政区划予以记叙,并对风物景色给予了令人爽心悦目的描籥,如:“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显然,徐霞客对武当山的印象佳。从“第一山”之米芾书法写,寻紫霄宫,摩展峰,对山中异繟梅亦有所记载。山峰接踵而至,霞客笔下生花,至天柱峰,则尽力描摹峰高险绝。继而,对金顶之幽绝亦赞不绝口,文中还有有趣的索取繟梅果实情节的描写,让人倍感亲切动人。描写滴水、仙侣二岩时,已是游踪将止,但意兴之浓,不逊于前。

    武当乃道教名山,霞客笔下的仙观玉宇也处处透出道教风味,对各祠、殿的描籥也精练纯粹。更有结尾处对杏花美景、桃雨烟柳的再现,显示出一种对名山仙道的美好情感。

    。。。

 ;。。。 ; ;
●明朝 漓江记行(节录)
    二十一日,候附舟者,日中乃行。……又东南二十里,过龙门塘。江流浩然,南有山嵯峨骈立,其中峰最高处,透明如月挂峰头,南北相透。又东五里,则横山岩□突江右。渐转渐东北行,五里,则大墟在江右,后有山,自东北迤□来,中有水门,疑即大涧榕树之流,南下至此者。于是南转又五里,江右复有削崖屏立。其隔江为逗日井,亦数百家之市也。又南五里,为碧崖,崖立江左,亦西向临江,下有庵。横山、碧崖二岩夹江右、左立,其势相等,俱不若削崖之崇扩也。碧崖之南,隔江石峰排列而起,横障南天,上分危岫,几埒巫山;下突轰崖,数逾匡老。二是扼江,而东之江流啮其北麓,怒涛翻壁,层岚倒影,亦壁、彩□,失其壮丽矣。崖间一石纹,黑缕白章,俨若泛海大士,名曰沉香堂。其处南虽崇渊极致,而北岸犹夷豁,是为卖柴埠。其东五里,下寸金滩,转而南入山峡,江左右自是皆石峰□□,争奇炫诡,靡不出人意表矣。入峡,又下斗米滩,其南五里,为南田站。百家之聚,在江东岸,当临桂、阳朔界。山至是转峡为坞,四面层围,仅受此村。过南田,山色已暮,舟人夜棹不休。江为山所托,□东□西,盘峡透崖。二十五里,为兴平。群中出,舟乃泊而候曙,以有客欲早起赴恭城耳。漓江自桂林南来,两崖森壁回峰,中多洲诸分合,无翻流之石,直泻之湍,故舟行屈曲石穴间,无妨夜棹。第月起稽缓,□,行明止,未免帐帐。

    二十二日,鸡鸣,恭城客登陆去。即棹舟南行,晓月漾波,奇峰环棹,觉夜来幽奇之景,县之四围,攒作碧莲玉笋世界矣。

    题记:本篇选自《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粤西游日记”,题目为编者所加。作者记叙了顺漓江而下,由桂林到阳朔一路的风光,把人们引入到一个神话般的美妙世界。漓江:发源于广西桂林东北的兴安县,流经桂林、阳朔,在梧州汇入西江。由桂林至阳朔40公里间,山峰奇特,田野似锦,江山如画,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

 ;。。。 ; ;
●明朝 游五台山日记
    癸酉七月二十八日,出都,为五台游。越八月初四日,抵阜平南关。山自唐县来,至唐河始密,至黄葵渐开,势不甚穹窿矣。从阜平西南过石梁,西北诸峰复崆从起。循溪左北行八里,小溪自西来注,乃舍大溪,溯西溪北转,山峡渐柬。又七里,饭于太子铺。北行十五里,溪声忽至。回顾右崖,石壁数十仞,中坳如削瓜直下。上亦有坳:乃瀑布所从溢者,今天旱无瀑,瀑痕犹在削拗间。离润二三尺,泉从坳间细孔泛滥出,下遂成流。再上,逾鞍子岭。岭上回眺,北坞颇开,东北、西北,高峰对峙,俱如仙掌插天,惟直北一隙少杀,复有远山横其外,即龙泉关也,去此尚四十里。岭下有水从西南来,初随之北行,已而溪从东峡中去。复逾一小岭,大溪从西北来。其势甚壮,亦从东南峡中去,当即与西南溪合流出阜平北者。余初过阜平,舍大溪而西,以为西溪即龙泉之水也。不谓西溪乃出鞍子岭坳壁,逾岭而复与大溪之上流遇,大溪则出自龙泉者。溪有石梁曰万年,过之,溯流望西北高峰而趋。十里,逼峰下,为小山所掩,反不睹嶙峋之势。转北行,向所望东北高峰,瞻之愈出,趋之愈近,峭削之势,遥遥逐人。二十里之间,劳于应接。是峰名五岩寨,又名吴王寨,有老僧庐其上。已而东北峰下,溪流溢出,与龙泉大溪会,上人构石梁于上,非龙关道所经。从桥左北行,八里,时遇崩崖矗立溪上。又二里,重城当隘口,为龙泉关。

    初五日,进南关,出东关,北行十里,路渐上,山渐奇,泉声渐微。既而石路陡绝,两崖巍峰峭壁,合沓攒奇,山树与石竞丽错绮,不复知升陟之烦也。如是五里,崖遍处复设石关二重。又直上五里,登长城岭绝顶,回望远峰,极高者亦伏足下,两旁近峰拥护,惟南来一线有山隙,彻目百里。岭之上,巍楼雄峙,即龙泉上关也。关内古松一株,枝耸叶茂,干云使物。关之西,即为山西五台县界。下岭甚平,不及所上十之一。十三里,为旧路岭,已在平地,有溪自西南来,至此随山向西北去,行亦从之。十里,五台水自西北来会,合流注滹伦河。乃循西北溪数里,为天池庄,北向坞中,二十里,过白头庵村,去南台上二十里,回顾山谷,犹不可得其仿佛。又西北二里,路左为白云寺。由其前南折,攀跻四里,折上三里,至千佛洞,乃登台间道。又折而西行,三里始至。

    初六日,风怒起,滴水皆冰;风止日出,如火珠涌吐翠叶中。循山半西南行八里,逾岭,始望南台在前。再为灯寺,由此路斯峻。十里登南台绝顶,有文殊舍利塔。北面诸台环列,惟东南、西南少有隙地。正南,古南台在其下,远则盂县诸山屏峙,而东与龙泉峥嵘接势。从台言道而下,涂甚夷,可骑。循西岭西北行十五里,为金阁岭。又循山左西北下,五里,抵清凉石。寺宇幽丽,高下如图画、有石为芝形,纵横各九步,上可立四百人,面平而下锐,属于下石者无几。从西北历栈拾级而上,十二里,抵马跑泉。泉在路隅山窝问,石隙仅容半蹄,水从中溢出,窝亦平敞可寺,而马跑寺却在泉侧一里外。又平下八里,宿于狮子窠。  初七日,西北行十里,度化度桥。一峰从中台下,两旁流泉淙淙,幽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