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清政府的邸报上公布该项处分的上谕;第四,清朝皇帝通谕全国,其他官员如果发生类似违约行为,一律照此案处理。   

  科尔西对叶名琛不抱希望是对的。就说他那个照会吧,人命关天的事,叶名琛7月25日收到,8月20日才回复人家。效率不够不说,那态度也成问题,他说:拜上帝乃天主教之别名,就是由于五口通商传教及天主教驰禁才导致了太平叛乱;好多基督徒都不是好人,参与了太平叛乱。关于马神甫案件,等他调查后再说;关于两人会晤之事,唉,忙啊,没时间见面,等以后闲了再说吧。中国的第一代外交官,一听外国人要跟自己见面,就借口说自己太忙。这种滑稽,也就大清官员能创造出来。科尔西当然不满意,频频书面照会,并且威吓叶名琛不要忽视这种拒绝的后果。但是叶名琛怕什么后果啊,回说:广西离广东太远了,调查结果不能很快就到,不要激动,要耐心等待云云。   

  法方的耐心当然是有限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早就蠢蠢欲动了。说到这里,咱得简单介绍一下拿破仑三世。他是法国那个神话皇帝拿破仑一世的侄儿,不过能力远不如自己的前辈。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1830年7月上台的七月王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消息传出,举欧震惊,当年拿破仑一世横扫整个欧洲的记忆涌上他们的心头。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对正在宫廷跳舞的军官们高喊:〃先生们,备马吧!法国宣布共和啦!〃法国确实走向共和了。而且,共和的果子被拿破仑的侄儿路易·波拿巴摘走。1848年12月,他在选举中出人意料地获胜,做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总统。他就是后来的拿破仑三世。   

  投票前夕,民间流传着这样一条手机短信:假使你们希望流氓当总统,那么你们就应委任拉斯帕伊;假使你们要一个坏蛋,那么你们就选赖德律·洛兰;假如你们赞成阴谋诡计鬼花样,那就任用卡芬雅克。如果希望一个好人做总统,那就选举路易·波拿巴。法国著名政客兼历史学家梯也尔当时对路易·波拿巴参选的评价是:〃这是一个蠢货,他将任人摆布〃。结果,这么一个蠢货摆布着众多选民做了法国的总统。         

§虹§桥§书§吧§。  

第71节:马赖事件,拿破仑三世不安了(3)         

  这位总统处处表现自己的亲民:霍乱病流行时,他到医院看望病人;他到街上,慰问女商贩及摆摊女们;他公开宣布自己的朋友不在宫廷,不在镀金的天花板之下,而是在茅舍、作坊和田野之中。1851年12月2日凌晨,路易·波拿巴模仿前辈发动政变,居然成功了,开始了军事独裁;一年之后,1852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再次政变,废除共和,成立帝国(史称第二帝国),自己当了皇帝,号称拿破仑第三,居然也成功了。做了皇帝的小拿破仑,总得有个皇帝的样子。政变方面,甚至政变时间的选择都模仿前辈,拿破仑是1804年12月2日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保教方面当然也要模仿前辈,努力争取保教权。   

  从15世纪开始,葡萄牙是享有远东地区天主教保护权的唯一国家,这是由天主教会的中央行政机构罗马教廷决定的。到了18世纪末叶,它的海外霸权式微,代之而起的是英法美等国家。英美流行基督新教,只有法国流行天主教,所以法国成为与葡萄牙争夺远东保教权的最大对手。拿破仑三世的前辈拿破仑一世当年在位时,一是大力扶持国内的天主教势力,二是对东方的传教事业特别关注,当然他的这种关注与支持更多的不是出于宗教热情,而是出于政治目的。这个科西嘉神人对他弟弟吕西安说过:〃没有宗教,就没有政府。精明的征服者是从不同神甫吵架的,可以既迫使他们,又利用他们〃。①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皇帝加冕仪式都请来了颤巍巍的罗马教皇庇护七世。当可怜的老头拿着沉重的皇冠往拿破仑头上扣时,这家伙从教皇手中夺过皇冠,自己给自己扣头上了,接着又拿起凤冠扣到了皇后约瑟芬头上。这两个动作不外两个意思:第一,这皇冠是我挣来的,不是你教皇给的,我只不过借你的手与面子用用而已。第二,这凤冠是我给皇后的,我有权给她,也就有权没收她。当然他也不是白借,他想尽些义务……天主教的海外保护权,他还是要争取的。   

  拿破仑一世短暂的光辉很快就结束了,但是法国的保教事业却蒸蒸日上。1834年,罗马教皇格列高里十六世以葡萄牙不能履行保护者的义务为由,颁布教谕,取消了它的保护权。虽然葡萄牙拒不受命,但法国还在努力。1838年,教皇取消了葡萄牙在中国的保教权,把北京教区的主教位置给了法国人。1846年,法国与中国签订《黄埔条约》,条约之内,争取到了外国传教士在五口的自由活动,条约之外,争取到了中国政府对天主教的驰禁。特别是后者,更多地体现了法国对于其保教权的努力与贡献。当然了,法国传教士认为这些远远不够,之前他们就对政府这样叫唤:〃法国屡屡参与其他并不重要的外交事务,不惜花费巨款,派遣舰队和军队,如欲为我们取得在华传教的自由,岂非轻而易举?〃〃既然英国可以为了维护少数商人的利益,毫不迟疑地派遣军舰追偿几箱焚毁了的鸦片的损失,法国的传教士受到迫害、残杀,法国为什么不可以进行有效干涉呢?〃②         

◇欢◇迎访◇问◇BOOK。◇  

第72节:马赖事件,拿破仑三世不安了(4)         

  拿破仑三世既要继承前辈的重教传统,又要尊重法国内部天主教势力的宗教扩张情绪,更要体现他作为皇上的魄力,所以,马赖事件一出,法国天主教徒被激怒,他很不安。说句不客气的,假设马赖不是法国人而是别国人,只要他是天主教徒,法国就有保护他的义务。甚至中国籍的天主教徒,法国政府也有义务对他伸出保护之手。只要它的能力能达到,只要它需要,它就会兴兵操戈。   

  不安的拿破仑三世对他的外交部发出了指示:天主教受到了迫害,法国政府要为保护圣教而战,战争的时候与英国联合出兵!法国外长瓦尔斯基对驻华代办科尔西强调:〃马赖先生之死给皇帝政府留下了难以忍受的印象……故我政府有义务要求光彩的补偿〃。③   

  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英法两国从1854年3月开始,联手对俄罗斯作战,1855年9月战败俄罗斯,1856年3月与俄国签署《巴黎和约》正式结束战争。史称克里米亚战争。   

  上次合作愉快,这次侵华合作当然一拍即合了。当然也不是没有杂音,比如英国国内,有人叫唤,对华战争还是单干好;有人认为,让法国来帮忙丢英国的面子;有人说,在旧式枪炮足以对付中国人时,咱们携带有最新式的亚姆斯特隆炮免费表演给法国看,是不是太亏呢?有人怀疑,法国要派一个庞大的远征军来,那是他们这会儿太闲了,想来中国娱乐呢;有人说,法国对中国土地有野心,且要求赔款的时候根本不考虑中国的承受能力。总之,杂音是有的,英法也各自怀着自己的鬼胎,但是在对付中国方面,双方还是有共同语言的,于是,他们就联上手了,那么,美俄啥意思呢?   

  英法联手上树,美俄提篮上场   

  1857年4月,法国派葛罗男爵(Baron Gros)为高级专使,领兵东来。这样,英法武装都在路上了,美国在哪儿呢?   

  美国公使伯驾修约失败后,一直没闲着。他对国内一再呼吁,战争,战争,不战争不行,因为大清这个朝廷〃一定要反对任何足以将外国的地位提高到接近平等程度的变更〃,只有战争,才能扭转它的这种反对。这个中国通,太了解中国了。清政府所谓的外交,就是想在地球上制造出一种奇迹:即使外国把我们打死了,他们也不能跟我们平等。   

  问题是伯驾虽然了解中国,但是却不太了解他们美国。一是,美国现在像个出生不久的毛茸茸的小鸡,刚刚参与国际事务,它隔岸观火的孤立主义外交倾向,在以后的日子里才能逐渐显示出来。二是,美国国内因黑奴解放问题而南北对立,闹得势如水火,没有精力与情绪对远东动兵。所以,伯驾建议侵占台湾、舟山,建议用美式文明与民主影响中国走向的建议,在他的政府听来,太二百五了,太不现实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