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孔明真相-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臀粤谏畈兀傲跏现愀牵挝嶙又苄小7蛴兄褐鳎蛴薪呙迹趟匀治液憾Γ绱冶呋模购馕冶泵妫鄢椅椅航咭病S⒃瘴嶙樱篮炝椤F裆裰螅袢酥亢嗡贾睿蔚轮澹∫焓劳危薏煌M谱影顺拢辉谒铩⑽猓九V妫蚍前隳#皴笾Γ缓挝⒚睿∏Ь氘L,又何秘要!昔在颠、夭,有名无迹,孰若吾侪,良筹妙画?臧文既没,以言见称,又未若子,言行并徵。夷吾反坫,乐毅不终,奚比于尔,明哲守冲。临终受寄,让过许由,负扆莅事,民言不流。刑中于郑,教美于鲁,蜀民知耻,河、渭安堵。匪皋则伊,宁彼管、晏,岂徒圣宣,慷慨屡叹!昔尔之隐,卜惟此宅,仁智所处,能无规廓。日居月诸,时殒其夕,谁能不殁,贵有遗格。惟子之勋,移风来世,咏歌馀典,懦夫将厉。遐哉邈矣,厥规卓矣,凡若吾子,难可究已。畴昔之乖,万里殊涂;今我来思,觌尔故墟。汉高归魂于丰、沛,太公五世而反周,想罔两以仿佛,冀影响之有馀。魂而有灵,岂其识诸!”)
  那么,《蜀记》所载这件事的发生,是否就意味着司马家族对诸葛亮怀有敬仰之情呢?当然不是。
  晋朝永兴年间,做皇帝的是晋惠帝司马衷。司马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长子,他天生白痴,但还是被司马炎立为了皇子。司马衷即位不久,中国便发生了非常著名的“八王之乱”。八个诸侯王相互攻伐,而晋惠帝便成了他们争夺的对象。
  身为白痴皇帝,司马衷是不可能命令刘弘去凭吊诸葛亮的。永兴年间,控制司马衷的主要是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此二人均是打着忠君旗号而篡权夺位的主。很有可能,是这二人中的一位派刘弘去祭奠诸葛亮,目的是不外乎标榜自己是多么的忠君。所以,李兴所写的那篇祭文,也不免有了很多虚夸诸葛亮功绩的内容。
  (四)唐太宗对诸葛亮的认可
  唐太宗李世民曾对大臣房玄龄说:“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贞观政要》第十六)
  李世民对诸葛亮的评价,显然是取材于陈寿的观点。而陈寿本来就非常偏袒诸葛亮。所以李世民的评语是不对的。
  因素之五,士大夫的吹捧
  根据《汉晋春秋》记载,晋武帝司马炎曾向蜀汉旧臣樊建询问诸葛亮的治国之策。樊建说:“诸葛亮知错必改,毫不隐瞒自己的过失;他赏罚有信,足以感动神明。”据说晋武帝感慨地说道:“如果我得到此人的辅助,岂能有今日的劳累?”
  樊建是诸葛瞻、黄皓时代的朝臣,并未与诸葛亮共事过。他对诸葛亮的评价,也只能是道听途说而已。
  《三国志。董厥传》引《汉晋春秋》曰:樊建为给事中,晋武帝问诸葛亮之治国,建对曰:“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足感神明。”帝曰:“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建稽首曰:“臣窃闻天下之论,皆谓邓艾见枉,陛下知而不理,此岂冯唐之所谓‘虽得颇、牧而不能用’者乎!”帝笑曰:“吾方欲明之,卿言起我意。”于是发诏治艾焉。)
  其实,诸葛亮并不像樊建说的那样知错就改。比如,他明知牂牁太守硃褒在诬陷常房,但为了迁就硃褒,他不惜诛死了常房的几个儿子,还把常房的四个弟弟流放到了偏僻的越隽。他的这些举动并没有打动硃褒,硃褒后来还是叛乱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七篇  诸葛亮怎样走上神坛?(7)
唐代中期宰相裴度曾说:“度尝读旧史,详求往哲,或秉事君之节,无开国之才,得立身之道,无治人之术。四者备矣,兼而行之,则蜀丞相诸葛公其人也。”他还说,诸葛亮如“尚父作周,阿衡佐商”,其才“兼齐管、晏,总汉萧、张。”(《唐文粹》卷五十五《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铭并序》,碑今存,在成都武侯祠内)
  裴度根据旧史来评价诸葛亮,显然是没有对史料进行正确的分析,所以便夸大了诸葛亮的才能。
  明代理学家方孝孺说:“孔明以布衣至于为相,而人不以为速;以讨贼为已任而任将帅,人不以为自用;兵败而功不成,人不以为无勇;一国之政,赏罚予夺无所贷,人不以为专。……孔明之为相,?然虚已以求闻已之过,秦汉以下为相者皆不及,不幸而功不成,天也!安得以成败论孔明哉!”(以上引文均见明?诸葛羲、诸葛倬辑《诸葛孔明全集》卷十八)
  方孝儒把孔明之败归咎于天意,显然是老夫子的迂腐之见。
  因素之六,百姓的讹传
  陈寿说:“诸葛亮病逝后,黎民百姓对他的追思一直持续到现在。即使是甘棠人歌颂召公,郑人歌颂子产,都比不上诸葛亮得到的民间赞誉。”
  (《三国志。诸葛亮传》: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在当时那种信息不对称的社会,黎民百姓又有多少机会了解真相呢?他们大多时候都是在以讹传讹而已。
  蜀人的以讹传讹有例为证:据说蜀人为了追思诸葛亮,而对其子诸葛瞻仰慕不已。朝廷一旦有个什么善政佳事,民间便总讹传是诸葛瞻之功劳。
  (《三国志。诸葛亮传》:瞻工书画,强识念,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
  因素之七,伪作的影响
  诸葛亮死后,有很多假冒诸葛亮之名的伪作开始问世。最著名的诸葛亮伪作有《后出师表》、《唐太宗李卫公对问》、《马前课》等。这些伪作对拔高诸葛亮形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出自于伪作《后出师表》,后来曾被后人无数次引用;而在伪作《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诸葛亮的奇正之法成了李靖所吸收的营养,而这本伪作也竟然成为备受兵家推崇的“武经七书”之一。
  有一本叫《马前课》的预言书,也有人假托是诸葛亮所做。据说书中大部分预言都实现了。
  因素之八,被夸大的发明创造
  后人所推崇的诸葛亮的发明创造,大概有连珠弩、木牛流马、八阵图等。正如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所说的: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
  事实上,连珠弩并不是诸葛亮的发明,他只是在原来连弩的基础上做了些修改。有专家认为,张郃就是被诸葛亮发明的这种武器射杀的。但这种猜测并无史料佐证。
  木牛流马,若是顾名思义,你一定以为它能象牛马那样自己行走,实际上它不过是一种独轮车而已。
  八阵图,古已有之,是一种作战的阵法。这种阵法诸葛亮会,司马宣王未必就不会。实践证明,诸葛亮的八阵图没有多大实际效果。即使有效,也使不上劲。因为敌人闭门不出,你摆什么阵法都不管用。
  因素之九,文人的赞歌
  在中国历史上,文学家的知名度总高于历史学家。但文学家的话,往往可靠性要更差些。我国历代文人中,赞美诸葛亮的不计其数。他们往往是出于激情而创作,但他们并不了解历史真相。而且,由于文人们的介入,使得诸葛亮的形象离历史真相越来越远了。
  以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为例,他曾写了一首叫《八阵图》的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第二十七篇  诸葛亮怎样走上神坛?(8)
杜甫所参考的资料,几乎全是民间传说。据民间传说,陆逊火烧刘备连营后,乘胜追击,幸好诸葛亮早就预防,多年前就用几块石头在江边布好了八卦阵,结果陆逊果然中了机关而迷失方向。若不是诸葛亮老丈人黄承彦的引导,陆逊恐怕会全军覆没。这样荒唐的故事竟然让杜甫相信了,他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只能是荒谬之极了。
  因素之十,《三国演义》的影响
  毫无疑问,读《三国演义》的人一定比读《三国志》的人多。《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题材的演义小说,里面有真有假,真假难辨,很容易使人把虚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