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我可以肯定,你在睡着时候说的梦话都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故意说出来吓唬父母的 ,对不对?”等沈小姐完全清醒之后,我告诉她。
“啊!你怎么知道?”
从提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分析出,沈小姐从小受到父母溺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 习惯,当生活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她总是能为自己开脱,把问题归结在别人身上,不愿意从 实际情况出发,找自己的原因。同时,父母过于宠爱让沈小姐的人格形成比较晚,达不到她 这个年龄该有的程度。
沈小姐很“自信”,认为自己没有过错,招聘失败并不是自己没找准方向,而是因为用人单 位“以貌取人”,自己容貌不好的根源是“父母的罪过”。很显然,以她思考问题的逻辑, 那么父母就该为自己整容埋单,该为她做出补偿,这样以来,她就不必再次去看别人的脸色 ,找工作了。她整容和恐吓父母的根源,在于她内心对这个社会和自我责任的逃避,而不是 不自信。
困惑破解法
我想,沈小姐本身的性格缺陷可能会随着她进入社会有所好转,于是建议她放弃整容,而 转向做一些正规的职业咨询;同时,我也告诉她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不断地进行自 我调节,“面由心生”会起到很好的美容功效,而且还不需要花一分钱。
这套日常美容操,很适合那些对自己容貌缺乏自信的人:
第一式:早上起床时,在心里默念三遍:“我是美丽的,我的美丽随着太阳开始绽放。”
第二式:洗脸的时候,照镜子,自己观察,找出自己美丽的地方,并由衷地发出赞美。
第三式:吃饭的时候,暗暗告诉自己:“我吃的这些对身体有好处,身体好了,我的皮肤和 身材也会越来越好。”并想象食物和饮料在体内进行美化反应。
第四式:走路或劳动的时候尽量告诉自己,是在锻炼身体,对保持身材有好处,反对因为疲 劳而产生的烦躁情绪。
第五式:如果遭遇情绪不佳,告诉自己保持微笑,微笑和心理平衡可以赶走坏情绪,也可以 赶走皱纹和毒素。
第六式:晚上睡觉的时候,跟自己说:“我今天过得很完美,我的情绪一直很好,我要睡饱 美容觉,明天会更美丽。”
加强式:每个人不可能有完美的容貌,对着镜子里不完美的缺陷,大声说出:“缺陷正是我 的特殊之处,我爱我的缺陷,因为它让我与众不同的美丽。”
过去了两个月,我收到沈小姐的电子邮件,她告诉我,现在她已经在某图书馆找到了一份 安定的职业,虽然工资一般,但是她觉得自己是在自食其力,也不想去美容了,因为她发现 ,美丽会消失,而魅力却会持久,所以她打算静下心来好好修炼自己的魅力。
Question 27厌食和暴食的怪圈
饮食只是我们的生理需求吗?如果人类只是满足口腹之欲,充饥而已,那么就不会创造出丰 富的饮食文化了。实际上,吃东西并不单纯完成填饱肚子这样一个条件反射,从某种意 义上说,吃东西折射出丰富的内涵,其中就有我们的心理需求。
艾琳脱下帽子,开始痛哭:“我还不想死,求求你救救我吧!”
我是通过心理咨询网站认识的艾琳,她今年32岁,她自己也不清楚怎么会染上“暴食症”。 这种病态持续了两年,严重的营养不良影响到了她的身体健康,曾经让她引以为豪的一头浓 密的长发,现在脱落得所剩无几,出门前不得不戴上帽子……她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她 ,她现在严重的胃溃疡如果再不遏止,就有可能病变成癌症。她知道自己胃溃疡的根结在于 自己的“暴食”和“厌食”的交替发作。
第46节:第七章 破解健康中的困惑(4)
后来,艾琳从网络上搜索出自己现在的问题属于心理疾病,通过初步沟通,我建议她来做一 次详细的咨询,找到解决的方法。
“你是减肥引起的饮食规律紊乱吗?”
“是的。”
两年前,艾琳在春节过后发现自己体重猛增到了60千克,于是她下狠心要减肥。具体到每天 , 她只吃蔬菜和少量水果,杜绝主食和一切肉类。后来成效不大,她就干脆只喝牛奶,什么都 不吃了。坚持了两周以后,她一称,发现少了5斤!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喜过望的艾琳体内忽然压抑的食欲开始袭来,吃了几块面包来庆祝之后 ,竟然发现节食的防线一下子溃败,她开始翻箱倒柜,把家里所有熟食品都吃完,连桌子上 放的快发霉的水果也不放过。吃完后开始腹痛如绞,只好到卫生间吐了个干净。这种情况基 本在她节食一周后都要暴发一次。
时间一长,她就掉进了这种节食→暴食→厌食→节食的怪圈循环中。
身体是再也没胖起来,但是健康问题却越来越显著,首先艾琳的牙齿已经出现松动和脱落的 情况;其次,由于营养不良,头发开始稀疏;再就是胃溃疡威胁到了她的生命。
“每次吃了很多东西后,我摸着鼓出来的胃,心里不断自责,干脆吐掉或者喝减肥茶排泄掉 ,心里才好受点,然后又忍饥挨饿来惩罚自己。”艾琳痛苦地描述着自己的感受。
心理学研究表明,暴食性进食障碍(bulimianervosa)的人表现为毫无节制地吃,接着用 呕吐或泻药等方式来清除体内热量,患有厌食性进食障碍(anorexianervosa)的人也可能 同时出现暴食性进食障碍。这两种情况的最终后果,会导致人活活饿死。 减肥往往是导致这两种病态的直接原因。
“那你为什么要减肥呢?我认为以你的身高,60千克并不算超重。”我认为减肥的背后有着 更深层次的原因。
“可是,现在的女孩子都要苗条的,我一定要减,不减就会……”
“就会怎么样?如果你继续胖下去,能告诉我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吗?”
“我的丈夫会抛弃我,要是我变成了大肥婆。”
“这个原因是丈夫亲口告诉你的,还是你的猜测?”
“说实话,我已经看到了苗头……”
艾琳这才说出自己婚姻中的潜在危险,原来,刚开始结婚,艾琳的丈夫对她非常宠爱,当她 抱怨自己的工作薪水低又比较辛苦的时候,丈夫很洒脱地说:“那么辛苦就回家做全职太太 ,我又不是养不起你。”艾琳一听这话,马上递了辞呈,安心在家伺候丈夫。婚姻中总是有 甜蜜的时候,艾琳说丈夫以前下班总要给自己带鲜花或者巧克力,说是慰劳爱妻……
这种甜蜜没持续几年,艾琳发现丈夫因为事业滑坡,加上经济不景气,开始抱怨起艾琳在家 “好吃懒做”。
“他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艾琳一肚子的委屈。
“那你有去找工作吗?”
“我找到了一份工作,发现居然上司就是我以前的女同学,她看起来那么年轻,而我自己熬 到现在却成老太婆了。”
说到这里,艾琳的问题终于从厌食和暴食的怪圈的伪装中被剥了出来。
艾琳的体重显然并不需要减肥,可是陶醉在幸福生活中的她,已经习惯了安逸的状态,丈夫 的冷落和跟同学的对比,让她感到自卑,不甘就此否定自己的她,从自身找突破口,选择减 肥。这种盲目的行为掩饰的是青春流逝的无奈和对自我失去控制的恐惧。没想到恶性减肥引 发了这种怪圈般的自虐行为,伤了身体不说,还要赔上性命。
为什么有人愿意把自己活活给饿死,而且大多数都是女人?有证据说明,这种压力来自文化 对女性的认同感,诸如时尚杂志之类的媒体总在以强大的攻势向我们灌输着这样一 个概念——女人就是要苗条,女人就是要减肥。
但是为什么在这种文化侵蚀下,有的女性会义无反顾地成为牺牲品,引起厌食和暴食的症状 呢?这就关系到一个人自身的心理健康的问题。研究表明,暴食者往往存在依赖、回避、意 志薄弱等人格缺陷,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强迫、失落等情绪障碍,表现为以自虐来缓解现实欲 求不满造成的内心压抑和焦虑。 如果能在外界出现干扰的时候,以积极的心态给予调整和疏导,相信就能避免这种“怪圈” 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