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红色或棕色痰:常见于急性肺水肿。如早期肺结核患者,痰中还另带血丝,表明有少量的活动性出血。如是老年人,应先考虑患有支气管腺癌的可能。如是整口大量血痰,表示支气管小动脉破裂,多见于支气管扩张咯血。
(4)铁锈色痰:由于含有变性的血液,多见于大叶性肺炎突变期、急性肺阻塞等。
(5)果酱色或棕褐色痰:这是由肺坏死组织分解形成,见于肺吸虫病、阿米巴脓肿等。
(6)黑色痰:常见于吸烟者及尘肺、矽肺病患者。
skbshge
30。 宜重视声音嘶哑()
有许多疾病,如患感冒、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或者吸烟太多、大声喊唱等,都会出现声音嘶哑。声带有病,如息肉、结节也会引起声音嘶哑。上述原因引起的声音嘶哑,经过治疗和适当休息之后,一般都能痊愈。但是因癌肿,如肺癌、甲状腺癌、喉癌等引起声音嘶哑,如果被人们忽视,后果将不堪设想。
凡40岁以上的人,如果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声音嘶哑,并且逐渐加重,同时伴有胸痛、咳嗽和咯血等症状,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skbshge
31。 宜重视剧烈头痛()
据估计,美国有400万人患有脑动脉瘤,这种脑动脉瘤是由于血管弹性减退引起动脉管腔囊肿所致。部分患者有脑血管破裂而导致死亡的危险。但多数患者发病前都有一种征兆——突发性剧烈头痛。其症状就好似头被棍棒击一下一样。这种头痛虽然还有其他原因,但各种剧烈头痛都有脑血管破裂的危险。告诫人们,在生死攸关的情况下,做CT检查当然要比不做好,因为脑动脉破裂的死亡率占50%。
skbshge
32。 宜重视老年人的脑肿瘤信号()
头颅和头脑都是一个并列词语,所以脑部肿瘤又称脑肿瘤,简称脑瘤,也称颅内肿瘤。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生理与病理的改变,其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与成年人有一定的差异。其信号是:
(1)老年人突然出现智力改变和精神症状,如原因不明的淡漠和性格改变,或原有的精神症状突然加剧。
(2)头痛持续或缓慢加剧,又非高血压病,这时应想到有脑瘤的可能。慢性脑血管病虽然也有头痛,但不剧烈,无进行性加剧。如伴有频繁呕吐,更应注意有脑瘤的可能。
(3)据统计,老年脑瘤与癫 合并者可达30%~50%,而脑血管病与癫 合并者只占12%左右。因此,老年人出现癫 时,应考虑到脑瘤的可能性。
(4)缓慢性的偏瘫,尤其是对症治疗2周后仍在进行者,要考虑到脑瘤的可能性。
(5)非脑胶质瘤出血的蛛网膜下隙反复出血。
必须警惕不要与脑血管疾病混淆。
skbshge
33。 宜重视中年人的脑肿瘤信号()
过去一直认为脑肿瘤多发于青少年,这是因为青少年所患的恶性肿瘤从种类和例数上都较少,脑肿瘤就显得很突出。实际上,中年人才是脑肿瘤发病率最高的年龄。35~60岁的患者要占全部脑肿瘤的70%以上,而高峰则在35~45岁。
脑肿瘤的发病原因至今仍不清楚,因此预防也还是个空白。目前能做到的就是争取早发现、早治疗。中年人是脑肿瘤的好发年龄,如果出现可疑症状,就应当及时检查,不论是良性还是恶性,都不能听任其发展,尽可能地减少脑组织及脑神经功能的损害。因此,当发现有下述症状之一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
(1)头痛并伴有呕吐和视力减退。
(2)突然开始抽搐,特别是先从口角一侧肢体开始抽搐,然后逐渐发展为全身抽搐。
(3)半身不遂或麻木无力,逐渐加重,而没有好转趋势。
(4)眼皮睁不开,复视,说话或吞咽有困难。
(5)眩晕,步态不稳,动作不准确,像醉汉。
(6)有众多的内分泌失调症状,如相继发生高血压病、肥胖、糖尿病、男性*功能障碍、女性闭经或泌乳,或是手足增大,外貌改变明显。
(7)性格发生变化。过去办事一向严谨认真的人,变得马虎了事,或乱开玩笑,好恶作剧,整天嘻嘻哈哈,无所事事。
发展下去,脑肿瘤的症状就变得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但都与神经系统障碍及损害有关。
skbshge
34。 宜重视出现半身不遂()
脑血栓形成是急性脑血管病之一。它的发病基础是脑动脉硬化,不过许多患者还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或肥胖等疾病。右侧半身不遂、说话不清楚,是左侧大脑发生了脑血栓形成。如果两侧大脑都有脑血栓形成,也能造成四肢瘫痪。
早期的脑血栓形成,因为血管堵塞不可能完全,血流时通时不通,因此患者就会出现时好时坏的半身不遂先兆。等到脑血栓形成并发展到晚期,血管会完全堵塞,患者的半身不遂就比较严重了,甚至完全不能活动。晚期的脑血栓形成治疗相当困难,约有1/3的患者会终身残疾,日子很难熬。由于脑细胞得不到血液供应而造成肢体活动困难,也很容易发生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和压疮等。
因此,脑血栓形成要尽早发现,以便作早期治疗。而尽早发现就要注意身体早期的半身不遂症状等。
skbshge
35。 宜重视脑血栓发病前的异常现象()
许多人对脑血栓感到头痛,这不仅在于它的发病率高、症状重、病程长、康复慢和好复发等特点,而且是因为这种病常常在人们休息、静止,甚至睡梦中不知不觉地发作,难以预防又难以及时发现。不过,只要认真并仔细观察患者发病前的表现,也还是能够抓住它的一些蛛丝马迹的。归纳国内外的临床资料,可以把下列7种异常现象作为发生脑血栓的重要信号:
(1)近期出现手足麻木或软弱无力,手中拿的物品忽然落地。
(2)突然出现短暂的双目失明或视物模糊。
(3)忽然失语,或吐字不清或说话困难,但“心里明白”(意识清楚)而且很快便恢复正常,不留任何痕迹。
(4)时常头晕,有的甚至突然晕倒在地,但又迅速清醒。
(5)近期曾出现记忆障碍,尤其是记忆力明显减退,乃至完全遗忘。
(6)原因不明的智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思考问题感到费力,工作效率降低。
(7)检查出脑动脉硬化(眼底检查)或高血压病,或血脂、血黏度增高,脑血流图有供血不足的改变。有以上情况者近期更可能发生脑血栓。
出现这些现象,不必惊慌。应注意请神经内科医生诊治,马上休息或停止一段时间的工作;患者应该严格按医嘱用药,保持居住环境的安静。这样就有希望防止脑血栓的发生。
skbshge
36。 宜重视蛛丝马迹般的脑卒中信号()
(1)一过性黑矇:即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不伴有呕吐、恶心、头晕、意识障碍。出现黑矇意味着视网膜有短暂性缺血,可能是由于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或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引起。挪威医生科蒂在18例一过性黑矇的患者中,发现11例颈动脉有粥样硬化病变。而近年来研究发现,脑血管硬化中有60%是由颈动脉粥样硬化延续而来。眼动脉是颈内动脉的第一条分支,它对颈动脉的病理改变最敏感,出现症状也最早。经过上述11例患者出现黑矇时的神经系统检查,包括CT扫描全都正常。所以,发生一过性黑矇,被视为脑血管病的最早报警信号之一。
(2)短暂性视力障碍:视物模糊或视力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科蒂对出现短暂视力障碍的10例患者进行了眼底检查和脑血流量测定,发现其中有3例视网膜中心动脉闭塞,7例为视网膜分支动脉闭塞。同侧脑的血流量也相对减少。所以,短暂性视力障碍也被视为较早的脑卒中预报信号。
(3)剃须休止征:这是指自己持刀刮面时,头转向一侧,突然感觉手臂无力,剃刀落地,并说话不清(也可不伴),1~2分钟完全恢复。类似这类现象的发生,是由于转头扭颈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导致颅脑供血不足,诱发了一次性脑缺血症状。
(4)哈欠连绵:常因血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刺激呼吸中枢引起。近年来研究发现,脑缺氧,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也会引起哈欠反射。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与缺氧加重,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