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台根据底盘来进行区分,但并不代表一个平台上只开发一个底盘,因为同一个底盘上要搭载好几个车型。一款车就是一个车型。在长风CASI,底盘开发也好,车型开发也好,都是属于车型平台项目。而一个主机厂,除了有车型平台,还有动力平台。
长风CASI的动力平台除了开发发动机,便是变速箱。发动机是属于自制产品,但变速箱的开发,主要是与变速箱厂进行对接,将产品导入,最终在整车上进行装配。
唐向军是个很负责任的组长,他大致给张小泉讲了一些公司的组织机构,和底盘室打交道的一些部门和职位之后,就把相关的文件资料全部都拷贝给了张小泉,这也意味着,张小泉苦逼的自力更生的生涯开始了。
好在,长风CASI毕竟是一个合资企业,与产品和技术相关的领导岗位上,均有一中一法两个领导,对流程的贯彻和执行非常彻底。
第二天一大早,张小泉便收到了唐向军的指令,让他下午去参加新1号平台转向机的预技术分析会。
“新1号平台是长风和CASI全新开发的一个平台,涉及到三方,法国CASI,长风CASI和长风,联合采购,共同开发。这一次的会加上供应商一共是4方,底盘是法国CASI的强项,虽然说转向柱是技术1类件,但我们主要还是听法国CASI的指令,产品设计和认可都是他们牵头。”唐向军说道。
张小泉暂时听不懂这一段话,不管是联合采购,还是共同开发,还是技术1类件,对他来说都是一脸懵逼,但他至少听懂了,产品设计和认可是由法国CASI说了算。
会议是在1号楼的四楼举行,张小泉跟着一位比自己资历稍微老一点的工程师蒋永伟,他原来是在工厂做故障分析,技术中心这边的人员流失很大,人手不够后,就转岗过来做了产品工程师。到岗的时间比张小泉多了半年,人员和流程熟悉上就比张小泉有些优势。
两人一起去开会,供应商已经到了,是四川一家专门做转向柱的工厂,名叫易力,是一家民营企业,这是第一次从长风CASI拿到项目,为了显示对这个项目的重视,与会人员的阵营非常庞大,只差总经理到位了。
“目前我们公司体系内的转向柱供应商一共有三家,易力、BOCH和YOKO,易力是民营,BOCH是德国的,YOKO是日系。如果供应商是BOCH,或是YOKO的话,开发工作量和难度就要小得多,这个项目选的是易力,就会很麻烦。”蒋永伟小声和张小泉做介绍,尽管第一次接触这些项目,和以前张小泉在供应商那里的体会完全不同,但张小泉还是听懂了蒋永伟的话。
供应商的实力越强,主机厂开发人员的工作量就会越小。
“为什么没有选BOCH或是YOKO?”张小泉知道自己问了一句废话,但他还是想从蒋永伟这里得到确定的答案。
“我们公司选供应商的流程是由技术、质量、物流部门一起确认供应商的技术报价,从产品开发、质量管理和包装物流的角度来判断供应商有没有批量供货的能力,只有技术、质量和物流三个部门全部都不被排除的供应商才能够进入比价阶段,由采购部门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供应商进行资格任命,获取项目。”
看上去,这是一个很合理,很严谨的供应商选择流程,张小泉心里在想,果然是大公司,在管理上几乎是无懈可击的。
这时候,陆续进来好几个人,其中一个法国人,身边带着一个美女,蒋永伟偷偷地和张小泉介绍,是法国CASI派驻在长风CASI的产品负责人,负责产品、工艺和质量,职位简称PPQ。美女是他的翻译。其他的是材料部门的工程师,生产部门的物流工程师,以及负责供应商质量的工程师SQE。
会议由采购工程师主持,法国CASI和长风通过电话形式接入。
第154章 技术永远是命脉()
“先核对一下零件号吧!”采购工程师主持,流程基本上是固定的,从零件号的确定开始,避免项目太多,开发的零件太多,导致零件与供应商匹配错误的大笑话。待零件号确定之后,采购工程师才宣布会议开始。
实际上后面基本上就没有采购工程师什么事了,全程都是法国产品负责人在和供应商互动,首先核实的是产品的技术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开会之前的三天,法国PPQ把最新的ST,即技术规范发给了供应商,“我要看一下你们新的技术方案!”
对于一向很有绅士风度的法国人,开口用的是这样一种语气,虽然翻译可能会把法语翻得很直白,但张小泉还是从这法国PPQ的身上看到了一点恶意。
他希望是自己想多了。
供应商带队的人员姓杨,会议之前相互交换名片的时候,张小泉知道这人是易力的总工程师,此时他用一双充满了期待的目光望向蒋永伟,“更新的ST,我们都收到了,我们也发现,新版的ST和之前咨询时的那版旧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张小泉私底下问蒋永伟,“有什么差别?”
蒋永伟摇摇头,“我没有看到新版的。”
这也意味着,是法国人自己发给供应商的,并没有走技术中心中方这边的流程,连自己团队的人都瞒着了,也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易力这边自己带了翻译,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实力非常强,会上张小泉听到他同时用四种语言在讲话,法语、英语、普通话和四川方言,原因无他,易力那边来了两个老工程师,只会说四川方言,同是华夏人,彼此听起来都特别费劲。
易力的翻译不敢劳驾长风CASI的翻译,自己把杨总的话翻译给了法国PPQ。张小泉体内有一个神奇的系统,不管能够听懂德国SBA的交流,还能够听得懂法国人的话,也算是给他省了不少事。
他看到法国PPQ一笑,这一笑意味深长,格外得意的样子,“我们的确更新了ST,因为整车的需要,增加了两级溃缩的功能。现在,让我看看你们更新后的技术方案。”
这是张小泉第一次接触整车,接触底盘,他对很多专业知识并不是很清楚,但也不是最早刚刚匹配系统时的那个菜鸟了。至少,到了现在,他知道应该在知识库的什么地方翻找自己需要了解的内容,他很快就把转向系统这一块的内容翻出来,上面有目前地球上所使用的最为传统的转向机构。
一共由四部分组成,压力源、助力系统、转向机和转向柱,压力源最早是通过泵进行能源供给的,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泵由电机取代。助力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减小驾驶员打方向盘的力度,从之前的液压助力装置,到现在由一个简单的MCU进行助力操控,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MCU是Motor+ECU,是集成在转向柱上还是集成在转向机上,形成两种不同的助力方式。传统转向机+电子助力转向柱,或是电子助力转向机+传统机械转向柱。
这两种不同的助力模式各有优劣,将助力转向系统集成在转向柱上,成本较低,每台车可以便宜三百到五百,但劣势是噪音很大,电子助力转向柱不可避免地装在驾驶室里,而且就在驾驶员的面前,电机的嗡嗡声,在安静的驾驶舱里就表现得非常刺耳。
如果将电子助力系统集成在转向机上,也就是习惯上说的电子助力转向机+机械转向柱的模式,就不存在噪音问题,因为电子助力转向机是装配在底盘上的,横在前托架上,如果不出故障,一般路面行驶的时候驾驶员在机舱里面根本听不到噪音。
问题是成本很高。
纵观整个国内,除了那些四驱的车,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机械转向机+CEPS,也就是电子助力转向柱,唯有法国人除外,采用的是电子助力转向机+机械转向柱。
机械转向柱如果不考虑溃缩的话,不论是设计、工艺都是非常简单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转向管柱+中间轴,转向管柱与方向盘连接,中间轴与转向机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转向系统。主要的加工工艺就是冲压+焊接,当然管柱上还有一些花键加工,主要的子件是轴承之类的,这些可以通过外购的形式进行实现。
但,如果是带溃缩就麻烦了。
溃缩的功能是对驾驶员进行保护,如果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进行正面碰撞,驾驶员会在惯性的作用下进行前倾,头部或胸部会直接与方向盘进行碰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转向柱没有溃缩功能,驾驶员很容易造成头部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