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郑板桥时时不满现实,他的“狂”、“怪”行为仍然不为现实所容。
在一次因公赴省与诸官僚宴饮赋诗时,还是出了纰漏。
因他诗中有一句“流到海边浑是卤,更谁人辨识清泉”,满座拂然,认为这是讥讽上司。
乾隆十七年冬,郑燮被罢官,从此结束为官生涯。
方程回到凡世间,官场考试成绩尚可,却不及格,还有一次补考机会。
龙门之内,传下题目来官官相斗。
方程心道:“这不是成心害人吗!”
斗来斗去,官们能有好下场?
第129章 官官相斗()
第137章官官相斗
不管怎么样,再难的事情,也是人做成的。
既然有了题目,考试还是要完成的,特别是补考,只有一次机会,不容马虎。
否则,八门九重天的修行,会因此中断,前功尽弃。
方程慎重地分析了补考的题目,静下心来,先把官场种种经验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总结。
这种题外功夫做足了,到时上场进行官斗,才会心中有底,减少失误。
自古以来,官场学问,功夫在诗外,朝中有人好做官,左右逢源做大官,裙带相连,官官相护,等等。
方程静心端坐,脑海里细数着龙门之内的诸种计谋、法术,借鉴郑板桥官场失败的沉痛教训,再去完成官官相斗的题目,信心增加许多。
他依旧从清朝这段历史入手,还是利用高斌的身份,先抢得天时地利人和,有着厚实的根基,官场相斗,也有底牌。
高斌位列朝中大员,裙带关系盘根错节,当朝做官底气十足。
毕竟朝庭之中,位高权重的职位屈指可数,炙手可热的权位还过一手之指。
此段历史,清庭腐败盛行。
乾隆尽管智慧深厚,但是凡事都需要有人去做。
朝中用人就不免厚此薄彼,更何况皇族之内争斗本就十分激烈,手段残酷,玩弄权谋,非常露骨。
乾隆内宫之内也有着强烈的争斗。
高斌身为朝中大臣,互相之间的争斗更是你死我活。不争斗,就会坐以待毙。
他权倾朝野的位置,让很多人牵挂着,恨不能取而代之。因此,他做不得太平官,不倒翁。
高斌的身份,很符合考试题目的要求。
如果被打倒在地的话,肯定还要踏上一只脚,搞得死死的,不能让其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高斌历史上治理河道水患颇有功绩,很可能因河道治理问题,被政敌寻到突破口,若无差池,也会制造出问题。
至少是流言蜚语,先把对手拉下马来再说。
官场上,展开的是政治斗争,流言蜚语的舆论也管大用。
这种情况下,高斌完全处于被动,众目睽睽,众矢之的,有些事情有口难辩。
舆论导向,倾压之下,朝庭甚至不给申辩机会的。
官场上,高斌必须明争暗斗,安插眼线耳目,对政敌了若指掌,敌动我知,未动先知。
更多的时候,需要先下手为强,搜集证据,罗织罪名,剪除异己。
有的还需要栽脏陷害,无情制敌,不给政敌任何反扑机会,才能争得主动。
主动出击,就是最好的抵御防范。
方程脑海里理清思路,行动步骤分明,把当朝与高斌为敌的各方势力分析了透彻,因人施策,对症下药。
无毒不丈夫,既然不想死,就必须制敌先发。
政敌势力都是结成联盟的,互相实力旗鼓相当,势均力敌,这也是皇上的巧妙布局,便于掌控。
反正皇上手握任免大权,经常地削减与增强,调合着朝中各方势力的平衡,偏向一方,独掌朝中大权,皇上就不好玩了。
实力不相当的敌手,差距悬殊,无法敌对,弱者不顺从或依附强者,只有被无情打压的份。
强者也不屑与之为敌,更不容弱者投向自己的敌人,统一阵线,必须吸收一切可以吸收的力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同盟军!
高斌政敌的主要争斗方式,就是在乾隆面前争宠,陷害对方,进行你高我低的较量。
时光流转到乾隆十八年(1753),黄河在铜山张家马路决口,乾隆皇帝令时任河督高斌与张师载堵塞。
然而,他们的属员李炖、张宾侵帑误工、河工未成。
乾隆命将李炖、张宾正法,责高斌、张师载“负恩徇纵”,令将高、张二人一同绑赴刑场陪斩。
事前并不言明是陪斩,高、张二人以为自己亦判处死刑。
高斌虽然是皇贵妃的父亲,乾隆的岳父大人,年过七旬,但是天子这威不可触犯,一样被陷害。
行刑时,高斌、张师载吓得魂飞天外,全身瘫痪,昏迷在地。
皇帝心知肚明,就要“杀猴给鸡看”,自己的老岳父,说杀就杀,何况其人乎!
让老岳父高斌陪斩,就是昭告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王法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乾隆皇帝恩威并用,当高斌与张师载及其同盟军们纷纷求情,网开一面,以观后效,回奏“我二人悔已无及。此时除感恩图报,心中并无别念”。
于是,皇恩浩荡,赦免死罪,顺手把朝中势力重新调整一番,形成新的暂时平衡。
折磨高斌的恶作剧,收到了让大臣们俯首帖耳、感恩尽忠的效果,达到了乾隆驾驭皇权的目的。
方程知道,此时高斌位高权重,已经少有政敌,才着了隐忍已久政敌们的道。
至于陪绑,政敌们却不知道,这是才是高斌的高明之处,暗中密求乾隆皇帝所为。
他用此麻痹政敌的绝招,成功引退,乐享晚年。
乾隆皇帝借此机会,进一步看透彻各方势力的情况,帮着老岳父剪除了隐藏着的敌对势力,安插好亲信,打牢保江山永固的根基。
当时情形,方程扮演高斌,早对政敌想借机整倒自己的事情心知肚明。
那位政敌,却是自己不能对付的心腑之患。
先是乾隆皇帝安排高斌与张师载,督办堵塞黄河铜山张家马路决口工程。
朝中政敌发力,先是工部拨付银两迟迟未至,后是吏部给他们派了两名政敌方面的属员,跟着办差,自然用尽心机作祟添乱。
李炖、张宾之流,本就是混事之辈,此番暗中受自己的仕途师门差遣,帮着高斌与张师载办差,心思歪邪。
他们深谙官场之道,自然把高斌与张师载的吩咐虚与委蛇,阳奉阴违。
国库的银两还没有拨到,他们就借着奉迎高斌、张师载之名,大胆地赊欠,花天酒地,极尽奉迎,行贿索贿。
他们蝇营狗苟,避开两位大人耳目,私下把自己的各方关系摆弄得妥妥贴贴。
高斌与张师载两位大人对他们的行径过于轻视,感到不过是些鸡鸣狗盗行为,不屑指责。
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他们深谙此理。
李炖、张宾背后的主子,暗中指使,就是把工程搞黄,破坏工程进展。
他们自然尽心竭力,最后把责任推到两位上司身上。
花费无度不说,更有工部里的拖延懈怠,工期眼见着拖得遥遥无期。
方程神识替代着高斌,有着朝中诸多关系,自然不会任由两位肖小继续作乱,警告过数次。
李炖、张宾表面应承着,以种种海口表示着忠心,却是不思悔改,依然故我,把上级拨付下的银两,支付挥霍,巧列名目,暗中分肥。
至于工程,慢慢磨着洋工,等汛期一过,自然可以花费少量银量,应付过去。
当然,他们的目的,就是皇上查觉工程拖延,把高斌、张师载罢免。
最好的结果,就是皇上能够重新任命自己线上的大员前来,到时,把账算在高斌、张师载头上,工程再做的瓷实可靠。
达成目的,他们就会受到主子的提拔重用。
李炖与张宾如此胆大妄为,有恃无恐,就因为深知官场潜规则,上司一般不会公开属下丑事,尽量低调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下属被处理,上司担着失察之责,不愿被问责。
另一方面,他们背后的主子有着挡罪免责和立功重用的承诺,才让他们更加嚣张拔扈,肆意妄为。
这种冒天下大不讳的行径,高斌这位老谋深算的政坛宿主,岂有不知之理。
他表面上不动声色,一付大大咧咧。实际上,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