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心问秦坤元知道这里也算秦家岗地界,就让他把树林和山头也买下。
秦坤元是甲长,他自己就能做主,一共象征性收十两银子,这大片的山和树到县衙做了文书就归到柳心名下。
柳心从去年开始就到处搜集种子,有自己买的,有王天书和江南李老爹捎回来的,有种子店老板给进的,现在除了番薯没找到,玉米种子已经有了八百斤、黄豆有两千斤、绿豆有二百斤、马铃薯有十多斤,辣椒有一斤多。还有些葱、蒜、姜、白菜、豌豆的种子。
豆类养地,这三百亩荒地都种上黄豆,种子不够就用绿豆补上,结果黄豆种了二百六十亩,绿豆种了四十亩,外村买的上等田和中等田都种上了玉米,在玉米珠间隙又套种了绿豆和豌豆。
玉米种子没够,结果中等田只种了一百八十亩,剩下二十亩种了小麦,下等田都种了黄豆。
在播种的第五天,柳元赶着牛车来了。
娘家只有三亩地,有了牛车应该很快就能种完,前几天就以为柳元能来,这赶到今天才来,柳心也没多想,以为今年老爹的身体不好,柳元又动手晚了,这才弄到现在。
晚上吃饭时,柳心问了下爹娘的身体和种地情况。
柳元有些气恼地说:“爹的身体好了,种地时也去地里干活了,三天前就种完了,这几天大哥用牛种地了,昨天晚上才种完。”
柳梅把筷子一撂,气哼哼地说:“怎么帮他家种,用大姐的钱买牛给他们用,爹娘怎么想的,哼,我生气!”
小丫头气的饭也不吃了。
柳梅自来到柳心这儿,好吃好喝的,新衣服做了好几套,也开始读书识字了,开始对这个姐姐有些陌生,说话怯生生的,一段时间小家伙混熟了,就帮着柳心干些家务,带着明珠,有时甚至教训着明远,很有长辈的范儿。那爽利的性子也就暴露出来,今天牛的事让小家伙儿气愤了。
柳元心情也不好,这几天也是堵着气哪,看见姐姐倒了一堆苦水儿。
原来自柳心正月回娘家,柳家旺一家就成了柳家屯的话题,后来晚春又去走亲戚,村民更是看见柳家不但大丫头发达了重回娘家,而且有了一门贵亲,东西一车车的送,隐约觉得是衙门里的妇人,这可是了不起的关系。
这不,柳家旺家里买了牛,房子也修了,柳元也不时去姐姐家,柳梅更是不回来了,柳家旺老两口平时病怏怏的,现在去县城治了病也腰板挺直,而且衣服鞋子都是好料,家里不时传来肉香。大家不约而同想到柳家旺咸鱼翻身了。
柳心的大哥柳坤自然也听到了风声,这些年自己坚持分了家没给爹娘孝敬,还是有些抹不开面子登门,可李氏听到消息却动了心思,自己不好直接上门,就把几个孩子叫来,让他们去奶奶家串门。
孩子没多少想法,隔三差五的跑去柳家旺家里,自己的亲孙子,老人也是心疼着哪,家里点心干粮就拿给孩子吃,孩子看去了就有好吃的,更是天天不离门,老两口对孩子感情也越来越好,看见孩子穿的衣服都是旧的带补丁,就拿出晚春送的布料,给每个孩子做了一套新的,这样祖孙处的很是融洽。
春种前两天,李氏就让孩子带话地种不过来,要用一下家里的牛,柳家旺就都牛车借给了柳坤,还帮着种了两天地,两家走动起来。
明明爹娘经过八九年积累,之前怨气很大,可这么一小段时间就烟消云散了,柳心听完这些也是挠头。
柳心对着大哥大嫂是一点好印象没有,可也不能责怪老爹老娘,父母哪有和儿女隔心的,儿女可能有不孝父母的,但父母不心疼儿女的确是不多。
柳心现在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劝着柳元,且看着吧,要是大哥他们真的改过,和爹娘好了,我们也别拦着。要是大嫂玩心眼儿,咱们以后也别答理他们。
“看情况再说吧。”柳元沉沉的叹着气。
种完外面的田地,柳心带着秦刚还有几个孩子,在自家院外开出了一亩院子。
种上了马铃薯、辣椒、葱、姜、蒜、豌豆等作物,特别是马铃薯种植从精选种薯,切块和小种薯种植,催芽,气温等等,柳心都让秦刚进行记载。
张云白在春种期间就从县衙来到柳心这儿不走了,天天跟着柳心和秦刚从这块地到那块地,样样仔细观察着。张云白、秦刚的种植日记比柳心记得都详细。
张云白和秦玉在这期间也遇见几次,俩人不像别人那么羞涩,倒是大大方方的打着招呼,柳心心里乐意让他们培养下感情,也不回避乐见其成,张云白更是像毛头小子每天都不知不觉的傻笑。
县衙也派人开出了三百亩荒地,作为试验田,学着这面儿种了黄豆,县衙后院的大院子种上了玉米。
张云白因为有了经验,自然当上了那边的主力,柳心和秦刚也二三天就要去上一回。
这段时间柳心在家和县衙奔波,觉的牛车还是太慢了,和秦牧商量买了马车,晚春害怕秦家人赶不好马车,就把自家老仆秦伯一家送给柳心。
柳心本来没有买仆回家的打算,在现代社会人人平等,用个保姆都得热情周到,不能让人觉得有资本家剥削的感觉。现在晚春送了一家子,柳心也不好拒绝,况且真缺赶车的人。也就带上一家五口回去了。
因为农忙学堂也没开课,克鲁领着不用下地种田的孩子开始在野外训练,柳心忙的一塌糊涂,等知道孩子们在野外的时候,克鲁已经带出去四五回了,个别的大孩子竟然和克鲁徒步百里。孩子们更加壮实和大胆了。
柳心也没多说什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条件不允许,要是条件再成熟,自己都想去游历一番。
第22章 秦富归宗()
春种完成,柳心让秦刚带人每天看着地里的长势,什么时候发芽做好记录。
到集市买了二百只小鸡、二百只小鸭和小鹅,在院子后面用玉米杆和树枝夹了几个帐子,把小鸡小鸭和小鹅放进去养一段,等过段时间长的大点就放到山上,那里有草有虫还有溪水,自己不用费心,这事就交给秦大娘。
家务活和做饭就让秦伯的儿媳妇杏花管着,秦伯的儿子秦小林跟秦刚管着田里的活计,秦伯的六岁孙子秦元宝则给明远做了书童,跟着柳心读书习字,没事就给明远整理下书箱,研研磨,再就是陪着练武和玩耍了。
秦伯一家开始来的时候还透着疏离,可自从秦元宝读书识字,秦伯一家可乐坏了,没想到家里还有这等造化,柳心也告诉他们,等元宝大了,就给消了奴籍,还他自由身。
这可是天大的恩典,只怕秦伯一家一辈子都要感恩戴德了,家里几个人都铆劲多干点,对柳心安排的活计打理的井井有条。
家里的事不用操心,柳心就研究盖房了。
去年盖房子太匆忙,没花多少钱,今年条件好了就得盖成青砖的,另外还有祠堂也该重修了,现在的祠堂实际就是两件破土房,里面放些牌位,逢年过节上些贡品,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盖新房子柳心打算盖成二进的院子,虽然自己就娘仨,可还有克鲁、柳梅柳元和志德志明金元有时在这,家里还有了秦伯一家,以后迎来送外的人会越来越多,房子小了也住不下。
还没等柳心找秦坤元,秦坤元就上门了,还以为是要说修祠堂的事。秦坤元却是说起秦富。
原来除夕那天晚上在祠堂祭祖时,秦富领着家族几个后辈来了,非要在祠堂上柱香磕几个头,两支祖上本是一脉,这要磕几个头也说得过去,这样祭祖的时候,秦富几人就参加了。
前段听到秦家要修祠堂的风声,秦富就找了秦坤元,说自己也是秦氏子孙,两家祖上就是一脉,这修祠堂他也要出点力,而且祖宗牌位也不应该放在两处,说来说去就是要归宗。
秦富那支人也不少,和目前秦家人相当,要是往年秦坤元定的高兴的不得了,谁不愿意家大人多的。可现在柳心又是教书,又是安排活计,又是置了祭田,秦家前程大好。
这要是秦富一支归了宗,到时柳心怎么对待他们,教不教读书识字,秦坤元心里也没底儿,所以秦富刚提出来,他就含含糊糊,也没说行不行。
这不昨天秦富又来了,说打算购买些青砖修祠堂,秦坤元坐不住了,今天到柳心这,看看柳心是个什么打算。
柳心对于秦富归不归宗倒不是太在意,大家都是一个村的,不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