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罗辑思维-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中。所以中国的成长才是一个普遍的成长,一个总体人口规模上的成长。

    中国经济发展有独特的历史机缘

    现在我再提出一个角度,来重新解释一下中国过去30多年经济繁荣的原因。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讲过一句话:谁能够破解中国经济的繁荣之谜,谁就应该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罗胖我当然没有这个野心,但是作为一个40多岁、生活在中国内地的人,我的生命完整地见证了这个国家成长的过程。

    我看到了什么?作为一个身在此山中的人,我清晰地看到了三条线索。第一条是产权逐步落实,第二条是市场逐步自由,第三条是国家逐步开放。除此之外,我没有看到这个国家搞出什么独门秘方来推动经济发展。大家不要小看我刚才讲的这三个“逐步”,实际上它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独特的历史机缘。

    秘鲁经济学家德索托有一个观点:一个穷国不是没有财富,而是这些财富就像高山上的湖泊,都聚在上面,缺乏一根管子把它导下来,变成可以发电、可以灌溉的能量。这个管子是什么呢?就是产权。

    我借用他这个比方是想说明,中国经济其实就是一个被压得紧紧的弹簧。我们这30多年可不是简简单单从穷到富的过程、gdp从小到大的过程,还伴随着什么?整个社会处在一个高压状态,整个产权状态从集中到分散,整个市场从不自由到自由,整个国家从封闭到开放,这不就像是一根弹簧吗?所以,这30多年就是这根弹簧逐渐释放出来的过程。

    这个解释也许听起来平平无奇,但是请注意,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中国经济未来到底向好还是向坏。那么结论就出来了,如果这根被压死的弹簧在过去30多年里,所聚集起来的能量已经被释放干净了,再往后发展就乏力了,因为没有动力源泉了。如果这根弹簧的能量还没有释放干净,你凭什么说中国经济就不行了呢?这30多年来的惯性是停不下来的。这是我个人观察中国经济总体趋势的一个心法。也就是说,过去导致我们成功的那些因素现在有没有消失?如果没有消失,我就对它保持乐观。

    产权与“18亿亩耕地红线”

    让我们回到最基本的产权问题。产权问题落实了吗?表面上包产到户,农民已经可以各种各的了,但是土地仍然没有作为一种产权落实到每一个农民手上。农民还不能够自由地买卖土地。它至少带来两个结果:第一,城里面的资本和技术不能够顺畅地下乡,所以中国农业产业化的步伐严重滞后;第二,农民缺失了最重要的经济手段,他们不能买卖土地获得资本,或者抵押土地获得资金,这样就严重地打压了那些进城农民工在城市里的竞争力。

    像我了解的一些农民朋友,虽然他们心里清楚自己再也回不到农耕生活了,已经在城里扎下根来了,但是还得派一些老弱病残的家庭成员回到乡下继续耕种土地,虽然经济产出一塌糊涂,可是一旦土地撂荒,没准儿承包的土地就要被村里收回去。农民们聪明着呢,知道这个政策迟早要放开,虽然眼下不划算,但是万一将来这个土地是我的,它也是一大笔钱,所以还得用一只手摁在那里。

    这就陷入了一个僵持的状态。所以,中国经济这个高压的弹簧,实际上有一部分是没有放开的。中国农村的土地问题其实可以解释很多现象,比如说这一节弹簧现在为什么被压住?压住它的理由未来会不会成立?如果不成立,这个弹簧会不会继续松开,从此释放出更大的经济活力?

    土地可不得了,它有一个称呼,叫“财富之母”。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先生算过一笔账,如果把土地彻底流转起来,允许私人买卖,至少会为整个中国经济体注入40万亿的资本。这是一个巨大的释放和成长空间,现在到底卡在什么地方呢?这就要提到我们中国人都熟悉的一个词:“18亿亩耕地红线”。

第66章 成长的坐标(2)() 
这个词的形成是有历史机缘的,话说1990年的时候,美国有一颗遥感卫星,在太空中探测了中国耕地的规模,美国人最后公布的数字是21亿亩。中国那个时候很多统计口径不是很精确,可美国人技术好,一下子就把这个数字端出来了。说实话,我们心里是很吃惊的,因为这个数字并不小,但是我们的人均耕地面积在全世界排名非常靠后。所以大家就在想,我们的粮食会不会不安全呢?

    到了1995年,美国有一个环保主义者布朗,写了一篇文章,标题很耸人听闻,叫“谁来养活中国?”。文章里说,中国土地这么少,水资源这么匮乏,万一崩溃了,中国人就要抢全世界人民的粮食吃,所以中国人的粮食安全危机就是全球的粮食安全危机。

    我那个时候还在北京读研究生,看到这篇文章之后,发现中国的主流媒体都在愤怒地驳斥布朗,认为他在胡说,我们中国人能养活自己。但是这个观点还是戳到了中国一批知识分子和官员的心里,引起了他们的反思:“是啊,我们能不能养活自己呢?”

    于是,1996年国家认真探测了一下土地面积。测完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只剩下19亿亩的土地了,已经不是美国人说的21亿亩了!

    这说明什么?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大量的工业开发,我们的很多耕地已经变成了房地产等,这样下去还得了?现在是19亿亩,那么,18亿亩耕地就是条红线,再也不能损失耕地了,我们一定要为子孙后代留足能让他们吃饱饭的良田。

    当然,18亿亩红线这个词是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才提出来的,因为当时人们觉得形势特别严峻,城市里的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所以严防死守这条红线成为上上下下的共识,国土资源部门主要干的就是这件事。

    今天,我们站在2016年,看看又过去了10年,这件事情还有没有必要性。现在我们就把“18亿亩土地红线”当作一只麻雀来解剖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中国经济制度中会出现这样的局部,像弹簧一样紧紧地压在那儿,而没有释放出经济上的动能。

    首先,18亿亩这个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国家探测了出全国的耕地面积是19亿亩,就在下面画了一道线,得出18亿亩这个数字。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算法,因为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时候,中国政府普遍预测将来中国大陆人口的峰值会达到15亿到16亿。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一个人平均一年消耗500公斤粮食的话,这就是8000亿公斤的需求。而那个时候中国粮食产出量一直稳定在5000亿公斤左右。换句话说,一旦人口达到那个数字,我们的粮食缺口是2000多亿公斤。就算将来我们的亩产还有增加,那也一定要保持18亿亩耕地的底线,才能够养活16亿人。

    但是,现在我们站在2016年再回头去看,会发现好多账都算错了。

    首先,对人口的预测出错了。根据现在的预测,中国大陆人口的峰值可能不会超过14亿,我看到最悲观的一个判断是,50年之后,中国内地的人口将会跌到10亿以下。既然我们这片土地没有必要养活16亿人,为什么还要留这么多耕地呢?现在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就是觉得中国人口不能维持一个极低的增长率,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口。这个观念正在转化。

    其次,我们把耕地总数量判断错了。当时觉得只剩19亿亩了,可是看看2015年公布的数据,我们现在拥有多少耕地?20亿亩以上。怎么凭空多出来这么多耕地?很简单,2006年中国取消了农业税,于是土地瞒报这种事情就没有了。过去我们认为18亿亩是通过层层口径统计上来的,数据比较准确。可是,那时每一亩土地都是要交税的,于是上下级之间互相打个埋伏,就少报了。所以这笔账从根儿上就算错了。

    再次,是哪笔账算错了呢?粮食增产到底靠什么?是靠土地面积吗?稍微有一点知识的人,一看美国农业就全明白了,真正靠的是技术,是资本对技术、土地、劳力的整合。美国的耕地当然比中国多很多,现在可开发的耕地是28亿亩。他们有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所以有大量可耕地,现在很多土地都撂荒了。

    但是美国出产了多少粮食呢?全世界10%的小麦、40%的玉米,都出产于美国,你能想象吗?美国还生产大米呢,美国的大米产量只占全球的1%。但是,请注意另外一个数字,美国大米的出口量占全球大米出口量的10%,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