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逆之吕布新传-第10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眼前的这些教中后劲如此表示,虚竹子满意地点了点头。“诸君,都请起来吧。你们能如此,我心中甚慰呀!今日,我便好生给你们讲解一下门槛儿里头的窍门儿,譬如本教的源流、祖师、以及师承关系。还有,便是如何修行,如何速成神通,为本教出力建功。”

    “我等修道之人,追求的是天道,是是天人合一。修道之人,有功德和福德之分,功德,是砥砺身心,向内求的,福德,是济世救人,想小民百姓之所想,为小民百姓之所为,是向外求的。本教的不传之秘,便是太平清领书,此神书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部,每部十七卷,共计一百七十卷,是由南华老仙传与大贤良师的。大贤良师精研此书,方得成仙。”

    “太平清领书卷帙浩繁,内容庞杂。大抵以奉天法道,顺应阴阳五行为宗旨,广述治世之道,伦理之则,以及长寿成仙、治病养生、通神占验之术。这一百七十卷中,有三十卷是秘中之秘,专讲如何修炼神通,如何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之术,是全书的精华部分。”

    说到这里,虚竹子看了众人一眼,压低了声音说道:“我要和汝等讲论的,便是这三十卷。这三十卷中,分为三部分,其一,便是道术神通,其二,便是阵法,其三,便是教中奥义。汝等听我讲论之后,再定学习哪一种。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诸君切莫贪多。”

    一听这话儿,在座众人立刻便喜上眉梢了,太平清领书他们只是听过,从未见过。

    “本教的源流,要从三个人讲起,乌角先生左慈,江东于吉,还有张天师张道陵。”

第967章:太平清领道的秘中之密() 
“本教的起源,来源于‘道’。太平清领书中是这样描述天地初开之时的状况的。”

    “昔二仪未分,溟涬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复经四劫,二仪始分,相去三万六千里,崖石出血成水,水生元虫,元虫生滨牵,滨牵生刚须,刚须生龙。元始天王在天中心之上,名曰玉京山,山中宫殿,并金玉饰之,常仰吸天气,俯饮地泉。这,便是天地宇宙的初始状态。”

    “盘古开天地,乃有元始天王,乃有本教的‘极妙之根’,也就是‘道’。有了‘道’,便有了‘道’的‘嫡系子孙’天、地、人三皇及各路神仙。三清,便是‘道’的代表,高居三十三天,其下三十二天,分别由三皇以及各路神仙居住,中黄太一就是上仙之一。”

    “世上先有道家,而后,方有本教。所谓的‘道’,就是化生万物的本源,是亘古不灭的存在,是天地宇宙运转的终极动力。说到‘道’,就不能不提到道家的两位先祖,老子和庄子。本教之中,最高的神祗便是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三位一体,都是‘道’的化身。道德天尊教化世人,圣人老子便是他的第十八个化身。”

    “老子第一个认识了‘道’,把‘道’称为天地宇宙运转的终极动力。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在清静无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见素抱朴、坐忘守一的修炼方法。文景之治之时,就是道家学说大放光彩之时,被时人称之为‘黄老之说’,所谓的‘黄老’,指的是黄帝和老子。黄帝是‘阴阳家’、‘神仙家’的始祖,老子则是‘道家’的始祖,这便是道家。”

    “武帝元鼎四年,汾阴方士于土中得宝鼎献于武帝,谓黄帝当年亦得宝鼎,广事封禅,常与神会;又言黄帝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又言黄帝且战且学仙,然后与神通,最后骑龙上天。武帝听后十分羡慕,感叹不已地说:‘嗟呼!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屐耳!’”

    “光武中兴之后,因为谶纬之学的缘故,朝野之间除了继续推崇黄帝外,更是尊崇老子。楚王刘英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佛陀),斋戒祭祀。明帝永平八年给楚王刘英诏书说:‘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永平年间,做过重泉令,在元和年间,还做过益州太守的王阜,在老子圣母碑中赞曰: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判,窥清浊之未分。”

    “汉武之后,因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道家不得不从宫廷走向民间,利用‘阴阳术’和‘神仙术’取信于民。为了和作为官学的儒学向抗衡,本教的先人们不得不专精‘神仙术’、‘阴阳术’和‘方术’,以此显示神迹,先取得皇帝和达官贵人们的信任,再深入民间。”

    “世人愚痴,不得不以方术取信于他,自此,黄老之学便成了黄老之道。黄帝与老子之名享誉天下,黄老之道遂成大教,它以儒家的伦理尊卑之学为骨干,吸收了墨家的兼爱互助,以及能工巧匠之学,遂成天下显学。教中经典,当推易经和周易参同契两书。”

    “易经是本教的基本经典,以阴阳五行论为基础,兼有符箓、丹道和斋蘸科仪。周易参同契将易学、黄老和火候三者结合,遂有金丹之术。除此以外,还有一部书极为重要,这就是本教的不传之秘太平清领书。太平清领书主要讲述的是气化天地、天人合一、天道承负、乐生好善,至大之处,在于创建‘太平世道’,具体而微者,便是修炼入道。”

    “三部经典之中,易经是道家和本教的理论基础,修道之人必须彻底读懂之后,才能继续修炼另外两部经典。周易参同契和太平清领书都有秘本,讲得是如何修炼金丹大道。唯一的区别是:周易参同契专讲炼丹,太平清领书不仅讲炼丹,还讲得非常详细,完全可以照做。此外,太平清领书中,还详细讲述了以武入金丹大道的法门儿。”

    终于简明扼要地讲完了太平道的源流,虚竹子沉默了片刻,这才继续娓娓道来了。

    “夫升降俯仰之教,盘旋三千之仪,攻守进趣之术,轻身重义之节,欢忧礼乐之事,经世济俗之略,儒者之所务也。外物弃智,涤荡机变,忘富逸贵,杜遏劝沮,不恤乎穷,不荣乎达,不戚乎毁,不悦乎誉,道家之业也。儒者祭祀以祈福,而道者履正以禳邪。儒者所爱者势利也,道家所宝者无欲也。儒者汲汲于名利,而道家抱一以独善。儒者所讲者,相研之簿领也。道家所习者,遣情之教戒也。夫道者,其为也,善自修以成务;其居也,善取人所不争;其治也,善绝祸于未起;其施也,善济物而不德;其动也,善观民以用心;其静也,善居慎而无闷。此所以为百家之君长,仁义之祖宗也,小异之理,其较如此,首尾污隆,未之变也。这一段话,便是出自太平清领书?内篇明本一节,将儒道之间的区别讲透了。”

    “故尔,凡入我教门之人,必须清心寡欲、抱元守一,以不争为争,成就金丹大道。”虚竹子终于说完了,他抬起双眼,望向在座的众人,他的眼神澄澈,古井无波一般。“教主,我有个问题,既然本教的宗旨是‘清心寡欲、抱元守一,以不争为争,成就金丹大道’。那么,大贤良师为何要放弃金丹大道,率领百万教众起兵呢?”一向不声不响的菩提诃问道。

    “这个问题问得极好!”虚竹子先夸了菩提诃一句,这才缓缓说道。“前面我说过,修道之人,有功德和福德之分,功德求之于内,福德是求之于外的。同理,太平清领书秘本之中,有两个目标,至大之处,便是创建‘太平世道’,另一个小一些的,便是成就金丹大道。大贤良师其时已成金丹大道,为了百万教众的未来,他才奋而起兵,只手对抗苍天。”

    “可是,天道有常,其中一条儿,便是大道已成之人,不得出手直接干预世俗之事,否则,必将遭遇天谴。何也?已经成就金丹大道之人,便是世俗之人眼中的神仙了,对于他们而言,杀人易如反掌尔!唯其如此,若是用仙术扰乱天下,便是坏了天道。可是,大贤良师是起兵之后才突破重关,得成金丹大道的。若是自己悄悄离去,百万教众便会被朝廷屠杀殆尽,大贤良师不得已,这才冒着天谴的危险,继续奋战。他身死之后,中黄太一向三清苦苦哀求,大贤良师这才得以位列仙班的。我这么说,你们应该明白了吧?”虚竹子缓缓说道。

    沉默,死一般得沉默,大贤良师干预世俗之事,落得个身遭天谴,兵败身死的下场儿,现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