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占领北门城楼之后,祝聃立即下令打开城门,并且派一小戎守住城门。
这就是事先预留退路了,毕竟祝聃只领有千五百人,一旦温邑城内的援军赶到,这千五百人很难取胜。
而且,祝聃的任务只是吸引温人的注意力,引温卒至北门,好方便郑国大军从东门进入温邑。
在这种情况,实在没必要和温人死磕,只需缠住温人的援军即可,打不过就跑。
算算时间,其实祝聃只要能拖住温人两刻钟左右的时间,就已经成功了。
紧接着,祝聃再次下令,分派五个小戎在北门各处燃火,制造混乱,并大壮声势,让温人摸不清虚实,引温卒来援。
而他则坐镇于此,等温卒到来,便率人缠住温人援军,若事不可为,则借机引温卒出城。
一切布置妥当,祝聃便带人聚守在城门口处,只等温人援军到来。
……
暇叔盈已经率人在东门潜伏了两刻钟左右,等的着实有些焦躁,但身为一军将领,他却不能将这种焦躁表现出来。
再过不到两刻钟,大军就应该抵达了,如果再不能拿下东门,延误了大军入城,他的罪过可就大了!
若非是与祝聃同殿为臣多年,对祝聃尚算了解,知道其人是一不下于自己的猛将,这样的事情在其手中应不会出差池。
否则的话,他已经按捺不住令人袭城了。
就在暇叔盈等的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他时时紧盯着的温邑竟然燃起了火光。
方见火光,他甚至都没反应过来,不过,瞬间,整个人就激动了起来。
“快,二三子随吾过河登城!”
一声令下,士卒们迅疾起身,紧随暇叔盈直奔温邑城而去。
此时,温邑城守府中。
温守苏子上父正在安歇,不料却被外面的骚动惊醒。
“何事惊扰?”苏子上父招来仆人问道。
“禀主上,方才北门处好似燃起了大火!”仆人不敢欺瞒,立刻将事情上报。
就在这时,又有仆人来报,说守丞有急事求见。
仆人刚汇报完情况,守丞后脚就闯了进来!
这种私自闯入别人内室的行为,在此时可是极其失礼的!
苏子上父正欲开口呵斥,却见守丞礼也未行礼,神色惊慌,惶惶然如惊弓之鸟,张口就是一句“大夫,祸事来矣!”
苏子上父闻言一愣,此时寒冬,他亦未想到有人会攻打温邑。
“是何祸事,可是北门大火?”苏子上父脸色阴晴不定的问道。
心中却在想,若是守丞回答是,那自己一定要把这个守丞给撤换掉。
“非也,非也,北门大火实系郑军燃起,郑趁夜攻我矣!”
“啊?”苏子上父大惊,方才心中的那些不快立刻烟消云散。
“快,为我着衣!”苏子上父吩咐道。
“守丞,汝即刻前去营中点齐兵马,吾随后就至!”
作为一个领着温邑人与周对抗过,又与郑对抗过的城守,苏子上父对兵事绝不陌生。
在经历了最初的慌乱之后,立刻镇定了下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才是此时的战争。
归结起来就一句话“就是正面怼!”
可他却忽略了,郑军既然是不宣而战,搞偷袭,一点也不遵循此时战争的礼节。
那么,还会和他正面怼吗?即便正面怼,这其中会不会有陷阱呢?
思维惯性使然,也着实怪不了他!
迅速点起兵马,苏子上父登上战车率军朝北门飞奔而去。
这一进一出其实已经耽误了不少功夫。
而就在他率军驰援北门的时候,暇叔盈已经在东门迅速的结束了战斗。
占领东门后,暇叔盈立刻命人打开城门,同时遣人至城外查探大军方位,接应大军入城。
而此时,郑忽和祭仲率领的郑国大军已经逼近东门。
没有遇到任何阻碍,郑忽和祭仲率领的大军在暇叔盈的接应下,迅速入城。
“暇大夫居功至伟啊,此次轻取温邑,暇大夫和祝大夫可居头功!”
刚见面,郑忽就毫不吝惜的对暇叔盈称赞起来。
祭仲在一旁也捋须颔首表示认同。
“叔盈不敢居功,若非世子与祭大夫筹划当宜,温邑岂可骤得,世子谬赞矣!”
“暇大夫过谦了!”
郑忽客气一句,立马话头一转,毕竟此时还未完全控制温邑,还不是相互吹捧的时候。
“料祝大夫此时必与温人鏖战,以祝大夫所率之士,恐难力支,吾予暇大夫车百乘,即刻往北门驰援!”
暇叔盈也知情况紧急,刻不容缓,当即应下。
“唯!”
之后,又朝祭仲微微颔首,便独自下去点选车马。
暇叔盈离开后,郑忽这才下令留两卒(400人)把守东门,不许任何人出入。
同时又分派士卒赶往其他各城门处,务必以最快的速度取得城门的控制权,同样不许任何人出入。
凡遇反抗,一概格杀!
命令传达下去之后,他才和祭仲一道率领剩余兵马朝城守府中赶去。
…………
第157章 兵以胜为功()
温邑北门。
祝聃率领的郑国士卒正与苏子上父率领的温邑士卒进行激烈交锋。
初时,祝聃以逸待劳,杀了温邑士卒一个措手不及。
但,在苏子上父的指挥下,温邑士卒很快稳定了阵脚,并迅速展开反扑。
郑军虽然悍勇,但是面对将近二倍于己的敌人,加之对方的战车来回冲撞,郑军渐渐有些不支,开始落入下风。
祝聃见此状况,感觉时间也拖延的差不多了,于是,带领士卒且战且退。
郑军这一退,温人士气大振,奋起余勇向郑军扑杀而去。
郑军在祝聃的带领下,一面奋力抵抗温人的再次反扑,一面有序向城门口处退去。
当郑军大部分已经退出城外,只剩下祝聃率领的百余人依旧在城门处与温人厮杀时,只听得城内传来一声大喝。
“祝大夫毋慌,世子特命吾来相助矣!”
雄浑洪亮之声,如同奔雷,震的双方正在厮杀的士卒都是一滞。
毫无疑问,这声音自然是前来驰援祝聃的暇叔盈发出的。
祝聃先惊后喜,亦大喝道:“吾国援军至矣,二三子随吾杀!”
说完,不退反进,率领百余断后的士卒率先发起冲锋,身后已经退到城外的士卒闻言亦是振奋非常,争先恐后的向城内杀去。
与郑军的亢奋相比,温人现在有些慌乱,很多人搞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状况。
为什么郑人的援军会出现在城内,这是温人反应过来的第一个想法,难道郑军已经占领了温邑?
慌乱之后继而是骚动,接着是恐惧。
温人士卒的父母妻小俱在城内,若是郑人占领了城内,那么他们这些人的家人将会面临何种境况?
每一个温人士卒都不由自主的的在思考这个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温人再也没有了和郑军死磕到底的心思。
他们迫切的想要回家,保护自己的家人。
这种悲观的情绪一旦蔓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一个,两个……越来越多的温人士卒开始趁着郑军不注意的时候脱离战场,向自己家中奔去。
暇叔盈对于向城内逃跑的温人并未阻拦,更没有追击截杀,反而任由他们离去。
这就更鼓动了温人逃离战场。
苏子上父有心阻拦,扭转颓势,奈何他的命令除了身边的亲卫扈从,再也没人愿意听从。
“城守,不若吾等向城外突围!”旁边战车上的守丞还算清醒,知道大势已去,急忙向苏子上父建议道。
“温邑已失,纵然吾等突出城外,又有何可为?”苏子上父有点失落,亦有些迷茫道。
“城守谬矣,城守若能突围而出,则可于絺、州、原、樊、赤狄之地借兵,届时,重复吾地也非不能!”守丞急忙提醒道。
苏子上父闻言,立马清醒过来,是啊,他并没有输,还有翻盘的机会。
“二三子,随吾杀出城去!”苏子上父一咬牙,大喝道。
祝聃和暇叔盈看着在城内横冲直撞,想要向城外冲出去的战车,心中皆是有些急躁。
苏子上父此刻已经是不管不顾,只想一心突出重围。
暇叔盈却无法如苏子上父那般,因为在他前方的大多数是郑军士卒。
“莫要让前方之车出城!”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