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也不敢在私底下搞小动作,不然的话,引得他老爹的不快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他只能打碎了牙含着泪往肚子里吞……
也得亏他对造纸术算不得陌生,因为前世的时候他在中央某套看过一个关于造纸的专题片,对于造纸的工艺和步骤了解一些。
不然,他就只能寄希望于工匠们能够做出新的突破,或是在其他方面寻找财源,这种事,不确定性太大,而且有时候还需要大笔资金的支持。
总之,感谢万能的央妈……
结束了这个话题,郑忽和邓荒一同前往此次工坊之行的第二站,木工作坊。
在中国,木工,是个非常古老的职业,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最初的木工,其主要技能就是修建房子。
而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化,此时的木工不止要会建房子,还要会做一些其他的木制品。
当然,木工技艺的发扬光大,那是在鲁班和墨子之后。
不过此时的木工在手工业中的受重视程度其实也算不得低。
比如,天子有六工,《礼记·曲礼下》所谓“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由此可见,木工在手工业中的地位。
刚到木工作坊,郑忽二人就被迎了进去,为首的是一名叫做材的老木工,
不必说,其家族必是木工世家无疑,这也算是时代特色了,工之子必为工,商之子必为商,大夫之子恒为大夫,诸侯之子必为诸侯,整个社会就是这么的等级森严。
不过,这不是郑忽需要关心的东西,他想要的是木工们能拿的出手的成果。
他可记得方才这个叫做材的老人让他前来指导工作了。
“材工可有教我?”郑忽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
“不敢,只是小儿辈作了些东西出来,老朽年老昏聩,不明世情,特来请主上一观!”
正说话间,已经有人将一方漆案抬了出来,漆案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倒是漆案上的画作和镶嵌的金属一下子进入的郑忽的眼球。
“金银平脱技术?”这是郑忽的第一反应。
所谓的金银平脱就是一种将髹漆与金属镶嵌相结合的工艺技术,是我国古代极为著名的器物装饰技法。
是由出现于商代的金银箔贴花技术发展而来,战国时就已经开始应用在漆器上。
所以,郑忽在愣神片刻便立刻反应了过来,这种技法出现在此时也算不上太令人惊讶。
只不过这也跟郑忽提了个醒,漆器行业其实是大有可为的。
漆器在中国起源很早,在河姆渡文明中发现有木制朱漆碗,夏代的木胎漆器已经开始用于日常生活,当然了,这里的日常生活是指特指奴隶主贵族和比较富裕的国人的日常生活。
而此时的漆器物其实应当归属于奢侈品一类当中,在《盐铁论》中就有记载称:“一文(纹)之杯得铜杯十”即一件纹饰漆杯等于十个铜杯。
在汉朝的时候尚且如此,在此时就更不用说了。
虽说此时漆器算是奢侈品,但是专门的漆工却是寥寥,原因在于此时的漆器工艺只是木器业的附属,髹漆算是木工的第二技能,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战国中期,这才出现了漆工和木工的分离。
不过,这种情况应该会随着郑忽的赏赐而有所改变吧!
毕竟这种工艺的进步就是成果,更不用说用这种工艺装饰漆器,那叫一个精致,那叫一个高雅,这就是钱!
“卿以为此物如何?”郑忽开口向邓荒询问道。
“精美非常,价值不菲!”邓荒斟酌了一番,开口道。
郑忽点点头“既如此,所发明此技艺者赐金二十,材工教导有方,亦赐帛一匹,其余人等,以其功计,皆有赏!”
众人闻言,参与过这个工艺的人,个个喜形于色,材更是乐的合不拢嘴,他也没想到郑忽给给他按上个教导有方的名头赐他一匹帛,他现在觉得,以后真的很有必要好好督导督导这些木工坊里的后辈子侄们。
“希望尔等再接再厉!”末了,郑忽不忘继续鼓励一句。
“唯!”
。。。。。。。。。。。。。。。。。。
走出木工坊,郑忽冷不丁的向邓荒问道:“方才木工生产之物,卿拿出售卖,可为我得利几何?”
邓荒沉吟了一会,“此物确实精妙,若是将此技艺用于其他日常器物之中,各国公室、封君必趋之若鹜,至于获利之事,臣下也不敢妄言,年入千金也未必不可!”
这其实是邓荒保守的估计。
漆器本来就是奢侈品,什么是奢侈品,就是能获得暴利的东西。
就方才见到的那种髹漆技法和金银平脱工艺,邓荒觉得要让他拿去卖,他不每年从各国的大贵族手里面坑个一两千金,都对不起他这一身的能耐。
他可不像郑忽,只看见了金银平脱的技法,那髹漆和雕琢图案的高超技艺,他也是看在眼里的。
这也很好理解,作为这个时代的土著,他对于这个时代的很多东西细微处的了解要是再不如郑忽,那他干脆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所以,一年搞个千金,他还是有信心的。
各个诸侯国的贵族是什么尿性,他是太清楚了,除了偶有几个是在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其余的,尤其是各国的公室子弟是特么的腐败的。比吃比玩比女人,只要有机会,绝对不放过任何一个炫耀自己财富地位的机会。
所谓肉食者鄙,这绝对是一句大实话。
这样的肥猪,不宰了过年,难道还要等着他下小崽子?
“卿既如此自信,此事便由汝负责!”
“唯!”
。。。。。。。。。。。。。。。。
第141章 原来你是这样的郑忽()
接下来,郑忽将整个工坊巡视了一遍,有成果的赏钱,没成果亦不吝鼓励之词。
总之,搞得所有的工匠都对郑忽感恩戴德,觉得得明主如此,夫复何求!
说实话,这段时间工坊中确实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若是说有大的突破,那就有些夸张了。
这也很容易理解,创新和技艺的突破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从上次郑忽奖励陶孟到如今,时间还是太短了。所以,能有现在这样的成果,就已经很让人满意了。
很多东西只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步一点点,就能产生巨大的价值。
用后世的话说,这叫微创新。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成果。
比如,织坊中的女工就给了郑忽一个bigsurprise!
她们用纱料织成一种素纱单衣,轻薄且通透,虽然通透度并不不算太高,但是这已经是极为了不得的成就了。
要知道,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素纱襌衣,透空率为75%左右。
而郑忽所见到这件素纱衣虽然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那件相去甚远,但是,这无疑是一种开创性的成就。
至少表明了缫丝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不然,绝对是不可能织出这种素纱衣的。
对于这种情况,郑忽自然是不吝以厚赏,直接扔了五十金给首创者,其余的相关人等亦各有赏赐。
不要觉得这些赏赐很重,其实相对于这件素纱衣所能创造的价值,五十金外加其他的赏赐,根本不值得一提。
作为一个老司机,郑忽太懂这玩意的作用了,想想如果将这种素纱衣给女人穿上,会取有什么样的效果!
只是想到这个画面,郑忽就仿佛听到了一群狼的狂吼……
这绝对是个能够刺激多巴胺的神器。
一旦多巴胺开始分泌,那么理智就是一个笑话。
后世的科学家们曾经拿小白鼠做过相关实验,当小白鼠的多巴胺开始大量分泌的时候,即便是被烧红的铁丝网烫的浑身是伤,甚至是死在铁丝网上,它们依旧不会选择放弃那个刺激他们多巴胺分泌的东西。
这种前赴后继的精神,大致和loser差不多,明知道小撸怡情,大撸伤身,可是他们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小撸根本就是不存在的选项。
这就和女人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区别是一个道理。
多巴胺是不会让人保存理性的!
所以,一旦这种素纱衣开始出售,那些自诩“高雅”的贵族们,肯定会为之疯狂!
通透度不高,不要紧!
只有有通透度,那就足够了,这种朦胧的感觉更加能够刺激多巴胺的大量分泌!
“春秋版的情趣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