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余不见,童贯仿佛苍老了十岁,脸上流露出掩饰不住的疲惫。
对旁人的问候视若无睹,唯独看到李茂细心的给他掸去衣摆的尘土,紧绷的面皮略微和缓了些。
李茂眼力劲十足把童贯请到书房,其他人都被挡在外面,他给童贯倒了杯热茶。
童贯端起茶杯又重重放下,茶水溅了一桌子,腔调不顺道:“凌云可知道宋辽边境的禁军,武备松弛到了何等地步?”
李茂瞬间明了童贯缘何愤懑,宋辽和平百年没有战事,边境禁军基本上就是摆设。
否则后来几十万禁军也不会被万余辽军击溃,同时也让女直人看穿了大宋腐朽的本质。
童贯不等李茂回答,自己打开了话匣子,“宁化军不足一千兵马,定州的兵卒被禁军指挥使弄去开山凿矿,代州除了雁门节度使麾下竟然没有可战之兵”
“太尉大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发现边境州府武备松弛,总比战时觉察好啊!”
李茂只能这样劝童贯宽心,让大宋最高军事指挥官意识到大宋禁军不堪战,他处心积虑目的也算达到了。
童贯对宋辽边境的禁军彻底失望,幸好之前从西北抽调了种师道和西军将士,而且通过淮西一战,几个节度使还算凑合,最让他看重的李茂更没有令他失望。
他急匆匆的转道信安军特意见李茂一面,就是想听听李茂对边境武备有什么建议,能筹措多少银钱,招募多少人马。
第四六九章殿前司之谋()
“凌云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西军可出步骑四万,十大节度使可战之兵能凑足三万人,我想集结十万雄兵,剩下的只能指望凌云你了。”
李茂这个时候不表忠心什么时候表忠心?
明知道童贯做戏的成分更多,他依然保证道:“三万人马?伐辽收复燕云之日,凌云必将满编满员带兵随侍太尉左右。”
童贯听了李茂的话心怀大慰,“除了人马,粮草方面也得凌云出力,总计最少也要筹集百万贯之巨。”
李茂闻听此言险些闪腰岔气,童贯这是只逮着他这一只羊可劲着薅羊毛吗?
三万人马,百万贯真金白银,有这些本钱造反也勉强够了吧!
这样的想法在脑海中一闪而过,李茂郑重的朝童贯一抱拳,“太尉,凌云能力有限不敢夸海口,但保证尽力而为,太尉指哪,凌云就打哪,凌云就是太尉大人手里的一块砖,一把刀,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凌云”
童贯哈哈大笑,站起来拍打着李茂的肩头,“凌云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放心吧!这四五州之地就算不要老脸,舍了面皮,我也一定给凌云要到手。”
李茂觉察到刚才是童贯对他的某种考验,但童贯主动提起话头,他顺势问道:“太尉,平定淮西之乱,朝廷的封赏迟迟没有下发,可是中枢朝堂出了变故?”
童贯摇摇头,“官家病了,一直在艮岳疗养,这才是主要原因,当然政事堂也是乱的一团,张商英和郑居中正在和蔡京斗法,我在京城看着闹心,又不想被人当枪使,只能北上巡边躲个清静。”
李茂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原因,赵佶病的还真不是时候,不过想想混乱的朝堂,他怀疑赵佶是不是真的病了,针对的是不是蔡京?
“凌云,伐辽收复燕云,乃未来几年的头等大事,断然马虎不得,至于兵马粮草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但刚才所说百万贯,倒是有二三十万贯要花费在凌云身上,能不能升迁,能不能经略五州之地,关键还得落在两个人身上。”
李茂哦了一声,跟上童贯的思路问道:“太尉说的可是梁师成和林灵素?”
内侍中能影响赵佶决定的只有梁师成,而林灵素近两年来极为得宠,在修道上拍马屁把赵佶拍的五迷三道。
军国大事或许不会令这两个人左右,但涉及到某个人的升迁贬斥,两个人说话的份量很重。
童贯赞了一声孺子可教,“梁师成那个老货,最近和李彦走的近,把官家伺候的舒坦之极,林灵素在艮岳开坛做法天呈异象,深得官家信重,有这两人襄助,凌云经略包括清州沧州在内的五州之地,易如反掌也。”
尽管不舍二三十万贯的银钱,但李茂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抠抠搜搜。
这一步台阶上去了,他就有了和辽人,女直金国正面硬刚的资格和资本。
哪怕十年之内再无升迁,凭借手里的人马和地盘,进退有据再也无惧。
童贯在信安军歇息一天就要返京,李茂必须随行,不过书信会先一步送抵京城。
等他们到汴梁的时候,迟迟没有下发的封赏估计也会同步出炉。
李茂回到信安还不到三天又要离去,潘大娘还惦记着抱孙子,这下愿望又要落空了。
孟玉楼等人亦是依依不舍,却也理解官身不由人,这一次去京城不知道多久能回来,各自都给李茂准备应用之物,甚至连冬衣都卷进了包袱里。
“相公,老夫人让我跟随一同进京,妾身对京城的姐妹也思念的很”李瓶儿脸上充满期盼说道。
让李瓶儿跟李茂进京,是潘大娘想到的折中之法,孟玉楼等人也不反对。
不过李瓶儿自己心里有些忐忑,一来是有单独和李茂相处的时间,其他人心中肯定不快,二来她也不知道李茂会不会同意,毕竟和以前青楼中的姐妹还有书信联系,终归好说不好听。
李茂本不想带家眷,毕竟一路上舟车劳顿非常辛苦,可也知道身边如果没个女人伺候,潘大娘等人同样会担心。
“把茵宁带上,其他的不用准备,需用之物可以在京城采买,北地信安的特产倒是可以准备些,送人也算一份心意。”
李瓶儿内心欢喜,用力点头道:“相公稍等,妾身这就去让嬷嬷们准备。”
第二天一早,李茂一行人乘船走水路,不几天便抵达了京城。
还没等他们进城,童天胤脚步有些慌乱的来到童贯近前,嘀嘀咕咕说了一通。
童贯视李茂为心腹,大多事都不避讳李茂,听完侄子童天胤的讲述,转首对李茂说道:“高俅在河北剿匪不力,被郑居中参了一本,丢了殿前司的官职。”
李茂眉毛一挑,殿前司的位置太重要了,与侍卫亲军司并称两司,下设三衙,分别是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侍卫亲军步军指挥使司。
两司三衙总掌禁军,是大宋军事最高指挥机构。
高俅能占据殿前司职位,和赵佶没登基前陪着踢球有很大关系,但也说明赵佶对高俅的信任。
如今高俅剿灭田虎迟迟没有进展,被政事堂的大佬瞧准机会拉下马。
基本可以确定在筹谋伐辽收复燕云这件大事上,高俅即使没有被排除在外也被边缘化,其中或许还有李茂不知道的内情。
远离中枢就有这一点不好,无法及时掌握朝廷的决策,因何做出的决策。
李茂见童贯沉默不语,猜测童贯有心染指殿前司。
童贯如今掌控大半个枢密院,再谋得殿前司,等同于大宋兵马大元帅,这个诱惑太大,童贯不动心才怪。
童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太监,这是个比外臣更让人放心的身份,古往今来也没见过有太监造反的,赵佶那边肯定没有阻力。
但是将大宋兵权,指挥权尽付于一个太监之手,那些文官没人愿意看到这个局面。
别说张商英和郑居中,即便和童贯隐隐联盟的蔡京,乃至最近窜起速度极快的王黼,怕是也不想童贯更进一步。
童贯谋取殿前司差不多是火中取栗,成功和失败在两可之间。
第四七零章旧地重游()
李茂看出童贯的心思,殿前司如此重要,他当然希望执掌殿前司的是与自己亲近的人。
“太尉,太祖为何废除殿前都检点?还不是怕五代十国的乱子重演,将殿前都检点分化为两司三衙,防范兵权过于集中,但这个也要分对象,太尉是官家的近臣,又没有子嗣可以继承权力,想来在官家心里还是属意太尉的。”
李茂没法说因为你是太监,换做谁是皇帝都没有后顾之忧,那样太伤人了。
童贯当然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太监是难听也难受,但作为皇帝官家的附庸,拥有旁人不可匹敌的天赋条件,那就是最大程度的信任,不怕太监起兵造反谋朝篡位。
殿前司虽然不如五代十国的殿前都检点,可也是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之一。
童贯想封王都想疯了,谋夺殿前司是必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