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蜀汉的复兴-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一开始是想差了。”这个时候的司马炎,完全没有刚才在太庙里的小女儿姿态。相反,此时的他,面容之上满是坚毅。

    “朕以前想,吴蜀两国,淖尔之邦,在朕的有生之年是一定能够将其平定的。到时候天下一统,就算衷儿的能力稍稍差一些,做个太平天子也是没什么大碍的。但是现在看来,呵呵……”自嘲的一笑后,司马炎道:“在朕的有生之年,没有看到大晋灭亡就已经是很幸运了吧。”

    “陛下慎言!我国虽然遭遇大败,但论其底蕴和实力,吴蜀两国,仍然不能单独对上我国战而胜之。”

    “叔祖这话说得很对。但是朕也想通了,就算吴蜀灭不掉我们,但我们要想灭掉他们一统天下,没有数十年积累,恐怕也难以成功。而且我大晋遭逢如此大败,重要的是如何收拾人心。所以,衷儿是不适合做太子了。”

    应该说,在如何收拾空前绝后的惨败上,司马炎这个切入点是找得极准的:换太子。

    在不能换皇帝的情况下,换太子,真是统治者振作刷新的最强信号和表示了。而且司马家的现任太子是出了名的智障,这种太子在太平年月并没有什么,但是在当前局势下,如果司马衷还是太子的话。恐怕诸多世家大族都会对晋国这个政权的未来感到悲观和失望。

    因此,换太子,就是明确的向全国发出信号:大晋要振作,大晋的未来还有希望!

    这是大败之后收拾人心的第一步。在场的诸人都是人精,稍稍一思索,就明白了里面的关窍。

    所以,在司马炎稍稍做出解释后,六个人都表示了同意或者默认。

    “接下来朕要说说各个边境地区守将的人选。首先,朕认为,吴蜀经过此番大战,短时间内已经没有再次进犯的可能。所以,当前各个边境地区应该是安稳的。但我大晋遭此大败,三五年内也无力发动反击。所以接下来的几年,即便吴蜀对我大晋挑衅,我们也只能以防守为主。”

    看着坐在主位上说话都不打忒的皇帝,下面的六个人都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点陌生的感觉。

    果然,挫折是使人成长的最佳食粮啊。

    “先说幽州,这里的鲜卑诸部,如慕容、段、宇文、拓跋等,已经越来越强了。朕需要一人去那里以强硬的姿态加以震慑。朕意,让孟叔时去担任幽州刺史,镇北将军,护鲜卑中郎将。”

    接着,司马炎根本没有一点和其他人商量的意思,自顾自的继续说了下去:“接下来是并州,那里的匈奴也不是善类。而且那个地方已经和蜀贼刚刚拿下的冯翊郡接壤了。所以也得有能征善战同时又善于治政的大将镇守。朕看那个王士治很不错,孤军撤退,居然还撤回来了。就是他了。朕让他担任并州刺史,镇西将军。护匈奴中郎将。”

    “然后是司州,司州的命门在潼关。这一次马孝兴在潼关做得很不错。朕意,让他还是做安西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加司隶校尉,封东平侯。继续为大晋镇守潼关。”

    “再次是荆州。大将军到底是老了,让他回来致仕吧。荆州的问题在于汉江总是泛滥,民生总是不能安稳。所以荆州的治理,民政高于军政。朕意,让羊叔子担任镇南将军,荆州刺史。全权负责荆州事宜。”

    “最后是扬州。呵呵呵,吴狗终究还是吴狗,就让卫伯玉继续在那里坐镇吧!”

    随着司马炎的出口成宪,晋国在丢掉雍凉后,重新组建的五个地方军团的司令官就这么定下来了。

    司马孚等六人对此并没有什么异议:这是非常正确的安排。是当前局势下最佳的选择。

    “在前些时候,朕接到了马将军的一封信。看了马将军的信,朕才知道,朕就是个瞎子,明明有着绝世名将不用,偏偏要重用亲戚。若是此人一开始就有足够的权柄,关、姜贼酋如何能够跳梁一时!”

第三零五章 战后的余波(五)() 
?    作为早年因为一时冲动做出义举,从而导致自己被冷藏了十几年的马隆来说。他的政治智商是很高的。如果不是司马炎亲自向他要求,他是不会主动给皇帝陛下写信的。

    在太庙里悔罪的一个月里,司马炎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干。除了自己深刻的检讨反省之外,他也以非常诚恳的态度向马隆、杜预、卫灌、陈骞、羊祜、孟观等一线指挥官征求意见。正是因为有效综合了各大前线指挥官的意见,司马炎才真正的对本次失败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

    在这些人的报告里。马隆和杜预的报告明显的引起了司马炎的兴趣。

    马隆的报告并不长:陛下,潼关这边的战局已经稳定下来了。臣无力反攻蜀贼新建的华**城。但蜀贼也无法突破臣的防守。目前潼关这里说起来有五万大军,其实完全不需要这么多,有一万人就足够了。剩下的您都可以拿回去。附带多说一句,这四万人的战斗力真的很糟糕,陛下应该更换中军将领,重整中军。

    至于新的中军司令官,臣在潼关和杜元凯多次长谈,对此人的军略极为佩服。认为此人的才华远远在臣之上。这是难得一见的帅才,以前因为身体的原因被大家当成后勤文官使用真的是浪费了。所以,臣虽然位卑言轻,但为了国家的复兴,为了中军的重新强大。郑重向陛下推荐杜元凯来重建中军。

    因为有在潼关逆袭姜维,打出唯一有利于本方的交换比打底。现在这会儿司马炎是极为喜爱马隆的。结果马隆在信里居然如此的推崇杜预。这就引起了司马炎的兴趣。然后皇帝陛下就给杜预下了命题作文:试言雍凉战败之根源。

    杜预的这篇专题报告写得极好。

    杜预明确的告诉司马炎。本次雍凉战败,分为外因、内因两个大板块。外因里面有蜀汉国力的增强、天时、异族、地理环境、吴国的牵制等分析。内因里有中军的堕落、人事的混乱、兵力分配失误、战场的临时因素等。

    简单的来说,根本的原因两条,一是蜀汉确实比以前强大了许多。二是本国的应对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失误。最后杜预表示,这一次战败,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但总体而言,偶然多余必然: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正视蜀汉已经变得强大的现实。基于这个现实出发在雍凉布防的话,这场战争不会打成这个样子。

    这份报告如果是交给关彝来看,那关彝一定觉得杜武库大失水准。但是换了司马炎的角度来说,这份报告就让人看着很舒服了。

    原来我们只是被蜀贼偷了一把而已嘛,是偶然嘛。只要我们大晋一朝奋起,还是很有希望的嘛。

    杜预不是看不到这次战争真正的问题,但他为了上位,有些话是没法讲明白的。

    “诸位爱卿,这杜元凯的报告你们都看了吧?觉得怎么样?”

    不等六人发声,司马炎就斩钉截铁的开口道:“杜元凯实乃大才,朕意,待更换太子的事情办完之后。就任命其为太子少傅兼中领军。教导太子的同时,由其负责重建洛阳中军。”

    “陛下圣明,臣等无异议。”今天这皇帝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啊。我们这时候还是顺着他的意思来,不要招惹他。

    “善,尚书令,我大晋失去雍凉之后,现在国家民册上还有多少人口?多少粮田?”

    “启奏陛下,我大晋在泰始二年(本书中是266年)的时候在册人口三百三十五万,在籍田地将九千万亩左右。经泰始三年、四年的清查户税、推广占田制等。在泰始四年八月以前,实有在册人口四百零五万,在籍田地一亿两千三百万亩。八月之后,雍凉彻底丢失。关东八州,账面上的人口是三百三十万,在籍田地八千九百万亩。今年的收入是两千万石粮食和一百三十亿钱。由于今年齐王带头,各家宗室和勋贵响应,都不找朝廷索要俸禄。加之失去关中之后,朝廷不用再往里面赈灾。所以今年的秋收彻底完成后,即使算上本次大战阵亡将士的抚恤……府库内应该能有一千二百万石粮食和四十亿钱的留存。”

    现在,掌控着关东八州(司、豫、兖、徐、青、并、冀、幽)的晋国仍然是底蕴最为雄厚,实力最强的一国。国家账面上的人口超过三百万,每年能够从农民身上拿到超过两千万石的粮食和一百亿以上的金钱。

    接下来是拿下了雍凉的蜀汉。目前蜀汉的益州在册人口超过一百五十万,在拿下雍凉之后,账面上直接上涨了七十五万。到达了二百二十五万。而且以关大司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